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汽車在停車場被撞,車主逃逸
被稱為中國顯示領域傳統“巨頭”的天馬微電子,在埋頭苦干中默默領跑了車載顯示的核心賽道。
4月25日-5月4日,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天馬作為深耕車載顯示領域近30年的企業,隨著一眾新車型的亮相在本次車展展露了實力。
同期,天馬全方位展示了車載創新產品及解決方案。并且,在“豈止領先,還更全面”為主題的系列交流活動中,天馬中國車載業務總經理劉金權、市場部高級總監劉慶全分別就公司戰略、車載技術及產品應用、市場趨勢等方面,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車載顯示領域的未來發展前景。
車載顯示作為汽車智能座艙最重要的交互界面,在近兩年迎來了巨大的市場發展機會。而天馬作為國內最早布局車載顯示技術的企業之一,其經歷了中國顯示產業的崛起,同時也伴隨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隨著中國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天馬也在快速革新中,于車載顯示領域市場占據了領跑地位。
老牌顯示企業的底色
作為老牌的資深巨頭,天馬微電子成立于1983年11月,1995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全方位的客制化顯示解決方案和快速服務支持的創新型科技企業。
成立后不到一年,天馬建成投產了國內首條 TN-LCD 生產線;2003年,天馬又建成投產了國內第一條 CSTN-LCD 生產線;到2010年,國內第一條4.5代AMOLED產線也是由天馬率先試線。
自2017年第四季度起,天馬LTPS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已經連續六年保持全球第一,實現行業主流品牌客戶LTPS手機全覆蓋。車規顯示出貨量市占率也逐年提升,2020年開始登頂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2022年剛性AMOLED智能穿戴面板出貨量達到全球第一。
到了近兩年,各行各業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的“內卷”,面板市場也陷入跌跌漲漲,從業者幾乎都倍感煎熬。包括天馬在內的行業龍頭企業,也經歷了生產線煥新、擴產等變革。
不過,在挫折中尋找機遇,天馬反而迎來了新的業務轉機,將車載顯示業務作為了核心戰略方向,在全球競爭中代表中國企業拿下車規顯示市場市占第一的桂冠。
回顧去年以來的汽車市場,“降價”成為車企內卷的關鍵詞。而車載顯示作為智能座艙“人車交互”的重要接口,也成為各大整車廠角逐的焦點,進而又成為了顯示企業爭奪的新戰場。
天馬打入車載顯示的契機
不同于燃油車時代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變革,新能源的差異化競爭主要聚焦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
以大尺寸中控液晶屏逐步替代傳統中控,全液晶儀表替代傳統儀表,以及中控屏與儀表盤多聯屏的方案陸續出現,讓車載顯示成為新型顯示的一個巨大增量市場。
根據全球市場調研機構Omdia此前的研究,車載顯示市場需求大增。隨著汽車智能化、可視化成為發展趨勢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2028年全球車載顯示屏需求量將達2.47億片。
目前,車載顯示參與者總體呈現中、日、韓資企業三足鼎立態勢。韓國SDC、LGD,日本JDI,中國大陸天馬、京東方、TCL華星,中國臺灣友達、群創等主流面板廠均有布局。從競爭形勢看,中國大陸天馬、京東方等面板廠在車載顯示市場已經逐步居于領先地位。
從業務的劃分看,手機顯示、車載顯示是天馬的兩大核心業務,同時,天馬將IT顯示作為快速增長的關鍵業務,將專業顯示、橫向細分市場、非顯業務、生態拓展等作為增值業務。
來自Omdia的數據顯示,2023年,天馬在車規顯示全球市場市占第一,儀表顯示細分全球市場市占第一,全球平均約每4輛車中就有1輛應用天馬儀表顯示產品,持續領跑車載顯示領域的黃金賽道。
對于今年的增長目標,天馬微電子中國車載業務總經理劉金權表示,天馬車規級屏幕的出貨量已持續多年第一了,今年預估會有持續的增長。“除了要做出貨量行業第一,我們還希望持續保持、努力擴大領先優勢。”基于這個前提,天馬還計劃在產品技術、服務能力等方面持續增強。
劉金權則表示,目前天馬的汽車電子業務還處于戰略投入期,前期投入會比較大。但長期來看,其規模毛利水平會持續提升。去年車顯整體營收約80億元,隨著汽車電子總成業務開始加速規模起量,后續公司車顯業務營收將有望破百億,實現更大的規模化增長,盈利能力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對于車載業務向好發展的強大信心,自然也與天馬背后的產品和技術實力有關,畢竟天馬有在車載顯示領域近30年的技術深耕。
天馬的前瞻技術實力
當下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融合發展,催生了智慧車載顯示的科技潮流。天馬從90年代創新布局車載顯示領域,到今天也迎來了時代的契機。
目前,天馬在汽車儀表、中控、副駕娛樂、抬頭顯示、后視鏡等多個車載顯示細分應用領域均有所布局,產品已賦能全球百余家知名汽車品牌。
從2024北京國際車展可以看到,天馬已經以多元化、創新性的車載顯示技術與解決方案,在賦能一眾汽車品牌。包括長城、長安、比亞迪、吉利、東風、北汽、廣汽、小鵬、理想、大眾、福特、本田等眾多品牌系列車型,都搭載了天馬屏。從傳統的儀表、中控、抬頭顯示、后座娛樂,再到副駕、扶手、后視鏡、吸頂顯示等新型應用場景,全面展現了天馬在車載細分應用、品牌覆蓋等方面的全覆蓋。
比如,雪佛蘭探界者PLUS采用了天馬11英寸液晶儀表和11.3英寸中控懸浮式雙聯屏,林肯航海家搭載了天馬11.1英寸Mini LED控制屏,全新極氪001采用了天馬HUD顯示技術,全新別克GL8陸尊PHEV采用了天馬15.6英寸吸頂屏和9.3英寸內后視鏡顯示屏,新款魏牌藍山更是搭載了天馬的12.3英寸儀表、15.6英寸中控、15.6英寸副駕以及HUD顯示技術……
上:雪佛蘭探界者plus、別克G18 中:新款魏牌藍山、全新極氪001 下:林肯航海家
新技術方面,天馬最新開發的車載隱藏顯示技術及搭載駕駛員監控系統的屏下攝像技術,通過實現隱藏顯示、隱私保護、大屏顯示、駕駛員行為監控、手勢識別等功能,為駕駛安全和乘車樂趣帶來更豐富的體驗。同時,天馬對于車載顯示技術的新趨勢也已提前布局,車載顯示的發展方向將更趨向于更優質的顯示效果、更精準的人機交互、更完整的功能集成,以及更美觀的內飾融合。
比如,Micro-LED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車載顯示技術,在顏色、亮度、對比度、可靠性、功耗、壽命、響應速度等諸多方面均具備優勢,擁有車載顯示市場的龐大商機。本次北京車展,天馬除了帶來全球首款的9.38"透過率可調Micro-LED顯示屏、8.75"超低反透明Micro-LED顯示屏和1.63"超高PPI Micro-LED顯示屏,還帶來了8.07"高PPI透明異形Micro-LED顯示屏。Micro-LED的透明度非常高,可以接近汽車擋風玻璃規格的需求,未來可以結合玻璃技術做一些開發和探索。
9.38"透過率可調Micro-LED顯示
8.75"超低反透明Micro-LED顯示
1.63"超高PPI Micro-LED顯示
8.07"高PPI透明異形Micro-LED顯示
柔性OLED顯示具備更好的色彩對比、亮度等光學特性,且更能根據車內結構實現靈活貼合。天馬本次展示的行業首款車規動態冷彎OLED顯示,在滿足車規的機械強度的同時具備20萬次以上的動態彎折能力,可以根據用戶的身高、觀看習慣等進行彎曲調節,滿足車內儀表、導航、副駕娛樂等需求。也可以在用戶不需要時“隱藏”起來,與內飾融為一體,進一步降低功耗。
車規動態冷彎OLED顯示
本次展出的車載量子點Mini-LED顯示技術,則有低功耗、高色域(NTSC≥110%)、優質顯示畫面對比度及友好的光暈設計,有效填補了車載量子點藍光Mini LED國內商業化空白。此外。天馬還帶來了覆蓋1.8寸-60寸全尺寸領域的全景屏技術,貼合智能座艙多種應用場景的全隱屏、靈弧屏和私享屏技術,針對不同場景,可以為客戶打造充分適用的車載顯示解決方案。
車規量子點Mini-LED顯示
40~120Hz寬刷高色域車規顯示,高刷新率能夠讓車內游戲畫面更加絲滑,滿足車內游戲場景的穩定性和流暢性要求。靜態畫面時,可切換到低刷模式,降低功耗;FHD高透低功耗模組車規顯示,穿透率6.5%,同時融合獨特的工藝與面板設計,將功耗有效控制在10W以下,進一步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及滿足車企對于低功耗的極致追求;12”無損2D/3D全液晶柱棱鏡光場顯示,通過自研全液晶3D棱鏡與算法,實現無損2D/3D顯示狀態一鍵切換。在3D顯示狀態時,使用了高密度多視點光場渲染技術并引入人眼追蹤功能,用戶在移動的行車環境中使用也不易產生眩暈與疲勞感,獲得更為舒適自然的觀感體驗感。
競爭之下,天馬不懼挑戰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行業尤其內卷,卷價格、卷技術、卷配置,也卷營銷。
對于這樣的“卷”劉金權也承認,確實很卷。但就影響來看,“天馬車載業務到今天的快速發展其實是幾年前累積的一個結果,與今年一季度關系不大,車載業務是這樣的。”
劉金權還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天馬車載業務營收同比提升超40%,實現了非常大的增長,“今年我們對這塊業務發展還是比較看好的”。
而對于價格戰傳導到上游的成本壓力,劉金權則認為,創新不只是技術的創新,也包括降低成本的創新,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一些項目確實迫于競爭的壓力是會降很多,我們也是希望和車廠一起做降本的工作,引入一些新技術和新材料,包括引入國產化材料進行降本。”
天馬微電子市場部高級總監劉慶全也認為,面臨降本或者競爭的壓力,技術跟產品線的組合也非常重要。“單價降價我認為是一個行業的趨勢,而平均單價是由產品結構、產品和技術組合造成的,實際是我們可以管理的。”
劉慶全還提到,在顯示行業,有面板的大概有19家,但是做車載顯示具備a-Si、LTPS、Mini-LED、OLED、Micro-LED全技術系列的,嚴格來說只有1-2家,天馬便是其中之一。這是天馬的優勢。
站在客戶的角度,汽車與手機、IT不一樣,其技術的應用場景非常多。”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開發多個技術平臺和應用的原因,就是要避免競爭價格之下,天馬手上只有一張牌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車載顯示行業還有將近5成的份額,來自大陸以外的供應商。在劉慶全看來,這也是天馬未來爭取的一個機會,因為具備成本和速度的優勢。比如,過去整個顯示面板的開發需要兩年,未來可以縮短到一年。
目前,天馬產業基地分布在深圳、上海、成都、武漢、廈門、蕪湖、日本等地,并在德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地區設有全球營銷網絡和技術服務支持平臺。天馬車載客戶基本實現國際主流客戶和中國自主品牌(Top 10)全覆蓋。
去年11月,天馬剛剛度過四十周年生日。而面對全球汽車行業在新技術革命推動下加速轉型的關鍵期,四十歲的天馬也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知越,發展路線也越來越明確,即以市場和技術創新為驅動力,與全球汽車企業合作,共同成長、共建生態,攀上顯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