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和巴以沖突-俄烏戰爭和巴以沖突的原因
恐怕任何人都沒有想到,俄烏沖突打到現在變成了這種局面。做為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令整個北約都不敢輕舉妄動的俄羅斯,無論從什么角度去對付烏克蘭,都是碾壓的,然而俄烏雙方不僅打得旗鼓相當,甚至俄羅斯變成了守勢。
10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舉行的俄羅斯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第二十屆年會全會上表示,烏克蘭危機不是領土沖突,俄羅斯對于占領他國領土不感興趣。既然對他國領土不感興趣,那俄羅斯為什么還要占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呢?普京是不是有松口的意思呢?總之,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是不盡人意,至少是看不到取勝的希望。
10月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賴斯大學演講時表示,西方援助烏克蘭的武器,烏克蘭想打哪由烏克蘭人自己決定。其潛臺詞是,烏克蘭可以打擊俄羅斯境內。這個問題可就麻煩了,按照戰爭對等的原則,俄羅斯可以狂轟濫炸基輔等烏克蘭城市,烏克蘭就不可以打擊俄羅斯的莫斯科等其他城市嗎?這意味著,俄羅斯不僅會深陷烏克蘭戰爭泥潭,而且本土也會遭到打擊。如果俄羅斯不管以什么原因撤出烏克蘭,讓出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無論如何都是一場敗仗。
當然,俄烏這場戰爭與西方援助烏克蘭的武器有關。可是,西方連戰機都沒提供,也就是說俄軍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仗打到這種程度,所以武器不是全部因素,更主要的是軍隊的愛國熱情和斗志,烏克蘭是保家衛國。
其實,俄烏沖突還是領土問題,如果沒有俄羅斯侵吞克里米亞,即便是美國拱火能拱火成嗎?可是正是克里米亞問題從而建立了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仇恨,美國才去拱火。準確的說,美國利用俄烏矛盾和仇恨,去打一場代理人戰爭。而這場代理人戰爭,用弱小的烏克蘭把強大的俄羅斯打得是人仰馬翻。
俄烏戰爭的這種模式,恐怕給中東提供了借鑒。
10月7日,巴勒斯坦抵抗運動(哈馬斯)從加沙地帶突然向以色列發射了5000枚,造成了以色列上千人傷亡。隨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布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巴以沖突迅速升級。
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毫無疑問碾壓巴勒斯坦,數十年來在加沙地帶都是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哈馬斯僅有成員2萬多人,武裝人員不足6000人,哪來的5000多枚?即便是能夠制造,又哪來的這么大的膽子呢?這等于直接向以色列開戰。
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后,美國、英國、法國、歐盟等表示支持以色列,伊朗表示支持哈馬斯,一些阿拉伯國家向以色列發出了警告,黎巴嫩黨則表示,黨的“槍和”與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同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稱,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一個獨立的、地理上完整的巴勒斯坦國刻不容緩,土耳其雖是勸和,但偏袒巴勒斯坦的意圖很明顯。
這里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國家伊朗,哈馬斯敢襲擊以色列,不能不說存在伊朗的因素。
伊朗和以色列是死敵,以色列頻頻轟炸敘利亞,其實就是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的基地,況且數十年的巴以沖突,早已引起整個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的不滿。而以色列蠶食巴勒斯坦的領土,把巴勒斯坦擠在狹小的加沙地帶和約旦河以西地域,而且在美國的支持下還不允許巴勒斯坦建國,巴以這種仇恨遠遠大于俄烏之間的領土矛盾。
盡管以色列出動大軍又緊急召回預備役,但是巴勒斯坦武裝領導人號召所有巴勒斯坦人拿起武器抵抗以軍。雖然巴勒斯坦武裝力量與以色列相差懸殊,但是以色列敢把1300多萬巴勒斯坦人全部屠殺嗎?況且北約能夠公開給烏克蘭提供武器,伊朗包括阿拉伯國家就不能給巴勒斯坦提供武器?伊朗的導彈不僅在中東,甚至美國都有些懼怕。
前文提到,俄烏沖突烏克蘭沒有制空權也就是北約沒有給烏克蘭援助飛機,卻讓俄羅斯呈被動局面,那么巴勒斯坦也可以在地面給以色列沉重的打擊。盡管美國聲稱給以色列以適當的支持,但是戰爭還是決定軍隊的斗志以及巴勒斯坦人保家衛國的決心。
俄烏沖突俄羅斯沒有和援助烏克蘭的國家開戰,巴以沖突升級以色列也不一定敢和援助巴勒斯坦的國家開戰,而且還會使以色列陷入泥潭甚至妥協,況且以色列也不一定敢掀起第六次中東戰爭,在俄烏沖突的當下,美國也不會讓以色列挑起中東戰爭。
俄烏沖突讓弱小的巴勒斯坦哈馬期增加了勇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