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站是指上海哪個站—火車票上寫的上海站是哪個站
全國的火車站都有“站”字,比如:北京站、上海站、廣州站、貴陽站等。唯獨深圳市的火車站就沒有“站”字,為什么呢?
深圳火車站上面為什么只有“深圳”兩個字,而沒有那個“站”字呢?背后有什么深意呢?,其原因令人折服。
1989年,深圳火車站落成,當時深圳的市長李灝請鄧公為深圳火車站題字,但是幾個月之后,當李灝打開鄧公的題寫的字之后,卻愣住了,因為上面只有深圳兩個字,并沒有最后一個站字。很多人都無法理解鄧公的這個決定。
當時深圳的人民想要的是像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那樣的上海站、北京站,可是拿到手里的卻只有深圳兩個字。不少人在當時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人認為在當時的鄧公看來,深圳還比不上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甚至有人為此開始責怪李灝,認為如果不是李灝非要找鄧工題字的話,相信他們也會有屬于自己的深圳站了。對于民間這樣的聲音,李灝也是有苦難言,因為在他看來,如果鄧公可以給深圳站題字,那么對于深圳有著極其重大意義的。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個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上畫了一個圈”,這個“圈”說的就是深圳。特區1977年,鄧公南下視察,當時在深圳的時候,鄧公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現在深圳河兩岸各有一個羅坊村。令人驚訝的是,香港那邊原來沒有羅芳村。后來,深圳這邊的羅坊村人渡河來到香港,建立了羅坊村。然而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兩個羅芳村雖然名字一樣,來歷一樣,但生活水平可謂天差地別。深圳河這邊中國大陸的羅坊村村民人均年收入134元,河對岸香港地區的羅坊村村民年收入達到13000元,一個人幾乎都頂得上當時深圳這邊一個村子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的人都跑到香港那邊討生活,這也就有了后來香港的羅坊村,這就是當時深圳最真實的場景,當時所有人面對這樣的場景,只是想著如何去封堵這些人偷渡的去路,但是卻沒有想過解決最根本的原因。可是鄧公只說了兩句話,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不是部隊能控制得了。其實老百姓的訴求很簡單,那就是可以過上好日子,只要我們可以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老百姓為什么還要背井離鄉呢?
在1979年中央會議期間,廣東領導再次在會議上提出自己的政策反省與設想,愿意成為全國經濟改革的先驅,鄧小平非常滿意,在場的其他的中央領導也一致通過了該項政策,并且把深圳作為經濟特區。
1980年,深圳特區正式誕生,為了加快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速度,當時提出了許多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經濟政策,而深圳的老百姓也知道了。他們是鄧公親自劃定特區,所以在他們的心中都憋著一股勁兒,都想要干出一番事業來。
深圳火車站為什么只有深圳兩個字,沒有站字?當年鄧公親筆題下的這兩個字到底有什么樣的含義?這個問題困擾了李灝很長時間,也困擾了深圳的人民很長時間。在鄧公將深圳劃為經濟特區之后,深圳的經濟水平開始突飛猛進。
1984年1月,鄧小平與其他中央領導人一起來到深圳,深圳負責人員講了兩個小時的工作報告中。期間沒有停止過說話,一直給鄧小平講深圳的各種發展變化。鄧小平靜靜地聽著,有時偶爾在筆記上寫一些字。他沒有說話,也沒有神情。對于鄧公這樣的反應,當時深圳的領導們心里就涼了半截,難道鄧公對于深圳的發展并不滿意?可是這樣的問題他們也不好直接問,最后只能目送著鄧工踏上了前往珠海的軍艦。到了珠海之后,鄧公的話語明顯多了起來,他不僅會詢問當地的一些政策,還會對一些事情做出評價。并且在聽完珠海的匯報之后,鄧公十分的高興,直接面帶笑容喊了一句:好!并且當場揮毫潑墨,留下了珠海經濟特區的題詞。
當這件事傳到深圳之后,深圳的領導們坐不住了,他們不知道自己和珠海相比到底差在了哪里?領導也沒有告訴自己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夠好?是哪里出了問題?不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繼續去奮斗,去努力。于是深圳的同志們主動去找到了鄧公,希望他們可以為深圳也題上一字。對于這個要求,鄧工沒有推辭。在1月28日,也就是當年的大年三十日,鄧公提筆寫下了一行字。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對的。但是落款的日期卻是1984年1月26日。這并不是鄧工記錯了時間,而是他故意這么寫的。或許這句話在當時視察深圳特區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沒有說出來。但是無論如何,這幅題字給深圳特區的同志們吃了一粒定心丸,讓深圳的同志們奮發圖強。
深圳每一天的變化是肉眼可見的,從一個破落的小漁村向著國際性的大都市邁進。當時為了香港的回歸做好準備,所以深圳方面決定重建深圳火車站,當時的深圳火車站還是在1911年清政府修建的,整個火車站只有100多平方米。并且當時火車站周圍的環境相當的差勁,雖然后面深圳的同志們進行了一次次的修繕,可是深圳火車站始終和迅速發展的深圳格格不入。
眼看深圳的發展越來越快,并且香港回歸的時間也越來越近,深圳的同志們決定重新修建深圳火車站。在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深圳火車站基本是完成了修建工作。當時深圳市的市委書記李灝到火車站視察,當時的負責人表示希望李灝為新建成的火車站題寫站名。李灝直接拒絕,他說:“不合適,我寫不合適”。他想了想又說:“如果能夠請鄧小平同志寫,那就好了”。因為深圳特區是鄧小平一手劃定的,今天深圳的繁榮也是因為鄧小平。有了這個念頭,李灝便開始行動,只是此時的鄧小平已經退休了,李灝費了很大的勁才向鄧小平傳達了他的請求,鄧小平回復了:“曉得”。
隨著火車站最后工作的一步步完工,鄧小平的題詞卻遲遲未有消息,就在李灝著急的時候,中央來信。讓他拿題詞。李灝心情激動地拿到了題詞,打開一看,頓時愣住了,紙上就兩個字:深圳。少了一個站字。一開始吳松營還以為是自己拿錯了,可是看著旁邊的公章,他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既然沒有錯,那么鄧公寫成這樣一定是有他自己的含義的。而李灝在看到“深圳”兩個字的時候也愣了一下,但是他并沒有多說什么,既然是北京方面送來的東西,那必定不會有錯。
1991年的10月12日下午四點,深圳市舉行了隆重的火車站新站落成,“深圳”二字也正式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只是這個時候,人們并不知道深圳的后面為什么沒有站字。一直到后來,在鄧公的文選中,人們才找到了答案,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試驗田。無論是當時還是今后,深圳都不能靠站、停站,而必須勇敢的闖,義無反顧,沖鋒陷陣,一直向前,向前。
#深圳火車站沒有站字的原因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