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首腦是首相嗎;英國政府首腦是誰
各國領導人的職位,總統,總理,首相,主席,這些稱謂都是怎么來的?
扶搖直上九萬里,俯瞰人間百態生,大家好,我是大鵬
本期我們就來講講,這些稱謂究竟有什么不同。
其實,這些稱謂背后透露的是各國施行的政治制度和發展路線。
比如“國家主席”這個稱謂,通常被用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領導人身上,像我國,越南,曾經的蘇聯,都用過這個稱謂。
以蘇聯為例,我們可以把蘇聯看成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內部,有一個由各個部門領導人組成一個委員會,老板就是委員會的老大,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把委員會里的人叫過來開一次會。
讓各部門領導人在會議中報告自己最近做了啥,出現了什么問題,哪里需要改進,老板會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評估,告訴他們下一個季度公司要往哪個方向發展。此時,老板擔任的角色,就是主席。
比如列寧作為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的領導人,其職位就是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
它通常就是指政權機關中的主要席位和主持會議的人。在西方多黨制的政治制度中,主席又被稱為議長,比如日本就有參議院議長和眾議院議長。
那么,總理,首相和總統又分別是什么意思呢?
記得點贊關注,我們接著往下看。
總理,首相,總統,這些國家領導人的職位稱呼到底有哪些不同?
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建立政治體系爆發了兩次劃時代的革命: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光榮革命。
在英國的政治制度中,仍存在著英國女皇,查爾斯三世這種國王的角色,原本國王應該是掌管整個國家權利的角色,比如卡塔爾的領導人稱呼為“埃米爾”翻譯過來后就是君主的意思,但在光榮革命之后。
英國國王就成為了吉祥物,實權被掌握在議會手里,而議會選出來的領導人,則擔任了主要大臣(Prime Minister)的角色,對應了我國古代宰相的位置,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被稱為首相(首要宰相)。比如英國首相,日本首相。
而在光榮革命后爆發的法國大革命中,革命軍們在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時,直接將法國的王室全部處死,沒有了國王,自然也就不再有大臣,宰相這一說了,因此,這一類沒有君主的國家,其角色類似于首相的職位,我們就將其稱之為總理,比如德國總理,法國總理。
而事實上,在英文中,總理和首相的稱呼區別不大,Prime Minister和Premier都可以用于稱呼兩個這兩個職位。
接下來,我們再來講講總統。
為什么有的國家元首是總統,有的卻是總理首相,他們有什么區別?
這三者其實都是資本主義政治體系中的職位稱呼。根據各國的制度不同,這三個位置的權利也不同。
比如美國,他們是議會共和制,三權分立,由總統來處理國家事務,像與國外締結條約,簽訂協議等,都是由總統說了算,甚至還可以在特殊時期直接向別的國家宣戰。因此,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上,總統才是毫無疑問的首腦。
對比同樣是議會共和制的英國,由于還存在有名義上的君主,所以這里掌握行政權的人變成了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首相。
所以,雖然同樣是議會共和制,但總統和總理的職位在一定程度上有高度重合,因此美國沒有總理,英國沒有總統。
而在法國,情況則完全不同,這里施行的是半總統制,同時擁有總統和總理
但大部分行政權卻被法國總統握在手中,比如任命官員,頒布法律,派遣外交使節,甚至還能解散議會,而總理則成為了輔助性質的官員,幾乎沒有什么實權。
在2022年的時候,身為總統的馬克龍就突然任命博爾內為新總理,這不會受到任何阻攔,而博爾內曾向馬克龍提出過辭職,但馬克龍一直沒有同意,她也只能繼續干下去直到現在。
縱觀以上的各國元首,我們能發現,不管是總統,總理還是首相,實際上只有掌握了實權,才能算得上是一國領導人。
如果你喜歡本期內容,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