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文案短句干凈、扶貧文段
1.結對子,建駐村機制;理路子,建規劃機制;想法子,建幫扶機制;甩膀子,建動力機制;強班子,建引領機制;湊份子,建聯動機制;造冊子,建管理機制。
2.全力而為,盡銳出戰,精準施策,無不是為了確保兌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的承諾。
3.沒有一種初心,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高尚;沒有一種使命,比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更偉大;沒有一種執政資源,比贏得民心更可寶貴。
4.精準扶貧進入克難攻堅階段,要“啃”的都是硬骨頭。我們不僅要迎難而上,一年一個目標,還要接受國家層面的脫貧攻堅年度“考試”,上半年是“半年考”,年底則是“年終考”,到2020年要“畢業”。
5.脫貧攻堅貴在精準精細,成在用心用腦。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難點,精準對癥施策,堅決摒棄大包大攬、“大水漫灌”等老套路、老辦法,真正使各項工作抓到點子上、落在關鍵處、順應百姓心。
6.“融入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新時代新征程,帶領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讓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都離不開走進群眾,融入群眾,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
7.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
8.迎檢的姿態,是一面折射扶貧工作作風的鏡子。脫貧攻堅要較真精準,不能玩數字游戲,搞虛假脫貧。同時,檢查考核也要更加科學合理,不可過多過密,更不能機械教條、流于形式。
9.打硬仗必須有硬作風。脫貧攻堅戰就是轉變干部作風的攻堅戰。只有作風過硬,才能攻克堡壘,啃下硬骨頭。
10.基層班子出現了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活動沒人來的渙散局面,存在著“為官不為”、“為官不易”、“多干多錯,不如不干”的不良風氣,脫貧攻堅這輛大火車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迫切需要強勁的原動力。
11.督促檢查“指揮棒”指向哪里,落實的重點就在哪里。但如果急功近利,過度把督促檢查的“指揮棒”密集地指向室內、指向痕跡材料上,脫貧攻堅政策就有很大可能只落到紙上、扶在墻上,而難以落實到田間地頭,扶到貧困戶身上。
12.鼓勵引導人才往脫貧攻堅一線流動,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把“實驗”做在農戶家中,讓各類人才的創造力得到充分激活,在脫貧攻堅中產生“蝶變”效應。
13.河入峽谷,風過隘口。脫貧攻堅進入緊要之時,尤需盡銳出戰、攻城拔寨。“決勝攻堅、決戰有我”。
14.讓黨組織站到脫貧攻堅“前臺”,重在擂勁鼓出重拳,插上脫貧攻堅“硬翅膀”。
15.古人云“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今天我們宣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的目標追求,詮釋出全面小康新的價值高度。
16.扶貧要發揚“滴水穿石”般的韌勁,就在于要埋頭苦干,著眼于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17.扶貧要“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聽“唱功”更要看“做功”。要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少搞盆景,多做實事,不要想當然,瞎指揮,導致“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
18.找準治療“思想病”的藥方,解決頭腦中的“貧困”問題,才能做到不讓一個地區掉隊、不讓一個人落下,脫貧攻堅才有“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最終兌現我們對人民的承諾。
19.資本下鄉助力脫貧攻堅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造血”,投資興辦企業開發貧困村資源,讓貧困地區的好產品賣出好價錢;可以是“扶智”,傳授貧困群眾實用技能,讓貧困戶找到穩定脫貧的道路;可以是“幫弱”,救助患病鄉親,改善貧困群眾生活條件,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可以是“助教”,興資助學,支持教育事業,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20.脫貧攻堅戰進入關鍵之年,如同登山,攀之愈高,行之愈難。在沒有退路的攻堅之戰中,必須“刀刃向內”,切實解決干部的作風、感情、能力問題,以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久久為功的作風韌勁、精細精準的繡花功夫,確保年度脫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