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商貿旅游職業學校 呼和浩特市商貿旅游職業學校預算公開時間
首府:加速推進職業教育向“新”而行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始終把教育作為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抓手,圍繞“宜學城市”建設目標,高位推進,優化整合職教資源,持續深化產教融合,貫通人才成長路徑,努力開拓創新發展,以堅定的信心、有力的舉措、明確的目標昂首闊步奮力邁上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征途。
烹飪專業學生展示勺工基本功
在剛剛過去的呼和浩特市商貿旅游職業學校2024年職業教育活動周上,身著統一服飾的學生展示著雕刻裱花、蒙眼刀工、干玉米翻鍋等技能,他們有的蒙著眼睛精準地在氣球上切著細絲,有的跟隨著旋律有節奏地翻著炒鍋……嫻熟的技術讓人嘆為觀止。
當日,活動還進行了現代烹飪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揭牌儀式,呼和浩特市商貿旅游職業學校和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牽頭成立共同體,通過整合餐飲業企業資源、相關專業職業教育資源,以校企、中高本企貫通合作為基礎,推動各方資源優化配置和開放共享,提升餐飲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相關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
“學校是培養餐飲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們期待與呼和浩特市商貿旅游職業學校的師生共同努力,為培養更多優秀餐飲人才、推動行業繁榮發展貢獻力量。”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總經理秦歌說。
學生陶瓷藝術技能展示
在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的配電運維實訓場,供用電技術專業的學生正在開展10KV配電運維技能訓練。這里建有兩條完全真實的10KV配電線路,學生可以通過實操完成配電設備和線路巡視、運維等崗位核心技能訓練。據該校機械與電力工程系老師介紹,這是校企雙方共建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對于專業核心課程采用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雙師”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下,通過真實案例去訓練崗位所需專業技能,實現理論知識和實操緊密結合,加深學生理解。
電子商務比賽
據了解,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積極優化職業教育結構和布局,深化產教融合,采取“校企結合”“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等方式,增設應用化工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環境監測技術、新能源裝備技術、光伏工程技術、食品生物技術等專業,滿足企業多方面需求。截至目前,該校現有校企合作企業279家,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15處。
一直以來,呼和浩特市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印發《呼和浩特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嚴格落實中央、自治區財政性職業教育投入,進一步激發職業學校辦學活力。通過持續優化整合職教資源,在全市66所中等職業學校整合為35所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提質培優,全市公辦學校在校生數占比62.3%,增幅6.8%,直屬公辦中職學校在校生數增幅9.7%,職業教育影響力和吸引力與日俱增。
園林微觀設計與制作比賽
同時,科學設置專業布點,努力構建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四鏈”融合發展新生態,緊扣區域產業升級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新增設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新能源裝備運行與維護等10個緊缺專業。截至目前,全市共備案擬招生專業布點350個,其中中職290個、高職60個,服務首府“六大產業集群”和現代服務業開設326個專業布點,專業覆蓋率達到93%。
為持續深化產教融合,聚力高技能人才培養,近年來,全市各職業院校先后與國網蒙東、新特硅、弘遠新材料、內蒙古大廈等300多家企業實質性運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項目52項。組建賽罕區“五萬產業工人留呼工程”政校企媒產教融合共同體,努力實現產業和人才“雙向奔赴”。(呼和浩特日報 實習記者 若谷)
「文明校園」呼和浩特市商貿旅游職業學校
呼和浩特市商貿旅游職業學校辦學特色鮮明,成績突出,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15年晉升為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同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德育管理先進學校”、 自治區級“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自治區級“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區級“五四紅旗團委”、市級“德育管理先進集體”、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呼市首批“文明校園”榮譽稱號等。
領導班子建設好
學校成立了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學校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的豐富內涵,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載體,用“中國夢”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教育引導全校師生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加快發展。學校領導班子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集中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積極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班子成員理想信念堅定,工作思路明確,措施得力,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校管理方面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工會有效行使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權利,教代會發揮其職能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好
學校遵循“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豐富德育體系,打造平安、文明、節儉的和諧校園。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法律知識教育。在豐富的校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學生在校期間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以“責任、服從、執行”為鮮明的標簽,以扎實的本領,為成就大國工匠奠定基礎。學校志愿者組織、紅十字會及各部門積極參加區級和市級各項活動。積極開展“博愛一日捐”、“對口幫扶”活動,學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政治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認真履行對社會應盡的義務。
活動陣地建設好
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的教學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學校領導班子審時度勢,緊緊抓住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利時機,乘勢而上。經過充分調研,進一步明確學校的辦學方向,繼續擴大招生規模。學校利用各級各類資金逐步購入教學儀器、實驗實訓設備,生均儀器設備值達到2.19萬元。建成了烹飪、計算機、機電、物流、動漫、財會六大重點實訓基地。有實習實訓車間50間,實習工位數2000個,可容納全體在校生同時進行技能實訓。此外,還建設了二十幾個相關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學校致力于為首府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信息技術產業、財經商貿業、裝備制造業等支柱產業培養技能人才,已成為首府地區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儲備中心。
教師隊伍建設好
根據教師的成長規律,結合我校教師隊伍現狀,初步形成了名優教師、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三個梯隊,學校全方位加強教師隊伍梯隊建設,保證教師隊伍始終保持鮮活的戰斗力。開展校級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評選活動;通過各類培訓提高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開展“名師工程”示范課展示活動,充分發揮名師的帶頭作用;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道德培養。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業務培訓與交流活動,為教師學習新專業、新知識、新技能、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創造條件。近幾年我校教職工頻頻受到市級、自治區級、國家級表彰獎勵,教師綜合素養有效提升,勇攀高峰佳績不斷。
校園文化建設好
學校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持續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充分發揮校園宣傳陣地的作用,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覆蓋到全體師生。圍繞“青春獻禮70載?志愿服務亮首府”主題開展志愿服務實踐系列活動,詮釋了青年志愿者的精神,踐行了青年志愿者的使命,為創建文明和諧校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大力推進學生社團建設,積極鼓勵學生投身社會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普遍發展。每年職教宣傳周期間請家長走進學校,參觀學校辦學環境,觀看學生技能展示;帶領便民服務小組走進社區,逐年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與認可。
校園環境好
隨著校園改造一期工程的竣工與使用,校園環境更加優美。日常環境衛生治理常抓不懈。加強食堂、超市、公寓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各項管理監督措施。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高度重視,全方位加強學校安保工作,不斷健全與完善各項安全制度,將安全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個人,校園安全工作小組定期檢查,確保安全隱患在萌芽狀態得到及時處理。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工作,通過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自我保護能力以及應對緊急情況的避險能力。積極落實《普法綱要》,開展普法宣傳活動,開展民主法治教育。綜合治理工作成效顯著,連續多年被呼市教育局評為“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內蒙古中職學生的突破:在“奮斗中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24日電 題:內蒙古中職學生的突破:在“奮斗中發現自己的閃光點”
中新網記者 劉文華
23日,呼和浩特市商貿旅游職業學校2024年職業教育活動周舉行,眾多中職學生展示著他們的專業技能和作品,許多企業代表和學生家長觀摩后給予贊嘆。這些17歲左右的中職學生表示,很多人進入職校后思想發生了轉變,逐漸在“奮斗中發現了自己的閃光點”。
就讀旅游乘務專業的學生康騫心身穿旗袍進行茶藝展示,舉手投足利落、自信。
她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在農村生活,7歲才與父母在一起。來職校前康騫心也很茫然,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她開始轉變。
“專業課中有體態訓練和理論知識,都是我感興趣的。”心態的轉變讓她更加努力,在2023呼和浩特、包頭職業技能邀請賽中,康騫心在茶藝賽項獲得頭名,專業課成績也排名靠前。“明顯感覺自己開始奮斗了。”康騫心笑著說。
康騫心(中)茶藝表演后,向來賓敬茶。中新網記者劉文華攝
康騫心對未來有兩手準備,首選在專業內深造,其次當一名導游,多看看“詩和遠方”,也向更多人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每當拿到榮譽,我就會發朋友圈展示下,開心的同時也證明職業學習同樣很好。”
光伏技能實訓發電專業的學生胡春暉來自通遼市科左后旗,身材清瘦的他與老師、同學放松交流著儀器設備的操作。
胡春暉讀初二時,父親被診斷出患有心臟病和輕微腦梗,家庭變故導致他中考成績不佳,性格由開朗變得沉悶、壓抑。在姐姐的建議下,他進入職校學習新能源相關專業,“剛來一個月很有壓力,課程一點也聽不懂。”后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逐漸進入學習狀態。
胡春暉向記者講起老師和同學的幫助,言語間流露出感動。他說自己入學不久,飯卡沒錢了,在餐廳窗口打飯時很尷尬,同學主動過來幫他打飯。“也許是有同樣經歷吧,同學們都互相幫助,還有一次感冒,班主任開車把我送到醫院……”
胡春暉(中)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儀器設備操作。中新網記者劉文華攝
胡春暉的未來計劃中,更多的是對父母的關注。他打算考大學深造,然后回到父母身邊工作,“我不以能賺多少錢而努力,以我能孝敬父母為目標。”
西點烘焙專業的苗懿林同樣在進入職校后受益良多。她在讀初中時性格內向、不敢表現,是班級的“小透明”,并且從不做家務。“那時我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現在家中飯食全承包。”她笑著說,老師發現了她朗讀的閃光點,經過輔導后,現在已經可以勇敢地上臺朗讀,專業中的果醬畫也入圍全校前十。
談及未來,苗懿林充滿信心,打算先考專升本,然后開個小店,不僅養活自己,還能贍養父母。
從事中職教育26年的教師石建軍坦言,一些職校學生家庭存在問題。父母離異、經濟困難、家庭變故等是造成學生自卑的原因。入校后,老師引導和同學間相互鼓勵,一般3個月后,學生會從茫然到慢慢融入,從自我封閉中走出來。
在石建軍看來,職校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引導。“每當孩子們有好成績、好發展時,老師們會由衷地高興,希望每個職校學生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職業技術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支持。教育部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目前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298.46萬人,專任教師73.48萬人。全國6000多所職業學校開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會計、酒店管理等363個傳統專業系統化升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李英利表示,“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最為緊密的教育,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