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中央司令親自前往以色列(美國防長訪問以色列)
據美國中央司令發布的消息,美國向以色列派出的第一艘航母已于10日抵達地中海區域,即將開始執行既定任務,同時,據2名匿名美國國防部官員稱,美軍還將派遣第二艘航母前往地中海,預計會在兩周左右的時間抵達,屆時可能會在以色列的周邊進行部署,以阻止其他國家地區參與到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沖突之中;不過,雖說美國當下支援以色列的軍事動作頻頻,但其也公開表示,不會派出軍隊進入到以色列所控制的區域內。
自10月7日開始,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便對以色列進行了大規模襲擊,目前流傳出的畫面顯示,在襲擊當日,很多以色列士兵還在熟睡中,就遭到了“哈馬斯”武裝人員的近距離射擊,不過,回過神來的以色列軍方也迅速發起反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放出狠話稱,要集結36萬兵力“徹底摧毀”哈馬斯武裝,也是遵循這一宗旨,以色列空軍還對加沙地帶進行了轟炸,致使大量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家園。
然而,就在以色列軍方強硬地實施對“哈馬斯”的報復時,接連不斷的壞消息傳來,有2個國家已經武力介入到了這場沖突之中。
一方面,根據以色列所發布的消息,敘利亞境內已經有火箭炮打出。當地時間10日,以色列軍方對外表示,敘利亞從戈蘭高地方向發射數枚襲擊了以色列北部地區,隨后以軍動用大炮和迫擊炮對敘方陣地予以還擊,產生這一情形的原因也不難理解,戈蘭高地一直是以敘雙方爭議較大的地區,再加之敘利亞很多武裝組織和“哈馬斯”一樣,都長期接受過伊朗的支持,其也算得上一定程度的“盟友”關系,基于此,敘利亞武裝用行動來聲援也在情理之中。
圖為以色列邊境地帶被黎巴嫩攻打后升起濃煙
另一方面,黎巴嫩黨也參與到了局勢之中,其與以色列在邊境地區進行了數日的緊張對峙,并且雙方都對彼此境內的軍事目標進行了打擊,據黎巴嫩黨表示,在9日已有3名成員在以軍襲擊中死亡,正因如此,其在11日上午對以軍陣地發射了制導導彈進行報復。
黎巴嫩和以色列兩國之間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復雜且敏感的,近年來更是由于一些其他因素導致沖突愈加愈烈;黎巴嫩與以色列之間存在固有的領土矛盾,其主要就是黎巴嫩南部的沙巴阿儂場地區,兩方互相爭搶,都覺得這塊區域應該屬于自己,另外就是有關巴勒斯坦難民的問題,黎巴嫩認為巴勒斯坦難民有權利返回屬于自己的家園;而以色列認為巴勒斯坦難民應該通過和阿拉伯的談判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將這個問題國際化;種種原因也加劇了兩國之間的敵對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就同屬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的黎巴嫩黨訴諸武力,的確也并不奇怪。
不過,以色列最擔心的還是伊朗,作為一個中東地區軍事實力較強的國家,其長期秉持“反美反以”的態度,更是對巴勒斯坦長期保持著堅定的支持,若是伊朗也參與到沖突之中,那么以色列的處境恐怕會十分不妙。
圖為美國的“福特”號航母
或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美國方面近來采取了多項措施。
據美國中央司令消息,美國“福特”號航母已于10日到達地中海東部執行任務,對于這一動向,白宮官員表示,派“福特”號前往有兩個目的:第一個就是向生活在以色列的美國人民、及以色列國家表示,美國不希望看到任何人試圖利用目前的局勢做出任何事;其次就是威懾到任何可能想利用目前局勢的人,此外,據報道,“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也會在以色列的附近進行部署。
圖為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
也有分析認為,美國方面或許是看到“福特”號在研發和建造以及試驗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性能并不是很穩定,其能力還不足以應對當前中東地區,所以派“艾森豪威爾”號來輪換部署,保證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且美國當前還要防止避免,哈馬斯和以色列的沖突影響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在此情況下,雙航母戰斗群的存在顯然更為保險一些。
圖為被以色列空襲炸毀的加沙城建筑
此外,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以色列已開始對加沙地帶大開殺戒,其非但對加沙地帶進行全面封鎖、斷水、斷電,還不斷派出戰機對其進行空襲,巴勒斯坦方面在12日晚表示,因以軍空襲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經達到1572人,而隨著美國航母的抵達,中東地區多個國家武裝也紛紛表露出明顯的“站隊”傾向,這使得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緊張復雜。
我們知道,中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各方勢力所爭奪的焦點,各國之間也因此沖突不斷,在這場巴以沖突中,中東多國的頻繁表態,也是想以此來增強自己國家的影響力和地位,并且不少國家也存著借助此輪巴以沖突,來解決一些歷史矛盾和宗教矛盾的心思,然而這么做,無疑會使得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更加的動蕩和緊張,到頭來痛苦的只會是各國的民眾,他們本不應該為這些而承擔后果。
德國哲學家海塞曾說過:“不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為和平與諒解服務”。其實在巴以沖突緊張動蕩的情況下,各方更應該保持冷靜,通過談判來合理地解決各國分歧,以盡快實現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