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伊經濟走廊—中阿巴經濟走廊
阿富汗東側,有一條狹長的地帶,像一只手臂,牽著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衣袖。
這只“手臂”,就是瓦罕走廊,也稱瓦罕谷地。
先看圖:
瓦罕走廊(圖片均源自物流啟示錄)
阿富汗及瓦罕走廊衛星遙感圖
瓦罕走廊的兩邊,是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向東延伸至我國新疆。東西長約300公里,南北最寬處約75公里,最窄處約15公里。瓦罕走廊中阿邊界線約92公里。
瓦罕走廊地勢相對平坦,修建鐵路的話,技術難度不大。
瓦罕走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原本也是我國的領土。
1895年,英俄兩國簽訂《關于帕米爾地區勢力范圍的協議》,在本屬于我國的瓦罕帕米爾地區,將“瓦罕走廊”劃給了阿富汗,作為英屬印度和沙俄之間的軍事緩沖地帶。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因其地處東亞、西亞、南亞和中亞-俄羅斯一線的“十字路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19世紀開始,先是英國和沙俄,后是原蘇聯,再之后是美國,一直是大國勢力的角逐場。
美國逃離阿富汗
占領總統府
在此之前,因阿富汗戰亂、毒品和瓦罕走廊每年八九個月的大雪封山,這條走廊像沉睡了一般,靜悄悄。
現在,美國撤軍,政府新立,瓦罕走廊又開始回到人們的視野。
近期,伊朗向阿富汗承諾,將繼續完成兩國之間的“哈夫(Khaf )-赫拉特(Herat)”鐵路。
先看圖:
“哈夫-赫拉特”段鐵路示意圖(物流啟示錄制圖)
“哈夫-赫拉特”段鐵路部分建成通車(圖片來自海陸空天慣性世界)
“哈夫-赫拉特”鐵路是伊朗援助阿富汗的鐵路項目,線路全長約225公里。早在2003年(注意這個時間點),雙方就簽訂了協議,遲至2007年才開建。
目前,“哈夫-赫拉特”鐵路已經完成“哈夫(伊朗)- Rozanak(阿富汗)”段建設(約138公里),并于2020年底投入運營。目前正在建設的是“Rozanak-赫拉特”段,約85公里。
在2007年,伊朗倡議“五國鐵路走廊計劃” (FNRC),“哈夫-赫拉特”鐵路是該計劃的一部分。
還是先看圖:
伊朗倡議的“五國鐵路走廊計劃”
按原計劃方案,五國鐵路線路由伊朗境內的哈夫站到阿富汗的赫拉特站后,延伸到阿富汗-塔吉克斯坦邊境,然后穿過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入境我國。
因整條線路涉及包括我國在內的5個國家,因此稱為“五國鐵路走廊”。
“五國鐵路走廊”的優勢,是將5個國家聯系在一起,便利五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劣勢就是國家多了,利益出發點也多,線路協調等一大堆事情接踵而來,影響走廊的建設進度。
如果選擇一條便捷的線路,直接建設中阿伊鐵路就可以了。
只需要在既有“哈夫-赫拉特”鐵路的赫拉特站,向東一直到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然后向東北延伸,穿越瓦罕走廊,經由紅其拉甫口岸至喀什。
中阿伊鐵路、中阿伊土鐵路示意圖(物流啟示錄制圖)
與戰亂共生的,還有貧窮、饑餓和毒品。對阿富汗戰后重建以及保持和平穩定,首位的就是建立經濟發展基礎條件,中阿伊鐵路正當其時。
關于這條鐵路的建設方式,可以采用中阿伊共建,阿富汗可以用沿線礦藏開采的方式補償中伊鐵路建設資金。
阿富汗礦藏資源豐富,有天然氣、煤、鹽、鉻、鐵、銅、云母及綠寶石等。
阿富汗東北部有青藍、青金石、綠松石以及祖母綠等礦脈;中部巴米揚省可能是世界第5大鐵礦脈,首都喀布爾到盧格爾省一線可能是世界第3大銅礦帶。
中阿伊鐵路貫通的路線大致是,從喀什經瓦罕走廊穿過阿富汗,到達伊朗的哈夫。從哈夫就可以銜接伊朗境內鐵路網了。分為西南兩線:
西線由哈夫經德黑蘭到大不里士,由大不里士到達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通往歐洲。
南線由哈夫經塔巴斯到巴夫格、錫爾詹,由錫爾詹到達阿巴斯港,直抵霍爾木茲海峽。
可以說,中阿伊鐵路將是中巴鐵路的另一種“翻版”。
來源:物流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