滁州民俗文化;滁州民俗文化說明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星期二實踐隊 陶天宇
滁州市民間美術歷史悠久,有鳳畫、布畫、刺繡、木刻等。鳳畫是全國獨有的一種繪畫藝術。
鳳畫:因產生在鳳陽縣而得名,有六百多年歷史。據民間傳說,鳳畫于元代末年已具雛形,朱元璋稱帝后,鳳陽成為“龍鳳之鄉”,象征吉祥如意的鳳畫應運而生,許多畫師從全國聚集鳳陽,創作鳳畫,為鳳畫奠定了基礎。鳳畫造型獨特,畫工精細。畫中鳳凰形象可概括為“蛇頭、龜背、九尾十八翅,鷹嘴、雞爪、如意冠”。構圖有《丹鳳朝陽》、《帶子上朝》、《百鳥朝鳳》、《鳳戲牡丹》、《五鳳樓》、《旭日》、《五鳳齊飛》等數十種。其表現手法有兩大類,一類是以單線勾勒、墨色暈染出的水墨鳳畫,另一類是以墨線勾勒,施以重彩的五彩鳳畫。顏色以朱砂、朱票、藤黃、石青、石綠等色為主,并用色金裝飾,畫面顯出五彩繽紛,富有裝飾性和濃厚的民間色彩。
為了保護民俗文化,首先,從政府層面來說,應將“政績訴求”上升為政治訴求,從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的高度來看待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認識到非物質遺產保護與我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認同息息相關。其次,從學者這個層面來說,應將理性的學術化的訴求轉化為具體的感性的調查研究,切實做好對民間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的普查工作??傊瑹o論是政府還是學界都應清楚認識到,非物質遺產保護的真正主體和主人是民間,是大眾,政府和學者都是為大眾服務的。政府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給民間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和一定政策和財政上的扶持,而不是以是否有利可圖為標準,強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占為己有,作為自己政績工程的一部分。學者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深入民間進行客觀的調查,而不是帶著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成見或偏見,改造甚至扭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所用。從根本上來說,政府和學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從加強民族凝聚力和重構民族精神的大局出發,調動民間參與文化自我建設、自我修復的積極性,建立起一個豐富多樣的、和諧發展的、良性互動的文化生態環境,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復興,為保護全人類的文化多樣性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