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去一降一補的解讀、三去一降一補的內容是什么?
編者按: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吹響了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的沖鋒號。
為全面準確理解《中國貴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的豐富內容和科學內涵,更好地凝聚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的奮進力量,由省委政研室牽頭,、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黨校、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省大數據管理局、省社科院等部門(單位)參與,共同組織編寫了《中國貴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關鍵詞解讀》。
全書收錄《報告》關鍵詞151條,分為戰略類、脫貧類、經濟類、生態類、文化類、社會類、黨建類,每個詞條按概念內涵、緣由演進、實踐成效等進行解讀,以幫助讀者理解其微言大義、科學內涵,將更加有效地全面推進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的落實。
“三去一降一補”
《中國貴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不斷增加有效供給,讓提高供給質量的理念落實到每個產業、每個行業、每個企業。”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五大任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實現要素最優配置,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
“三去一降一補”是中央明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重點任務。一是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二是千方百計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三是綜合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四是擴大有效供給。多措并舉補短板,千方百計滿足有效需求。打好脫貧攻堅戰,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科學治貧、有效脫貧。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加強全方位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2016年2月,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印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意見》,明確“四個轉變”、“九大任務”、132項重點工作,切實推動“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落地落實,取得明顯成效。一是把降成本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把降電價作為“牛鼻子”,實施貴州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輸配電價總水平下降1.66分/千瓦時,大工業用電價格平均下降0.12元/千瓦時,貴州省成為全國電價最低的省份之一。二是制定實施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等政策措施,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到17%。停征價格調節基金,降低部分政府定價收費標準,最高降幅超過50%。通過降低用電、物流、稅費、融資、制度易“五大成本”為企業減負700多億元。三是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間粗鋼去產能220萬噸任務,超額完成煤炭去產能任務,關閉煤礦121處、化解過剩產能2107萬噸。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用于棚改貨幣化安置項目,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國家18個月紅線內。四是在做強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三塊“長板”的同時,因地制宜補齊做強基礎設施、脫貧攻堅、教育衛生三塊“短板”,精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爭取國家批準貴州省設立3000億元的全國首支省級脫貧攻堅投資基金。五是新產品新業態新主體不斷涌現。在全國率先開展旅游資源大普查,新增單體旅游資源5.16萬處。市場主體戶數和注冊資本分別突破200萬戶和4萬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個大類行業實現全覆蓋。新增工業機器人等工業產品42種,產品覆蓋率達到55.2%。在線醫療、網絡約車、移動支付等新業態加快培育,呼叫中心座席超過12萬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400億元、增長30%,電子商務成長指數居全國第1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傳統產業在加快轉型中實現平穩增長,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