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黎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2006黎以戰(zhàn)爭)
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爆炸事件出現反轉。當地時間12號,黎巴嫩前內政部長表示,以色列是爆炸的幕后黑手。這是首位公開為爆炸事件譴責以色列的黎巴嫩高級政治人物。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伊朗前國防部長。德赫甘認為,隨著貝魯特爆炸,黎國不僅陷入了糧食與醫(yī)療資源危機,政府層面還出現“大地震”。民眾上街示威,對抗黎國內黨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就是以色列想要達到的效果。
雖然多方把“襲擊論”與以色列產生聯想,但是在貝魯特爆炸的第一時間,以色列立即澄清與該事件無關。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憲剛稱,以色列制造貝魯特爆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外界之所以輕信“襲擊論”究其原因還是黎巴嫩國內教派林立,外部勢力干預重重。黎巴嫩自獨立以來一直是西方國家和中東大國的角力場。其中,法國、美國、土耳其、伊朗、沙特、以色列都是這個競技場的重要“玩家”。因此,黎巴嫩前內政部長的說法完全是主觀臆斷,沒有確鑿證據可以支撐。
此外,關于存儲在貝魯特港口的這批硝酸銨,也有了新進展。黎巴嫩總統府宣布,在爆炸事件兩周前,奧恩總統就從國家安全部門收到相關報告,報告警告,儲存在貝魯特港口的2750噸硝酸銨對安全構成威脅,如果發(fā)生爆炸,可能摧毀首都。
既然黎政府已經明確該批是危險品,那為何硝酸銨最后還是成為了“釘子戶”呢?也許,港口內“另有說法”。知名意大利爆破專家科佩11號告訴英國《每日郵報》,如果只是硝酸銨爆炸,蘑菇云應該是黃色。但現場視頻顯示,爆炸產生的蘑菇云是橙色。第二次爆炸時可以清楚地看到紅色的云,這是金屬鋰爆炸的典型特點,金屬鋰是導彈的推進劑,因此科佩認為倉庫里還有軍備物資。
沙特阿拉比亞電視臺在昨天佐證了科佩的說法。沙特媒體表示,一名潛伏在黨附近的消息人士稱,存儲在貝魯特港口的硝酸銨一直被黨用來制造導彈和頭。
但這一觀點遭到了郭憲剛的駁斥。他認為,黨作為黎國內最大政黨,不會冒著爆炸的風險來利用港口的硝酸銨來制造。其次,科佩的話更不足以為信。第一,硝酸銨爆炸時產生的蘑菇云無論是橙色還是黃色,區(qū)別并不大;第二,貝魯特發(fā)生爆炸的區(qū)域很大,這里有大量的金屬、非金屬以及其他物品,因此,第二次爆炸變成紅色不足為奇。真正事故原因只有等官方的調查結果。
不過,就在黎以關系緊張之際,昨天,以色列和美軍一同完成了低空反導測試,并在黎以邊界地區(qū)調集陸、空作戰(zhàn)力量,為與黎巴嫩開戰(zhàn)做好準備。
根據以色列國防部的說法,在此次以美聯合測試中,"箭"-2反導系統成功的在地中海方向攔截了一枚"麻雀"地對地導彈。"箭"式反導已經在以色列服役了幾十年,其中"箭"-2屬于低空防御系統,主要對付敵方的中短程彈道導彈、等。
針對美以的演習,郭憲剛認為,以色列"箭"-2反導系統主要是用來防御來自敘利亞和伊朗的導彈攻擊,黎巴嫩目前還沒有導彈能對以境內構成威脅。因此,美以測試"箭"-2系統其實是對伊朗和敘利亞發(fā)出警告,不要介入以色列與黎巴嫩的紛爭中。
而除了和美國一同測試反導,以色列軍方還透露,自8月4號,貝魯特發(fā)生大爆炸后,以北方司令部多支裝甲旅在邊界集結,30多輛"梅卡瓦"-4主戰(zhàn)坦克目前已抵達與黎巴嫩的交界處。在空中戰(zhàn)力上,以空軍的兩支裝備F-35A戰(zhàn)機的中隊開啟備戰(zhàn)狀態(tài),40架F-35A戰(zhàn)機能隨時對中東任何目標發(fā)動空襲。
以色列副總理、國防部長甘茨此前表示,黨一直是以色列北部的最大敵人,同樣也是黎巴嫩最大的問題。所以輿論普遍認為,以色列會借貝魯特大爆炸的契機再次對黎巴嫩發(fā)動攻擊。
郭憲剛稱,以色列“討伐”黨可能性幾乎為零。首先,黨的戰(zhàn)斗力并不低。2006年,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戰(zhàn)爭中,以軍先后有50多輛坦克被毀,100多名官兵傷亡。匆匆與黎爆發(fā)沖突,以色列并不能占到便宜。再次,如果在黎巴嫩面臨災難之際,以色列與其開戰(zhàn),必定會遭到整個阿拉伯世界,包括黎巴嫩的聯合報復。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黃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