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報-旅游手抄報簡單又好看
坐著火車去拉薩 一路山河很壯美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這是很多中國人耳熟能詳、張口即來的一句話,但是你可曾親身感受過中國的“幅員遼闊,地大物博”?
10月15日晚,深秋時節的北京西站,空氣中已有絲絲涼意,中國旅游報社記者趁著夜色登上“綠皮火車”北京—拉薩Z21次列車。熟悉的軍綠色車身、米黃色車廂內壁,讓作為“80后”的記者立刻想起兒時跟隨父母趕火車的經歷。
接下來,記者乘坐這熟悉的“綠皮火車”度過39個多小時,在車輪的轟隆聲中,走出華北平原、穿過太行山、越過黃河、駛過陜北、跨過河西走廊、登上青藏高原、邂逅青海湖、翻越唐古拉山、深入高原腹地、抵達雪山環抱的拉薩。
北京—拉薩Z21次列車 記者 李志剛 攝
15日19時52分,火車開動,硬臥車廂里,形形的旅客各歸其位。有拎著一大袋標書的業務員,有赴西藏日喀則解決機器故障的工程師,有孤身赴藏旅游的“年輕小伙”,還有拖著碩大行李箱的外國旅游團成員。
夜晚的窗外景色全無,反而引發了旅客們的談興。有人在談論抵達后的工作,有人在談論對高反的擔憂,有人在熱議時事熱點,外國旅行團成員們也在用英語交談著。
記者與外國旅行團成員蘇珊·伯克(Susan burke)聊天時得知,他們一行12人來自美國洛杉磯,在導游的帶領下,已經在北京游玩了一周,去了天安門、故宮、雍和宮、長城等景區。接下來,他們將前往拉薩、江孜、羊卓雍措、日喀則等地游玩。“人們很友好,我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手機翻譯軟件解決,很方便。乘坐這趟火車,我感到很興奮,很期待從車上看到美麗的景色。”蘇珊·伯克(Susan burke)說。
夜色漸深,大約22時,列車員提醒乘客車廂要熄燈了,大家慢慢安靜下來、進入夢鄉。
16日一早,車窗外亮起明亮的白光,朝陽透過車窗喚醒了旅客。大家醒來時,發現已經身處中國西北——寧夏中衛,這里是受黃河潤澤,賀蘭山下的綠洲之地。透過車窗,旅客們可以看到沙坡頭,看到沙漠與黃河“交鋒”的奇景,看到黃河如何“力挽狂瀾”在大漠之中開辟出一片綠洲。在寧夏中衛到甘肅蘭州的路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黃河流過的地方一片生機盎然、城鎮井然。
火車在甘肅境內跨越黃河 記者 李志剛 攝
寧夏中衛—甘肅蘭州—青海西寧,這趟旅程要跨過河西走廊,登上青藏高原,從我國地形的第二階梯登上第一階梯。途中,記者發現,火車路過了很多“不知名”的小站,而這些小站的名字滿含著當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比如狼抱水、吳家窯、紅砂峴、杏園等,將這些小站的名字串聯起來,儼然就是一條原生態的“西北風情線”。
當列車抵達甘肅境內、準備攀登高原時,列車員招呼旅客們靠攏過來,講解進入高原的注意事項。旅客們紛紛好奇地豎起耳朵認真傾聽:列車即將進入高原第一站青海,海拔將達到3000米以上;晚上要翻越唐古拉山,海拔將達到5000米以上,是這次旅途中的最高點;進入高原環境,身體難免會有一些不適感,需要放緩行動,避免劇烈運動和呼喊,注意補充能量、維生素,夜晚保證充足睡眠,讓身體慢慢適應高原環境。
記者注意到,由于列車供氧、供暖,所以旅客們進入高原后的不適感并不明顯,不少人依然談笑風生。
“我剛參加工作,自己一個人去西藏玩幾天。”記者在列車上偶遇“年輕小伙”劉俊。他告訴記者,自己特意選擇乘坐火車去拉薩,就是要體驗一下這種獨特的感受,欣賞一下沿途的風景。雖然旅途時間有點漫長,但是對于時間寬裕的人來說,值得一試,并沒有想象中的疲憊感,反而可以遇到一些有趣的人、看到難得一見的風景。
16日下午,火車穿過蜿蜒曲折的湟水谷地,途經西寧,朝著祁連山下的平坦大地進發,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青海湖。陽光下的青海湖猶如一面巨大的寶鏡,反射出耀眼亮光。旅客們被眼前的美景吸引,紛紛聚集在窗前,不約而同地發出贊嘆。
記者看到,與湟水谷地的蜿蜒曲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青海湖的開闊與平靜。湖邊是一望無際的草地,從視覺上看,天地離得更近了,藍天與大地之間只有云朵和湖水,偶爾有溪流在草地上蜿蜒流淌,猶如銀色的飄帶。看著眼前的開闊大地,令人恨不得騎一匹駿馬,飛馳而去,直至天邊。
正當大家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時,遠遠看到前方一片烏云,如煙如幕——高原不僅有迷人的風景,也有變幻莫測的天氣。大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列車正從“陽光下”朝著“烏云中”飛馳而去。穿過云雨區域后,記者回頭觀望,發現太陽給灰色的烏云鑲上了金邊,白色光束從烏云邊緣投射下來。
雖然戀戀不舍,但是火車腳步不停,將青海湖甩在身后,迎來高大雄偉的高山,一座座山峰連成一條線,云朵緊挨著山峰,就像一頂白色棉帽子。火車與雪山山脈“并行”,山下是巨大而平坦的山谷,廣袤的草地猶如毛茸茸的地毯,星星點點的牛羊,加上濕地上空的飛鳥,構成了一幅壯麗而柔美的圖景。
記者還注意到,與雪山山脈并行的還有多條高速公路,貨車、小轎車疾馳而過;高大的特高壓輸電鐵塔一個接一個地屹立高原,讓人感受到西部高原發展的扎實基礎。
火車經過這一段美景,鉆入了一個超長隧道,在隧道中至少開行了5分鐘。當火車鉆出隧道時,仿佛進入了另一個天地,大地上出現了高山森林、湍急河流,河谷里有成片的農田、錯落的農舍,金黃色的樹林點綴其間。這段路途位于青海烏蘭—德令哈之間,是進藏前白天可以看到的最后一段路程。火車到達德令哈市時,夜色降臨,一輪格外明亮的月亮掛在窗外,銀白色的光勾勒出隱約的山巒輪廓,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西藏那曲境內高山與草地 記者 李志剛 攝
17日早上,當旅客們再次迎來清晨的陽光時,已經在睡夢中翻越了唐古拉山,抵達了西藏那曲,這里海拔在4000米以上。雖然海拔高了,但是地形變得平緩了,起伏的山丘鋪滿草地,舒緩而柔和,在濕潤的草地上,有很多小土洞,偶爾冒出一只土撥鼠,從一個洞口鉆進另一個洞口。
火車在那曲行駛一段時間,便進入當雄縣,并途經納木錯景區。雖然看不到湖面,但是可以看到湖岸的雄偉雪山。記者看到,當火車向納木錯靠近時,地形的變化帶來了視覺的錯覺,雪山仿佛從地平線上慢慢升起來,令人稱奇。
西藏那曲境內雪山 記者 李志剛 攝
火車踏上了抵達拉薩前的最后旅程,行駛在雪域高原的高山之間,令人頓生“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如此渺小”之感,湍急的河流在山谷里流過,農舍沿河分布,身著藏服的藏族同胞在農田里彎腰勞作,他們或收割牧草、晾曬牧草,或開著拖拉機耕地,準備種植冬小麥。而在農田邊的樹林和草地里,一只拖著灰紅色大尾巴的藏狐在草叢里潛行。
火車快到拉薩時,藏式小院變得越來越密集,藏式民居大多是2層小樓,平頂,窗口敞亮。有的人家門口停放著皮卡,有的停放著貨車,有的停放著小轎車。公路網也密集起來,開始出現現代化的居民小區、公共設施以及整潔的社區公園,海拔降到了3000多米。17日中午,拉薩猶如一顆高原明珠,呈現在旅客眼前。
北京到拉薩,39個多小時,跨越中國地形的三大臺階,一路上的壯美山河令人久久難忘,祖國的強大令人由衷贊嘆。
拉薩布達拉宮 記者 李志剛 攝
拉薩市區拉薩河 記者 李志剛 攝
(作者:中國旅游報記者 李志剛;編輯:楊碩)
戲劇狂歡,烏鎮相約!
10月17日,第11屆烏鎮戲劇節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開幕。本屆戲劇節匯聚了來自11個國家的24部特邀劇目,呈現86場精彩演出。戲劇節期間,2000余場“古鎮嘉年華”將在西柵景區的公共空間上演,數百組藝術表演團隊將以烏鎮西柵的木屋、石橋、巷陌、鳥船為舞臺,為游客奉上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表演。
2024烏鎮戲劇節開幕前《漂浮歌后》排演 記者 楊朝霞 攝
2024烏鎮戲劇節開幕前工作人員彩排現場 記者 楊朝霞 攝
2024烏鎮戲劇節開幕前演員在烏鎮街頭演出偶劇《我的寵物是朵云》記者 楊朝霞 攝
烏鎮美景 記者 楊朝霞 攝
烏鎮美景 記者 楊朝霞 攝
游客前來參觀2024烏鎮戲劇節并在入口處合影留念 記者 楊朝霞 攝
游客在槐花樹下拍照 記者 楊朝霞 攝
游客身穿漢服在景區內游覽 記者 楊朝霞 攝
游客在曬場參觀游覽 記者 楊朝霞 攝
(作者:中國旅游報記者 楊朝霞;編輯:楊碩)
八閩山水間 與秋色撞個滿懷
打卡桂峰詩意“曬秋”盛景、體驗“三條簪”妝造、購買特色文創商品……金秋時節,福建各地秋游產品紛紛“上新”,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圍繞“閩山閩水物華新——來福地品福茶福味”主題,聯動各地文旅部門、景區景點開展戶外賞秋、非遺體驗等各類主題活動。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走進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三明市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只見五彩斑斕的農作物鋪滿了古民居的屋頂、窗臺和曬架,一個個圓曬匾上鋪滿了紅彤彤的辣椒、黃澄澄的玉米,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豐收畫卷。游客穿梭村中,不時駐足拍照,記錄下這豐收的喜悅。
三明市桂峰村曬秋 陳明山 攝
“我是慕名而來的,這里不僅能聞到撲鼻的桂花香,還能體驗到獨具特色的曬秋,看到院前、屋頂熱鬧的曬秋場景,真切感受到村民豐收的喜悅,非常溫馨。”來自廣東的游客陳浩一邊拍照一邊笑著說。
曬秋是桂峰村的傳統農俗。“秋染古村 鳳棲桂峰”第九屆曬秋節正在進行中。“通過曬秋以及曬秋攝影大賽、民俗表演、農產品展銷等活動,古村古厝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盡顯秋收風情,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活動將持續至12月底。”洋中鎮文旅辦工作人員潘文妍說,“本次曬秋節的舉辦,也帶火了桂峰村旅游。國慶期間,桂峰村共接待游客近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600萬元。”
金黃的玉米、火紅的柿子、斑斕的彩林……福建各地景區積極打造“賞秋”新場景,每一處秋景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游客爭相與爛漫秋色撞個滿懷。
在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永定景區的初溪土樓群,數千畝高山梯田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放眼望去,滿目金黃、稻浪滾滾,與青山綠水、古樸的土樓交相輝映,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為了吸引更多游客走進福建逛土樓、賞秋景,景區在永定初溪土樓群、高北土樓群、洪坑土樓群等地開展‘土樓曬秋慶豐收’活動,紅的辣椒、黃的玉米、橙的柿餅、金色的稻谷等色彩斑斕的農產品在土樓內整齊擺放,在景區內還設置了稻草人等打卡點,游客們穿梭在或方或圓的土樓群里拍照留念,與村民共享土樓豐收。”福建省客家土樓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監李長流告訴中國旅游報記者。
同時,在初溪土樓古村落,游客還可以和樓主一同手工制作特色糕點,新鮮的大米磨成的粉,在一個個木質模具的“塑造”下,變成一道道特色客家美食,這種體驗讓游客沉浸其中。
據了解,為充分展示福建金秋文旅資源產品,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了福州鼓嶺旅游度假區等20個“福建省最美賞秋打卡地”,推出10條秋季旅游精品線路,涵蓋了“田園吟秋收”樂民俗之旅、“海島品秋味”趣趕海之旅、“銀杏耀秋日”話秋夜之旅等,全方位展現八閩大地秋日的壯麗景色,進一步激發秋季文旅活力。國慶期間,全省131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784.30萬人次、同比增長21.0%。
情暖重陽,多彩武夷。10月中旬,以“弘揚中華美德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武夷山市第三屆素美孝親·茶和天下文化系列活動在武夷山景區舉辦。精彩的《中華孝道》表演、茶文化展示、音樂雅集、文創品鑒、聞香品茗以及孝親互動等活動,讓游客體驗不一樣的“素美”重陽。
武夷山水 本報記者 陳晨 攝
“武夷山將茶文化與孝道文化深入融合,吸引游客體驗茶文化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弘揚尊老敬孝傳統美德,創意很好。”來自上海的張老先生體驗一番后,感慨地說。
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志凡介紹,金秋以來,景區推出了《我和我的祖國》“快閃”“強國復興有我 筑夢砥礪前行”文化活動、惠民演出等近20場特色文化和旅游活動,不斷聚集旅游人氣,吸引廣大游客到景區領略自然奇觀、品味山水之美、感悟人文之韻。
做熱“賞秋游”,人流量是關鍵。秋季以來,福建各地景區不斷挖掘當地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創新產品解鎖新玩法,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品秋韻。
“小哥,說一句福州話,送你一串糖葫蘆”“小妹,你要買茉莉花嗎?”近日,沉浸式戲劇《最美的茉莉花》在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火熱上演。“不同于傳統戲劇的觀看形式,《最美的茉莉花》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游客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通過參與叫賣茉莉花、牛角梳等互動環節,感受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蘊。”參與戲劇編排的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說。
“今年秋季恰逢中秋、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三坊七巷創新融合‘國潮’元素,創新推出‘福厝潮有戲·閩式生活季’系列新業態產品,并注重交流互動,吸引前來沉浸式體驗。”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穎告訴記者,三坊七巷近期推出《穿越2024》《潮玩國慶》《唐朝詭事錄·西行》《最美的茉莉花》等不同類型的沉浸式文旅產品,景區的商戶推出制作魚丸和肉燕、福州評話、伬藝、香道等非遺技藝互動展示,讓廣大市民游客邊品邊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秋季三坊七巷重點突出“三條簪”閩都文化元素,通過線上招募體驗官邀請游客在官方旅拍店體驗“三條簪”妝造,吸引各地游客頭戴“三條簪”穿梭于坊巷古厝間,近距離感受閩都國潮之美。
李長流告訴記者,為了讓游客更好地感受土樓文化魅力,今年秋季景區除了“曬秋”體驗外,還推出了系列特色表演,包括非遺舞龍、大鼓涼傘、《土樓有喜》、提線木偶、福建土樓非遺歌舞劇《客》等特色表演,開展土樓夯墻體驗和土樓陶藝制作等,讓游客在游玩中感受秋季土樓的秀美壯觀,還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土樓里濃厚的客家風情,為游客的旅程增添了五彩斑斕的色彩。
秋季出游,選一份伴手禮帶回家,是紀念,也是心意。今年秋季,福建各地在文創產品上下了不少功夫。
武夷山推出寓意“十全十美”的“武夷有禮”文創伴手禮,包括黃腹角雉公仔“呆吉”、武夷棹歌蓋章本、武夷山水絲巾等10款匠心獨運的文創產品,并在景區各大商店進行展銷,受到眾多游客的青睞。
三坊七巷“古厝福禮·文創研究院”店推出的愛心樹玩偶,成為游客必購伴手禮;“山海福厝”國潮生活館推出“佛跳墻”玩偶定制等,吸引眾多年輕人前來打卡互動。
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推出“杭肆·云集”文創品牌IP,特別呈現商幫風物、橋見好市、青匠工坊“三大主題市集”,推出茗香、傳統服飾、花藝、手繪、器皿等文創產品,通過100多個攤位展現商業傳統與創新結合的魅力,再現上下杭百年繁榮景象;同時,推出獨家DIY紀念幣打印機,可在小程序上定制自己的紀念幣圖案,把“熱乎乎”的印有上下杭特色建筑、景點的紀念幣帶回家。
今年秋季,福建各景區創新舉措,推出AI文旅地圖、門票優惠、上線安全監控系統等,持續提升游客的滿意度。
“三坊七巷有哪些好玩的?好逛的?好吃的?”“名人故居怎么走?有什么線路可以推薦?”今年10月,福州名城保護開發有限公司聯合螞蟻集團等打造全國首個人文景區文旅智能體,于三坊七巷官方小程序上線推出“三坊七巷AI文旅地圖”。
“該地圖融合了科技與文化展示,集視聽體驗、出行規劃、實時導航以及AI互動伴游服務于一體,全面覆蓋三坊七巷的旅游熱點、特色展館、精彩演出、地道美食等,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旅游體驗。”張穎告訴記者,這項服務通過使用AI大模型技術,能夠快速響應游客在各種場景下的問題,并將復雜的人文景點知識轉化為智能互動的形式,為游客提供專業講解;通過語音導覽智能互動的方式,可以讓游客深入了解坊巷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游客還可以通過語音與其對話,咨詢問題或分享自己的旅行感受。
“為了做熱福建土樓永定景區秋季旅游市場,景區推出了一系列營銷舉措,讓游客感受來自秋天的情意。”李長流告訴記者,土樓王子(振成樓)景區針對廣州籍、廈門籍、長三角籍游客實行免門票舉措將持續到年底;對學生、老年人等群體實行門票價格優惠政策,對退役軍人10月1日后執行首道門票免費。此外,景區還在OTA平臺推出限時門票優惠或者套餐優惠,不斷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永定土樓賞美景、品秋韻。
今年秋季武夷山主景區繼續面向游客免門票,天游峰、武夷宮、虎嘯巖等各大景點,游客絡繹不絕。據統計,國慶7天,景區累計接待人數26.4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424萬元。
“景區雖然門票免費,但服務不降級,品質不打折。”福建武夷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管理中心主任袁福良說,今年景區推出了環保觀光車智能安全監控系統,與以往相比,該系統新增了車輛調度排班、候車人數實時顯示、候車時長精準測算、定位自動報站、駕駛員行為安全監測等功能,既有效提高了觀光車運行效率,又提升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得到眾多游客的點贊。
武夷山景區近期還開展了“志愿于心,服務于行”“潤物有聲,傳遞黨的聲音”“守護家園,共筑安全”等一系列活動,組織景區黨員志愿者充實到景區旅游服務一線,主動做好旅游咨詢、線上購票、秩序引導、救助救護、義診、投訴受理等服務保障,引導游客爭做文明旅游踐行者和傳播者;組織黨員志愿者宣講景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講好武夷文旅故事。(作者:中國旅游報記者 李金枝;編輯:楊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