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建設平臺_智慧法院建設項目
央廣網北京10月14日消息(記者王晶)“智慧法院平臺平均每個工作日調解幾萬件糾紛”“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的開通,當事人參與訴訟從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減至1至2次,甚至0次”……
這是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推行智慧法院建設帶給人民群眾最直接的便利。最高法信息中心主任許建峰13日表示,“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訴訟服務實現全天候運行。
資料圖:2021年6月24日,在安徽省潁上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引導當事人利用訴訟服務智慧艙智慧送達終端,自助打印法律文書(圖片來源:CFP)
智能審判輔助系統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30%以上
智慧法院讓司法服務、公平正義“觸手可及”,在談及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設時,許建峰在近日最高法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民法院研發的各類智能審判輔助系統、智能輔助辦案工具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30%以上,庭審效率提升20%以上。
具體而言,例如,推行基于電子卷宗的全流程網上辦案,促進辦案智能化升級。2016年開始,最高法全面推進人民法院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指導各級法院隨案制作電子卷宗,法官基于電子卷宗開展閱卷、合議等工作,審理過程全程留痕。
效果顯而易見,通過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網上流轉,以往平均耗時15天的上訴案件卷宗移送工作,現在僅需幾分鐘即可完成。“依托司法人工智能先進技術,為法官審判辦案提供案件卷宗信息自動回填、法律知識服務、文書輔助制作、類案自動推送、庭審語音自動轉錄等智能輔助辦案工具,庭審效率提升20%以上。”許建峰說。
與此同時,在推進跨部門信息共享方面,許建峰進一步指出,實現與交通管理部門、保險機構、鑒定機構等辦理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網上一體化,推進保險行業人民調解前置、損害賠償標準統一,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資料圖: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員(右一)與一方當事人的代理人通過在線調解平臺與對方當事人進行網上調解(圖片來源:CFP)
最高法:一旦失信或被60家單位聯合懲戒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建成支持全國四級法院“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統,創新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模式,促進審判執行工作高質量發展,構建互聯網司法新模式,有力推進了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智慧執行系統就是實踐之一,“為破解‘執行難’提供堅強支撐”,許建峰說。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最高法在全球率先出臺人民法院在線訴訟、在線調解、在線運行“三大規則”,形成了既分工明確又銜接有序、有效覆蓋司法活動全領域、貫穿審判執行全過程的規則體系,使各類在線司法活動有規可依、合法規范,標志著中國特色互聯網司法規則體系基本建立。
除此之外,還建成網絡執行查控體系,破解查人找物難題。
許建峰告訴記者,積極推動建立覆蓋全國法院及主要財產形式的網絡查控系統,與中國、公安部等10多家單位、3900多家銀行聯網,可以查詢被執行人全國范圍內的不動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信息,對各種財產形式做到全面覆蓋、一網打盡,實現了依法調查財產方式的根本變革。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法構建聯合信用懲戒系統,有效震懾失信被執行人。加強與社會征信體系對接,與國家發改委等60家單位開展聯合懲戒,“對失信被執行人擔任特定職務以及出行、購房、投資、招投標等進行限制,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促進了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許建峰解釋道。
資料圖:人民法院郵政集約化送達中心內,送達數據會實時顯示在顯示屏上(圖片來源:CFP)
全國法院網絡拍賣成交額過2萬億 為當事人節約超600億
許建峰13日表示,截至今年9月,全國法院網絡拍賣成交額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為當事人節約傭金超過600億元。
“推行網絡司法拍賣,化解財產變現難題。”許建峰表示,通過7家司法拍賣平臺拍賣標的物,傳統拍賣程序中的公告、繳納保證金、競買、確認成交等所有拍賣行為都在互聯網拍賣平臺上進行,并且“成交率、溢價率成倍增長,實現拍賣環節違紀違法‘零投訴’”。
此外,全國法院全面建設信息化訴訟服務大廳,為來院當事人提供立案、咨詢、調解等全方位的訴訟服務,旨在減輕群眾訴累。與此同時,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以電話接入、語音和短信等方式,為社會公眾訴訟活動提供最為便捷的服務。
據悉,在各地法院建設基礎上,最高法進一步建成全國法院12368統一調度中心、全國法院統一短信平臺,實現12368“一號”全國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