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頁島到底是誰的領土_庫頁島到底是誰的領土啊
庫頁島,這個詞目前在地圖上已經有了另外一個新名字,叫薩哈林島,屬于俄國。這座島面積為7.64萬平方公里,是我國臺灣島面積的2倍還要多。其蘊含的資源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無法言喻。
早在唐朝的時候,羈縻州黑水靺鞨就對庫頁島有管轄權。到了元朝,徹底征服了庫頁島。明朝的時候,庫頁島歸奴兒干都司管轄。到了明末清初,該地依舊會用皮毛等物品,向后金、清廷繳納賦稅。
所以說,庫頁島從1千多年以前,其實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那時候俄國連影子都沒有,小日子還在海里摸魚摸蝦呢。
1689年,康熙帝在位期間,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該條約中也規定了雙方在東部的分界線,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作為邊境線。這份條約,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將庫頁島納入了中華版圖,而且黑龍江和長江、黃河一樣,始終是咱們的內河。
那么為啥現在庫頁島會變成薩哈林島呢?這事兒和俄國、日本都脫不了干系。
明朝萬歷年間,在畫國家地圖的時候,就已經將庫頁島繪入了明朝版圖之中。那時候日本人不斷挑釁大明,不過一直被摁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
巔峰時期當屬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的抗倭事跡了,因此甭說東南沿海地帶了,日本對庫頁島的爭奪,其實也沒啥把握。
不過到了明朝末年,也就是崇禎年間,情況發生了變化。由于明朝和清朝正在打內戰,導致日本人有了勘察庫頁島的機會。
那時候沙俄還沒打贏瑞典王國,所以壓根沒工夫向東侵略。日本人對庫頁島幾乎有了獨自開發的特權,他們在巡視了多年,不僅在《正保御國繪圖》中,將庫頁島劃入了日本的勢力范圍,甚至在1679年以后,安排了一小部分移民到庫頁島南部居住,并且允許日本商人登島和當地人做買賣。
畢竟庫頁島這地方和北海道隔海相望,因此,日本早已將此地劃入了自己的勢力范圍。他們將庫頁島命名為樺太島。
按照日本人的記載,當時的庫頁島上,有不少群居的小部落,大概每個部落五六十個人。這些人沒有統一的王,所以各自生活,好不快活。
其實這幫勘察人員很明顯沒有說出實情,庫頁島是需要向清朝繳納皮毛作為賦稅的,如果不是清朝人,何必要這么干?
到了1785年,日本當局才徹底搞明白這是咋回事,原來清朝對庫頁島早就有了統轄權。但是他們依舊不死心,認為清朝只是對庫頁島北邊有統轄權,而南端則依舊是無主之地。
既然是無主之地,那日本自然有資格占領。為啥日本要這么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有移民在庫頁島南部,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這也是強詞奪理,庫頁島明清時期,都是中國的統轄范圍,啥時候分過南北了?沒有經過清廷的允許,擅自移民到庫頁島,本身就是偷渡行為了,居然還以此為借口,打算強占庫頁島南部?這不是開國際玩笑么!
不過當時日本也沒搞清楚庫頁島究竟是半島還是島嶼,畢竟韃靼海峽一年有七八個月都被冰封著,所以日本德川幕府對開發這里的興趣也不大。
1721年,彼得大帝擊敗了瑞典王國,占領了波羅的海沿岸,同時建立了圣彼得堡。從此以后,沙俄便騰出手來,開始向南、向東發展。
南邊的奧斯曼帝國,當時雖然正在走下坡路,但依舊實力強勁。很明顯,這是一塊很難啃的硬骨頭。因此沙俄只好繼續向東拓展。
東邊的情況就好很多了,因為清朝入關以后,對東北地區采取封禁政策,長時間不打理。外東北地區,自然就更少過問了。這才讓沙俄有了可乘之機。
此前的《尼布楚條約》就是很好的證明,當時清廷已經做出了巨大的讓步。畢竟外興安嶺以北地區,常年冰天雪地,當時要了沒啥用。
不過沙俄對土地的欲望是無法估量的,1738年,一支考察白令海峽的考察團隊,在當地漁民的口中,得知了庫頁島的存在。也就是說,此前沙俄對庫頁島一無所知。而我國,早就把庫頁島畫入了國家版圖之中,這地方能歸俄國?
1756年,乾隆年間,沙俄向清廷要求,本國船只能自由在黑龍江航行,其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好好考察一下庫頁島。結果遭到了清廷的一口拒絕。
因此沙俄在不完善的考察過后,得到了一個錯誤的結論:庫頁島是個半島,價值不大。
按道理,如果得出這個結論以后,沙俄就不會繼續糾纏庫頁島了吧?可這事兒偏偏還出現了轉機。原來沙俄當時對遠東市場非常感興趣,不僅希望和清朝進一步貿易,也想打開日本市場。
而日本當時和清朝一樣,德川幕府采取的也是閉關鎖國的政策。為此,沙俄在了解日本的海防實力薄弱的前提下,果斷于1806年對日本在庫頁島上的移民部落發起進攻,打算借奪取庫頁島的機會,建立遠東根據地,打開日本市場,順便看看清朝對此舉的反應。
日本德川幕府得知這個消息以后,其實也很懵,這算不算侵略?好像不算。但總覺得有點兒膈應,因此他們派人去庫頁島好好考察了一番,同時也去了一趟清朝,詢問庫頁島的具體情況。這回他們終于發現庫頁島是一座島嶼,這才恍然大悟,這是一塊寶地!
不過德川幕府當時膽子小啊,為了保住自身統治權,既不敢得罪沙俄,又不敢得罪清朝,只能暫時撤出庫頁島的軍隊,暫停了對庫頁島的爭奪。
而沙俄這邊。于1812年也卷入了歐洲的拿破侖戰爭,根本沒工夫再管庫頁島的事情,也放松了對庫頁島的開發。
日本這邊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覺得沙俄沒工夫搭理庫頁島,清廷對庫頁島也不管不顧,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此在18世紀末,日本再次加強了對庫頁島南部的開發,甚至在這里設立了市集。
沙俄忙完了歐洲的事情以后,掉過頭來一看,喲呵?小日子速度這么快?于是他們立馬增兵庫頁島,一邊動手,一邊與日本進行談判。就這樣,19世紀初,庫頁島的基本格局是:北部歸沙俄管,南部歸日本管。清廷:你們禮貌嗎?
沙俄直到1849年,在多次勘探以后,才得知庫頁島不是半島的事實。如果說原先只是小打小鬧的話,從這個時候開始,沙俄對庫頁島已經是志在必得了。
1850年,沙俄在沒有經過清朝、日本等國的允許之下,擅自宣布對庫頁島擁有主權。而且明擺了告訴世界各國:不服氣?那就來打一架!
其實根據滿文檔案來看,直到1851年,清朝對庫頁島都有實質上的控制權。
1852年,沙俄在庫頁島發現了一座巨大的煤礦。這還有啥可說的?沙俄對庫頁島的興趣,越來越強烈了。
1860年,第二次戰爭結束以后,沙俄以調停有功,威脅清廷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條約中,不僅將黑龍江以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式劃歸了沙俄,而且還將烏蘇里江以東的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給了沙俄。其中就包括了庫頁島!
從此以后,我們和庫頁島算是一刀兩斷了。接下來就是日本和沙俄的爭奪戰了。
清廷放棄了,可日本當局并不想放棄,畢竟他們在庫頁島南部實實在在有不少移民。1862年,雙方談了一次,日本想以北緯50度為界,而沙俄則想以北緯48度為界,雙方談崩了。
到了1866年,內憂外患的日本,再次與沙俄進行談判,簽訂了《庫頁島暫行規定》,簡單來說,沒談出什么名堂來,畢竟當時沙俄已經對庫頁島南部開始用兵,日本德川幕府根本無力抵抗。
不過2年后德川幕府就下臺了,在老美的主持下,1875年,日本明治當局,又和沙俄簽訂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這回沙俄用千島群島中的18個小島,換取日本的庫頁島南部所有權。到這兒為止,庫頁島全境都歸了沙俄。
據史料記載,直到1873年,也就是同治年間,庫頁島當地人不服俄國人的管轄,依舊選擇向清朝繳納皮毛作為賦稅。
不過清朝當時被列強打得鼻青臉腫,根本沒機會插手日俄之間,針對庫頁島的爭端。
得到庫頁島,只是沙俄入侵遠東的其中一步而已。此后沙俄開始修建西伯利亞鐵路、中東鐵路、南滿鐵路,一步步蠶食我國東北的領土。
而日本這邊,自從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以后,國力也與日俱增。到了1895年,和清朝對賭國運,打了一場甲午戰爭,簽訂了《馬關條約》,獲得了2億兩白銀,賺了個盆滿缽滿。
正當日本打算吃掉遼東半島的時候,沙俄覺得日本侵害到了他們在東北的權益,因此主動拉著德國、法國做主,要求清朝以3千萬兩白銀的價格,從日本手里贖回了遼東半島。這事兒可把日本給得罪了。
大家各走各的棋,你憑啥對我指手畫腳?
沙俄才不管這些,他們依舊我行我素地在我國東北修建鐵路,甚至打算租借旅順大連。到了1900年,他們趁著八國聯軍侵華之際,甚至出兵20萬進駐東北,賴在這里長達5年之久。誰來催都不肯走。
直到1904年,日俄之間爆發了日俄戰爭。俄國以慘敗而告終,這才逐步退出了東北舞臺。雙方簽訂了《樸茨茅次條約》,南滿鐵路送給了小日子,而庫頁島南部,則再次回到了日本手里。
1914年,沙俄陷入一戰,日本出兵庫頁島北部。原本唾手可得的地盤,卻在1920年蘇聯成立以后,再次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日蘇雙方于1925年在北京進行談判,日軍退出庫頁島北部,但獲得了北部50%的石油開發權。
1945年,二戰以后,蘇聯徹底擁有了全部庫頁島的主權,同時千島群島的主權他們也一并全部拿了回來。拳頭再次起到了關鍵作用。
哪怕是1991年,老大哥解體后,俄羅斯對庫頁島依舊擁有主權。日本雖不認可,卻也無可奈何。就連千島群島南部的4座島他們都要不回來,更別提庫頁島了。
至于咱們,自從1860年以后,一直看著日俄爭奪庫頁島這座寶島,卻始終無計可施。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當年實力不濟。現在咱們強大了,是否能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