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人的歧視-美國對華人的歧視有哪些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xù)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文|張潤晨
編輯|t
自從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人民就開始逐漸的擺脫貧困,并且逐漸的實現(xiàn)富裕的生活。
而一個人一旦實現(xiàn)了物質上的滿足,就會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就像是日本在“戰(zhàn)后黃金二十年”期間,遍布全世界各地的日本旅行團一樣。
在我國人民實現(xiàn)富裕之后,中國人的足跡,也已經(jīng)漸漸的踏遍了整個世界。有些人是為了旅行,見識更加寬闊的世界,另一些人則是為了生計,前往其他國家尋找機會,還有一些人,干脆就是離開了中國前往其他國家生活。
(中國旅行團)
但是無論大家的目的何在,卻都面臨著一個同樣的問題,遭遇著一個相同的經(jīng)歷,那就是中國人在國外深受歧視的現(xiàn)狀。有些時候,這些歧視甚至已經(jīng)上升到,可以輕易的奪取一個人生命的地步。
2017年3月26日夜,旅居法國巴黎的華僑劉少堯,正照常在自己家中殺魚做菜,樓上的鄰居則在家中舉辦派對,聲音很大。因為劉少堯所居住的房間隔音并不好,因此劉少堯深受其擾,便直接來到樓上同鄰居進行理論,但是他沒有放下手中的剪刀。
(劉少堯)
一小時后,三名法國警察來到了劉少堯的家門口,因為敲門未得到回應,因此警察直接破門而入,并且直接擊斃了被門撞倒的劉少堯,劉少堯當場死亡。
劉少堯案激起了法國華人華僑的激烈反應以及強烈憤慨,因為大家或多或少都在法國遇到過一些歧視性的事件。
第二天,就有巴黎華人在巴黎19區(qū)警察局門口請愿,并且擺放蠟燭,但是法國警方卻以非法集會的名義逮捕了其中35人,并且將所有請愿者驅離。
(劉少堯追悼會)
2019年7月11日,巴黎高等法院駁回劉少堯家屬的上訴。
2022年2月16日,法國最高法院決定不予起訴涉事警察。劉少堯案終。
(法國華人抗議)
劉少堯案并非個例,在法國存在著對中國人,或者說是對華人深深的歧視。
在法國的華人圈子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調侃:“如果你沒有被搶過,那你肯定沒有在這里(法國)生活超過一年。”
看似自嘲幽默的語氣中,其實包含著的是深深的無奈與悲哀。除此之外,還有“中國人不是已經(jīng)被搶,就是即將被搶。”這樣流傳于全球華人圈的“名言”。
(法國華人抗議)
而華人在法國所受到的歧視,甚至可以從1918年就開始說起。當年民國政府向法國派出的中國籍勞工,在一戰(zhàn)結束后就成為了法國的第一批華僑。
當時這批老華僑,可以說是在法國受盡了歧視,因為沒人愿意租房給華人,他們只能睡在車站,就算是這樣還要時刻小心警察的驅趕。
而我國當年勤工儉學的留法學生們,也在法國遭遇過同樣的歧視。無論是當年留法歸來的周總理,還是鄧公,都曾經(jīng)表示過在法國租房困難的問題。
其實大家當年住的都非常的近,甚至我黨的周總理和反革命的青年黨曾琦所住之處,都不超過二百米。
(里昂車站)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除了華人聚集的里昂車站之外,巴黎根本沒有其他區(qū)域的房東愿意將房子租給中國人。
周總理曾經(jīng)就分享過一則趣聞,留法期間有一位富二代朋友請客吃飯,去的是一家周總理平時根本吃不起,只招待白人的餐廳。朋友在餐廳里訂了包廂,因而不用在餐廳大堂用餐,避免了為餐廳“惹上麻煩”。但是即便如此,周總理和朋友們,依然只能由侍者從后門帶進餐廳,從廚房穿過,才能進入二樓的包廂。
(旅歐周總理)
周總理回憶:“即便我們給了最多的小費,還要承擔額外的服務費,但是我們依然必須要從垃圾箱旁邊的后門進入餐廳,雖然那頓飯我一年都吃不起一次,可是吃到嘴里依然一點也不香。”
而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非常的普遍,甚至直到今天,西方國家對華人的歧視依然還是普遍存在的。
(嬌蘭老板)
法國是一個非常講究政治正確的國家,法國知名品牌嬌蘭的老板,曾經(jīng)因為在一檔電視節(jié)目中說出了“黑鬼”這個詞,導致嬌蘭受到了全法黑人的抵制,最終逼得嬌蘭的老板不得不在電視上再次公開道歉才算是了事。
而迪奧的設計師加利亞諾因為醉酒后辱罵了猶太人,最后直接被迪奧集團掃地出門。
但是在法國,“中國佬”是一個常用詞匯,很多法國名流都在公開場合使用過這個詞匯。
(華人華僑)
但是“中國佬”在語境中,與“黑鬼”有著相同的語義。那么,為什么西方人可以如此的肆無忌憚的歧視我們呢?
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西方人對于華人的歧視,是源于西方人對中國以及華人的刻板印象所導致的,就字面意思來說,這種理解是不存在誤差的。
(刻板印象)
但是很多人認為西方人的這種刻板印象,就是所謂的,“認為中國人是愚昧的,是不文明的,是落后種群和落后文明,文化上也非常的野蠻,西方人對我們的看法太過于片面。”
但是其實這種想法,就本質上來說,也是對西方人的一種“刻板印象”。
其實現(xiàn)今的西方人,是很清楚中國的強大的,這一點從他們對“中國威脅”的看法中就能很明顯的得到答案。
事實上,西方人對我們的“刻板印象”,是我們面對西方人的欺辱,根本不敢反抗。不是無力反抗,而是不敢反抗。
(刻板印象)
還是拿法國舉例,在法國沒有人敢搶阿拉伯人,因為你不知道他會不會砍下你的腦袋。也沒有人敢惹一個黑人,因為他真的會砍下你的腦袋。
同樣,也沒有人敢招惹猶太人,因為他們會在“體制內(nèi)”,讓你后悔終身。但是如果是一個中國人,“中國人沒有關系”,因為警察不會管,中國人自己也不敢追究。
全世界的亞裔,都曾經(jīng)遭受過類似如今中國人的現(xiàn)狀。印度人是用自己在海外的團結,博得了尊重。
韓國人因為洛杉磯大中的“精彩表現(xiàn)”,登上了《紐約時報頭條》,“屋頂?shù)捻n國人”甚至至今還令人津津樂道。美籍日本人通過在二戰(zhàn)戰(zhàn)場上,與的血戰(zhàn),讓“日本”這個詞匯,成功的融入了美國文化。
(屋頂上的韓國人)
我們中國人,甚至還在因為自己的祖籍,而拉幫結派,互相內(nèi)斗。所以說,事實上西方人對我們的刻板印象,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而如果我們一天無法實現(xiàn)團結,那么我們就一天無法在國際上得到我們所應當?shù)玫降淖鹬?/span>,我們的現(xiàn)狀,也將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參考資料
華媒:法國華僑劉少堯遭警察槍殺案新進展 結果家屬難接受[OL].環(huán)球網(wǎng),2019-08-28
在法華人"要么已被搶 要么將被偷",談何人權?[OL].看看新聞,2023-08-01
法國社會對華人的可怕歧視[OL].新民周刊,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