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023年2月16日《中國新聞》報版面。【《中國新聞》報記者張樂 報道】近日,全國政協發布2022年度60件好提案評選名單,臺盟重慶市委會上報臺盟中央的《關于補齊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短板,提升農產品穩供能力》的提案素材榜上有名。這是臺盟中央2022年度唯一獲此殊榮的提案,也是臺盟重慶市委會上報的提案素材第3次入選全國政協年度好提案。
這件提案如何從無到有?它誕生于有心人的細致觀察和思考里。
2021年,重慶的臺盟盟員們在對口幫扶的重慶市武隆縣土地鄉,與當地農民拉家常時了解到,不少人靠肩扛背挑,走十幾里山路,將自己種植的蔬菜水果拉到城里賣,十分辛苦,還賺不到多少錢。遇到炎熱天氣,一些時鮮果蔬腐爛損毀,辛苦勞動換來的常常是血本無歸。為此,盟員們產生了通過深入調研,來反映當地農民對改善農村物流體系的迫切心聲。臺盟重慶市委會主委王昱組織調研組成員分析討論,確定了《深化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穩定供給》的提案選題。
之后,盟員們的調研足跡,涉及重慶市商務委、市交通局、市農業農村委等政府部門,有關區縣農業農村部門,以及部分村社。他們發現,近年來,重慶市已有不少針對農村物流的支持和投入,如制定財政、稅收政策,投入財政資金,建設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等,但未收到最佳效果,癥結在哪?
提案主筆人曾建剛列舉了如下現象:
首先,在助推農村物流發展方面,十余家部門分線作戰,引發重復投資建設和無序競爭。渠道不暢、流通環節多,導致農產品終端銷售價格偏高。其次,農村物流資源分散。目前,重慶市多數區縣快遞物流整合率不到50%,農產品物流配送效率低。
上下行不平衡則成為降低物流成本的瓶頸。占農業生產經營主體98%以上的小農戶,生產經營規模小,且信息不對稱,導致貨運的下行量遠大于上行量。據部分省市統計,農村地區配送車輛返空率普遍達60%至70%。冷鏈冷藏設施也存在短板。重慶產地冷庫需求量為60多萬噸,但已建成庫容不足10萬噸,農村地區冷藏運輸車輛不足1000輛。冷藏設施不足產生連帶影響——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20%、11%、8%、10%。
上述問題如何解決?答案在臺盟重慶市委會給出的建議里。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在農產品流通環節上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稅收減免和財政優惠政策,協同推進農村商貿流通和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二是整合物流企業資源,進一步發揮郵政企業的主渠道作用,減少流通環節,并依托現有商貿流通和快遞物流企業,發展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是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建立健全覆蓋生產、流通、消費的農產品信息網絡,為 “車找貨”“貨找車”信息對接提供解決方案;四是加快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支持推進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產地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支持農村冷藏運輸車輛配備,不斷降低農產品流通環節腐損率,補齊“最先一公里”冷鏈物流短板。
實實在在的建言內容很快受到關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這件提案素材被上報至臺盟中央,轉化采用后,提交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之后,被國家郵政局列為重點提案,通過赴臺盟中央上門走訪辦理和召開提案專題溝通會等形式,面對面交流答復意見,推動提案辦理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在全國政協舉行的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優秀提案表彰會上,臺盟重慶市委會共有6件提案素材被評為“優秀提案”。
2018年和2020年,臺盟重慶市委會上報臺盟中央的《關于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培育“大國工匠”》《關于加強農村貧困邊緣戶保障,建立返貧防控長效機制》2件提案素材,分別被全國政協評為當年的好提案。
2019年,臺盟重慶市委會報送的《關于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培育“大國工匠”》的提案,以及參與完成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臺灣農民創業園健康發展》的提案素材,入選全國政協表彰的70年來100件有影響力的重要提案。(完)(《中國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