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信用中國欄目套路—央視信用中國欄目組
銀行也沒有權利將債務人的債務從不良資產包中單獨剝離出來。
債務人的奇遇:從絕望到希望的邊緣
李杰的困境:債務的重壓
在一個普通的下午,李杰(化名)的社交平臺彈出了一條令人心動的消息:“只需7.5萬,即可清償30萬債務。” 李杰,一位來自安徽的生意人,因經濟不景氣和生意虧損,背負了沉重的債務。他的信用記錄因此受損,還款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意外的救援:法務公司的誘惑
在絕望中,李杰遇到了自稱法務公司的工作人員,他們聲稱只需支付債務的2.5折,即可在一年內結清所有債務。這對于李杰來說,無疑是一線生機。
吳天的提議:征信報告與費用
記者以債務人的身份接觸到了吳天(化名),一位法務公司的代表。在詳細詢問了債務情況后,吳天要求提供最新的征信報告,并支付200元查詢費。
合同的誘惑:債務核銷的幻象
李杰在提交征信報告后,被告知可以進行債務打折操作。一份債務核銷合同出現在他面前,承諾6-18個月內,只需支付債務金額的25%即可解決問題。
秦秦的選擇:信任與付款
秦秦(化名),同樣被債務困擾,最終選擇相信了法務公司的專業說辭,簽訂了債務核銷合同,并支付了12.5萬元現金,期待著半年內能解決債務問題。
揭秘“反催收”:營銷新套路的真相
記者調查發現,多家銀行均否認了這種操作的可能性。原來,所謂的“2.5折銷債”只是“反催收”業務的一種新包裝,旨在混淆視聽,收取負債人的服務費。
金融糾紛調解:正規的解決之道
隨著債務問題的日益嚴重,正規的金融調解中心應運而生。這些非營利組織,通常掛靠官方機構,提供免費的調解服務。
監管的打擊:反催收業務的終結
監管部門已經開始打擊“反催收”業務,嚴查非法代理黑產,維護社會信用體系的穩定。2023年,多起相關案件被破獲,不法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專家建議:與銀行協商的明智之舉
面對個人貸款逾期問題,專家建議主動與銀行協商,通過延長貸款期限或減少每期還款金額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寄希望于不實的“債務核銷”服務。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在債務問題面前,人們往往會被看似簡單快捷的解決方案所吸引。然而,真正的解決之道,往往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尋求合法正規的幫助。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則公告,標題為“關于不法分子冒用我公司名義從事商業活動的嚴正聲明”,發布日期為2023年12月1日。以下是該公告的主要內容:
嚴正聲明:保護投資者權益
1. 偽造行為的揭露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我公司”)近期發現有不法分子偽造營業執照、銀行賬戶等手段,冒用公司名義向社會公眾推薦投資項目,并聲稱與公司存在授權合作關系。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公司的聲譽和社會形象,侵犯了公司的合法權益,并涉嫌違法犯罪。
2. 投資者的警示
我公司在此嚴正聲明,不法分子的偽造行為與公司無關,公司對此不承擔任何義務和責任。投資者應提高警惕,甄別核實信息,避免被誤導。同時,公司未與“中山市欣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和“愛錢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任何合作或授權業務,任何以公司名義開展的商業活動均未經公司同意或授權。
3. 法律手段的保留
不法分子的偽造和虛假宣傳行為侵犯了公司的合法權利,公司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和追究不法分子責任的權利,包括但不限于向公安機關報案、提起訴訟等。
4. 投資者的自我保護
請廣大投資者提高防范意識,注意保護自身權益,避免因虛假信息而遭受經濟損失。一旦確認受騙并遭受財產損失,應立即聯系公安機關報案。
通過這則公告,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明確表達了對不法分子冒用其名義進行非法商業活動的嚴正立場,并提醒投資者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公司也表明了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