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旅游-馬達加斯加瑪瑙有幾種顏色
列國鑒·馬達加斯加 | 記者觀察:馬達加斯加,可以不止是“動植物天堂”
新華社塔那那利佛9月1日電(記者凌馨)世界第四大島在哪里?或許這個問題多數人答不上來。
位于西南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正是僅次于格陵蘭島、新幾內亞島和加里曼丹島的世界第四大島,也是非洲第一大島。其南北跨度約1500公里,擁有蔚藍海岸、熱帶雨林、石林、草原等自然景觀,以及狐猴、變色龍等豐富的動植物物種,其中許多物種乃島上獨有。島上文化獨具一格,與非洲大陸差異頗多,號稱世界“第八大洲”。
這片神奇美麗之地,不僅是“動植物天堂”,而且文化多元并包,超四分之一居民是黃種人。不過,因種種因素限制,過去較少見國際游客踏足。近年來,該國積極發展旅游業,希望以此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走上脫貧致富的快速路。
異彩紛呈的動植物王國
馬達加斯加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面積59.2萬平方公里,曾是非洲古大陸的一部分。在與非洲大陸分離后,島上一些古老的動植物種群仍在繁衍進化,而它們在非洲大陸的同類卻逐漸消失了。因此,馬達加斯加動植物種群的多樣性和唯一性在全球都屬罕見。
馬達加斯加沒有大型野生動物,而是小動物的天堂。狐猴、變色龍、猴面包樹可能算得上島上最有名的三個物種。狐猴數量達上百種,全部為島內獨有。知名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中的朱利安國王就是環尾狐猴。此外,還有會側身跳躍行走的維氏冕狐猴,俗稱“跳舞狐猴”,以及和大熊貓一樣喜歡吃竹子的竹狐猴等等。
馬達加斯加的變色龍、蛙類和鳥類的色彩豐富、種類繁多。島上有逾千種蘭花,包括許多珍稀品種。猴面包樹是島上最著名的樹種。這一古老樹種樹冠巨大,遠觀像是根部朝上、向著地面生長般奇異。如今,世界上只有馬達加斯加還保存有成片猴面包樹林。全球現存的八種猴面包樹在這里都能見到,并以造型奇特出名。在西海岸穆龍達瓦市郊,幾十株高大挺拔的猴面包樹形成大道景觀,令人嘖嘖稱奇。
在馬達加斯加延綿數千公里的海岸線上,保留著億萬年前的原始地貌和純凈海灘,還有美麗的珊瑚礁、古老的海龜和絕佳的海釣、觀鯨地點。島的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林,壯觀險峻,其中大片區域至今無人涉足。
文化多元并包的“第八大洲”
馬達加斯加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少有的亞太文明與非洲文明相遇、融合之地。島上居民由漂洋過海而來、說南島語系語言的人和來自東非大陸、說班圖語族語言的人融合而來,形成十多個民族。
馬達加斯加全國人口約3000萬,其中屬于黃種人的伊麥利那人占比超過四分之一。此外,還有印度裔、巴基斯坦裔和華裔在此定居。所以,在這個非洲大島上,常能看到亞裔面孔。
伊麥利那人的祖先在中部高原定居,精耕細作,種植水稻,曾建成島上糧食產量最高、人口最多的國家,并于19世紀初統一全島,建立馬達加斯加王國。1896年,馬達加斯加島淪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馬達加斯加重獲獨立。
馬達加斯加語正是以伊麥利那語為核心形成的,是島上的通用語言。與這一語言關系最近的語言分布在今天加里曼丹島南部巴里托河流域。可以遙想當年,伊麥利那人的祖先從位于東南亞的世界第三大島加里曼丹島一帶,乘船駛向六七千公里外的馬達加斯加。
經過上千年的人口流動和語言、文化交融,如今的馬達加斯加人保有一些不同于非洲大陸的習俗。例如,馬達加斯加人餐餐吃大米。2007年,袁隆平院士的團隊來到這里,指導發展雜交水稻,幫助該國成為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非洲國家以及第一個實現雜交水稻全產業鏈發展的非洲國家。
馬達加斯加人崇拜和尊重牛,認為它是勤勞和財富的標志。廣大農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牛,用它耕田、拉貨。牛也是婚喪儀式上宴客的食物來源,是財力的體現。
期待“小眾游”變“大眾游”
盡管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儲量居非洲首位的石墨等礦產資源,但由于自然和社會等原因,馬達加斯加經濟長期落后,基礎設施缺乏。
安德里·尼里納·拉喬利納2019年1月出任馬達加斯加總統后,大力推動能源、農業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中資企業與該國政府達成公路、水電站、數據中心等基建合作項目。中方還與馬方簽署了哈努馬法納水電站項目優惠貸款框架協議,助力該國解決供電難題。
在經濟支柱農業受自然災害等影響越發脆弱的情況下,馬達加斯加從20世紀90年代起便將旅游業列為重點發展行業,通過鼓勵外商投資、建立旅游學校、提高航運便利度、改革簽證制度等措施促進旅游業發展。
長期以來,僅少數旅行達人和動植物愛好者來到馬達加斯加“探險”。數據顯示,該國國際游客里近半數為獨行客,平均逗留時長約20天,屬于深度旅游的背包客。其他島國則一般吸引以家庭、情侶為主的中短期休閑度假游客。
馬達加斯加具有許多“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旅游資源,與其他海島旅游目的地形成鮮明錯位。馬達加斯加政府努力揚長避短,對潛在市場開展宣介活動。2023年,馬達加斯加作為匈牙利布達佩斯國際旅游博覽會的主賓國和波蘭波茲南旅游博覽會的伙伴國在會上亮相;馬達加斯加旅游部在20種國際雜志上介紹本國旅游特色,還組織了93家旅行社參加旅游交流活動,以加強與業內人士聯系,探索與外界合作開發多樣化旅游產品。
2023年,馬達加斯加接待外國游客近26萬人次,比2022年幾乎翻倍。據《悅游》報道,多家豪華郵輪公司已將該島列為2024年航程停靠點。在6月舉行的馬達加斯加國際旅游展銷會上,總統拉喬利納表示,計劃新建15家五星級酒店,以滿足游客需要。
馬達加斯加旅游聯合會表示,當務之急是增加國內航線和航班數量,以及修建主干道和通往主要旅游景點的道路,增加旅游便利性,讓更多游客能夠親身領略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馬達加斯加有條“猴面包樹大道”
來源:環球時報
猴面包樹大道上趕著牛車的馬達加斯加人
本報赴馬達加斯加特派記者 黃培昭
印度洋“明珠”馬達加斯加盛產長相奇特、富有個性的猴面包樹,位于其西部穆龍達瓦一帶的“猴面包樹大道”,更是景色旖旎,如夢如幻。
“猴面包樹大道”其實是一條土路,大約數公里長,因兩邊長有數百棵形象怪異、顏值爆棚的猴面包樹聞名,成了馬達加斯加旅游打卡地。踏上這條大道,仿佛進入一個神秘的童話世界。沿途的猴面包樹筆直站立,如忠誠的護衛者。
漫步在猴面包樹大道,你會產生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愉悅感。微風吹過,稀疏的樹枝并不怎么搖曳,仿佛在沉穩地訴說著大地的故事。遠處,鳥兒在樹梢上歡快地歌唱,為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生機與活力。
這時,當地人趕著牛車,悠悠從大道上路過,畫面充滿詩意,似乎讓人忘記了勞作的艱辛。不少游客在路上散步,或仰頭觀賞猴面包樹,滿臉都是不可思議的表情。
夜幕四合,猴面包樹大道更顯神秘。星空璀璨,繁星點點,宛如顆顆珍珠在天空閃爍著神秘的光芒。猴面包樹在星光的映照下若隱若現,在這樣的夜晚,大道上有人帶著吉他唱著動聽的歌謠。歌聲在夜空中蕩漾,仿佛是大自然的聲音在回響。
猴面包樹大道不僅是一道自然景觀,更是一段關于馬達加斯加文化與歷史的詩篇。這里承載著馬達加斯加人民的記憶和情感。據考證,地球上共有8種猴面包樹,這8種在馬達加斯加都能找到,其中7種是馬達加斯加獨有的。有人稱這里的猴面包樹是“倒栽的樹”,因為樹枝長得像樹根,樹干高30米以上,從下往上幾乎一樣粗細,光溜溜的,直到頂端才分叉。樹齡長,最年長的據說已有2800歲。每一棵樹,都如同一座雕塑,靜靜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變遷。因此,這里的猴面包樹也被稱為“忘記了時間的神樹”。
猴面包樹在馬達加斯加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許多當地傳說和故事都與這些樹有關。據說很久以前,猴面包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樹木之一,它的樹干修長挺拔,枝葉茂盛,綠意盎然。猴面包樹因此變得非常自負,開始不斷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神厭倦了猴面包樹的抱怨,決定給它一個教訓,將猴面包樹連根拔起倒栽在地上。在一些傳說中,猴面包樹被視為萬物之母,不僅是生命的象征,還被認為是所有動植物的庇護者。當地人相信,猴面包樹能給他們提供食物、藥材和庇護所。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一些人喜歡在穆龍達瓦的猴面包樹大道舉行婚禮。當地人說,猴面包寓意力量、長壽和幸福,可為新婚夫婦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