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航拍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北淇村道路搶修現場。(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 韓冰 攝
數據顯示,7月23日8時至29日8時,在本輪持續強降雨中,最大累計降雨量出現在河北易縣,為605.8毫米。北京21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累計降雨量超過年平均降雨量的50%。另外,北京地區有兩站累計降水量超過500毫米,其中,密云區郎房峪降雨量達573.5毫米,占常年降雨量的92%。
受此次暴雨過程影響,河北灤河發生2025年第1號洪水;北京市密云水庫出現1959年建庫以來最大入庫流量。
華北本輪降雨為何極端
這輪暴雨為何這么大?原因有多重。據介紹,“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北+臺風助力+地形作用”是本輪強降雨的成因。
近期,副熱帶高壓穩定盤踞在異常偏北的區域,華北正處在副熱帶高壓的邊緣,強盛的暖濕氣流持續傳輸水汽。我國東部海域熱帶系統活躍,加強了向華北地區的水汽輸送。
此外,水汽來到華北地區,受太行山和燕山的地形抬升作用,山前不斷有強降雨云團生成,形成列車效應。
降雨雖停,風險仍在。氣象部門提醒,由于北方近期累計降雨量大、突發性強,山洪、地質災害和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極高。需要警惕其發生的滯后性,加強防范。
記者注意到,7月31日18時,水利部、自然資源部、中國氣象局等多部門發布了山洪災害氣象預警、暴雨黃色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提示各地注意做好實時監測、防汛預警和轉移避險等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