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連上-支部建在連上是建黨建軍的一項基本原則和制度
毛澤東曾在《井岡山的斗爭》說:“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支部建在連上”是建黨建軍的一項基本原則和制度,它確立了中國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也從此定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未來發展壯大的基調和底色。同樣,《中國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的發布,既傳承“支部建在連上”光榮傳統,又體現黨支部建設新做法新經驗,從此為全面加強新時代黨支部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支部建在連上”,是中國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支部建設,要求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推動全黨形成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良好態勢。全黨400多萬個黨支部,廣泛分布在各地區、各領域,作為全黨體系末端的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構成了黨執政大廈的穩固地基,落實黨賦予的“最后一公里”任務,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這是我們黨的巨大組織優勢。《條例》明確要求,鞏固完善傳統領域黨支部建設,拓展建設新興領域黨支部,做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到哪里,黨支部建設就要跟進到哪里,使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真正使全體黨員在不同的領域都能找到組織、尋得“歸宿”,使“流動黨員”不再“流浪”、失聯黨員不再“無家可歸”,也讓不同領域的黨支部多種形式、多種舉措把黨的基層組織建好建強,使其真正發揮出強大的政治功能。
“支部建在連上”,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有了不可替代的制度構架,也為基層黨支部在基層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聯系群眾和黨員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奠定了基礎。抓好黨支部建設是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的基本內容,是管黨治黨的基本任務,是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標準。《條例》以黨章為根本遵循,著眼提升組織力、強化政治功能,提出了黨支部的基本任務和各領域黨支部的重點任務,為黨支部唱好主角提供了制度依據、明確了工作標準。新時代基層末梢的黨組織,要以《條例》為根本遵循,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認真履職盡責,充分發揮作用,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真正成為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堅強戰斗堡壘。同時,必須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推進黨務公開,暢通黨員參與監督渠道,將學與做、知與行有機統一,激發黨員的身份意識、服務意識、先鋒意識,擔負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始終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貢獻更大力量。
“支部建在連上”,是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必須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要把黨支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黨支部建設質量。重視黨支部、善抓黨支部,是黨員領導干部政治成熟的重要標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支部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突出強調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推動全黨形成了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良好態勢。《條例》的出臺對創新黨支部設置、完善工作機制、開展組織生活和加強黨支部委員會建設等開出了“良方”,讓不同領域的黨支部都能因地制宜地照方抓“藥”,徹底根治“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等“病癥”,確保支部建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同時,也為黨組織書記抓好黨支部工作、推動黨支部建設提供了“秘籍”,有利于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做好群眾思想政治工作,使黨支部充滿正能量、富有戰斗力,全面提高新時代黨支部建設質量。
本文鏈接:http://www.71.cn/2018/1127/1025598.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李俊杰 單位:高青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