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圖(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圖北京城市學院)
在綠樹掩映的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北京城市圖書館獨占三個世界第一:首座2.5萬平方米超大開敞式閱覽環境圖書館、首座超高自承重式玻璃幕墻結構建筑、世界范圍內藏書量最大及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書庫。
金秋時節,北京城市圖書館迎來重磅果實,作為未來運行的核心系統,其可承載710萬冊圖書的地下全自動化智慧機械書庫剛剛建設完畢。如今這座晶瑩剔透的圖書館已進入裝修尾聲,有望在11月實現竣工驗收。
圖書館的外表璀璨剔透,看不到任何支撐龍骨。
圖書館的頂部結合“銀杏葉”設計,同時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
圖書館設有少兒、幼兒閱覽區,其風格頗具童話色彩。
非遺展示區等相繼落地
北京城市圖書館坐落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集知識傳播、城市智庫、學習共享等功能于一體。
從遠處看去,圖書館的外表璀璨剔透,看不到任何支撐龍骨。這源于它采用了國內外首例可以自承重互為支撐的玻璃幕墻。276塊“超級玻璃”中,單塊最重可達11.5噸,能承受強烈地震時120毫米水平位移,通過隔絕熱量傳遞還將為建筑每年降低8%的能耗。
“這座圖書館的頂部結合了‘銀杏葉’設計,同時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在美觀之余,每組‘樹冠’中間的天窗上都安裝了太陽能薄膜光伏系統,鋪設面積達960平方米,年發電量約為25萬度。”中鐵建工集團城市圖書館項目副經理、副書記董無窮介紹,“不僅如此,這座圖書館還設有諸多專項閱讀區域,可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如設有木制裝飾,風格頗具童話色彩的少兒、幼兒閱覽區,典雅莊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具有學術作用及文化傳承意義的古籍文獻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大報告廳等。”董無窮表示,目前,圖書館的室內精裝修已處于施工收尾階段,有望在11月竣工驗收。
對于定位為現代大型省級公共圖書館的北京城市圖書館來說,未來開放后,預計可以每日接待5000至8000名讀者。
智能書庫管理百萬藏書
除了“銀杏樹”和璀璨的玻璃幕墻,這座圖書館龐大的藏書規模及書庫智能化程度更為引人矚目。這些“核心機密”就藏在書庫地下。董無窮介紹,北京城市圖書館藏書能力預計可達800萬冊,其中90萬冊分布于地上的閱覽大廳和各個閱覽區,其余710萬冊則位于地下的全自動化智慧機械書庫。
順著木色的階梯走入圖書館地下,屋頂和地面已經裝修完畢,大部分墻面也披上了木色的外衣。穿過走廊,超大玻璃窗打開視野,玻璃背后是全自動化智慧機械書庫。12.9米高、23.7米長的銀白色鋼制書架緊密排列,構成充滿科技感的矩陣。這一陣列分為5個存儲區,共32232個貨位,每個貨位都將放置金屬書箱用來保存書籍。
穿行在這些陣列當中的是13臺醒目的黃色堆垛機,搭配圖書自動分揀設備和8臺AGV搬運機器人,實現了圖書自動出庫、自動分揀、自動搬運。書庫中還配置了多種智能化設備,包含智能取書柜、智能送書機器人、輔助揀選系統等。這套流通系統被安排在了縱深16米的立體空間中,集揀選、分揀、存儲功能于一體,賦予了智能書庫強大的流通能力。根據設計,立體書庫在8小時內出入庫的吞吐量將不低于2000冊圖書。
未來,這一智能書庫還將推出配套軟件系統,支持手機端和觸摸屏,待與業務系統打通后,讀者從手機設備上即可檢索和借閱圖書。屆時您在上百萬冊圖書中進行借閱,每次僅需十來分鐘。與此同時,這一書庫還具備完善的消防配套設施,在存儲區之間安裝了防火墻及防火卷簾,并在書架上安裝了高壓細水霧系統,能有效保護圖書安全。
樹下“輕舟”暢游書山
讀書時宛如“河面泛舟”,在樹蔭山影中閱讀學習,充滿詩意的湖光山色已被搬進圖書館的帶型共享大廳。圖書館大廳又被稱作“河谷區”,數座高聳的“山體”聳立在大廳兩側,表面采用木飾面疊級形構造,木色弧狀環帶逐級向上,漸次收縮,看上去自然、整潔,一如水墨畫中的遠山。不僅如此,在這些“山體”中還安裝了部分LED顯示屏,弧狀環帶屏幕既可以獨立顯示,也能組合成整塊的大熒幕播放影像。
“書山”怎能無路,雖然“山體”本身不能攀爬上下,可在山體之間卻有數條“盤山小道”。這些小道的真面目是緩坡臺階,臺階外延裝有玻璃護欄,玻璃底部是生機盎然的綠色,沿著臺階走上圖書館三層,就像在綠樹中登山遠行,直抵山頂的開架閱覽區。
來到三層開架閱覽區上方,這里是銀杏樹造型的穹頂。陽光從“銀杏葉”狀的屋蓋灑落下來,照亮了下方淡藍色的大理石路面。而這藍色的路面正寓意著橫亙古今、源遠流長的大運河。運河中的一艘“小舟”被設計成了供人休息閱讀的綠植休息區。休息區的外側是環形座椅,內部預計設計為樹池。待樹木栽種后,讀者將在圖書館內享受樹下閱讀的愜意體驗。
這座新穎的圖書館不僅有著上佳的閱讀環境,還有著更高效的閱讀布局。在“河谷區”中,您可以找到許多能拾階而上的階梯狀閱讀空間,這些閱讀平臺同時兼具書本收納和現場閱讀兩大作用。在其中大顯身手的是一排排智能書柜,這些書柜利用了階梯狀空間的布局,內部用來收納,頂部用作書桌,待安裝完畢后還將接入智能系統,成為整座圖書館智能體系的一部分。
內容來自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記者 趙鵬
實習記者 池陽
責任編輯 劉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