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沖突—以色列和阿拉伯的恩怨
2023-11-01 22:26:29
第五次中東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于1982年6月6日爆發。這次戰爭的起因是1982年4月9日,以色列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為了報復這一事件,以色列發動大規模進攻,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發動攻擊,幾天之內就占領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
戰爭的目的是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并試圖在黎巴嫩建立一個侵以政權,趕走敘利亞在黎巴嫩的駐軍。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動用了超過10萬人的陸海空軍部隊,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的抵抗則相對較弱。
戰爭期間,以色列支持的黎巴嫩黨、民兵組織對巴勒斯坦難民進行了大屠殺,這一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和譴責。在聯合國和美國的壓力下,以色列于1982年7月3日宣布停火,并于同月末開始撤軍。
盡管以色列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它在國際上被孤立并受到嚴重的經濟制裁,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方面則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這次戰爭是自四次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最大的一次沖突,它揭示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深刻矛盾和難以調和的問題,也反映了中東地區復雜的歷史文化和政治現實。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