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車時如何選擇合適的車型;買車提車擇吉的一般步驟
我認為對于不懂車的消費者,買車的時候首先參考銷量,原因很簡單。一款車賣得好,肯定是有原因的,說明這款車無論是從價格還是從配置,或者是從使用場景滿足了絕大部分人的需求,正因為是這樣,這款車才賣的好,選擇銷量好的車型,容錯率高,價格透明,后期保養維修方便。消費者都不傻,沒那么容易被忽悠,所以說銷量很值得參考。
自媒體車評人
我不建議去看車評人的評論,尤其是大V,那種上百萬粉絲,上千萬粉絲的。做到他們那種級別了,已經不是說分享汽車知識,給大家掃盲那么簡單了,更多的是夾雜著商業利益,你看他們基本都是在夸某款車的優點,基本上是絕口不提缺點,有些時候即便是正常設計也給你說成優點,因為影響力太大了,要是提了缺點,估計那個品牌的公關部門會第一時間去聯系他的。汽車自媒體的視頻拍的都很酷,他們都是有一個團隊的,會有專業的人員給他們拍視頻,讓你有一種看大片的感覺,基本上就是在調動你的情緒,從而引導你,認同他的觀點。如果經常看他們的視頻,聽某款車的優點,看多了聽久了,你真的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的。
試駕
試駕也是了解某款車的有效途徑,其實試駕跟看自媒體車評人的視頻差不太多,唯一多了一個試駕體驗。試駕的時候面臨著銷售顧問,銷售顧問的嘴是不會停的,他會一直跟你宣傳某款車的好,配置如何豐富,某些功能用起來是多么方便,也是通過他不停的輸出,希望你認可這臺車,從而掏錢購買。還是那句話,你得有自己的分析判斷,不能光聽銷售顧問在那給你洗腦一般的夸這輛車好。試駕有個好處是,通過駕駛你可以直觀的感受到這輛車的動力如何,底盤調教如何,懸架是軟還是硬,彎道穩不穩,剎車轉向是不是靈敏,內飾用料是不是精致。這些通過視頻都是感覺不到的,只能親自去試駕才知道好壞。
口碑
口碑可以真實的了解某款車的優缺點,比如大家基本都認可的德系車燒機油,福特車油耗高,日系車省油,不耐撞等等一系列。口碑其實已經在市場中形成了,但是某些車型不是絕對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就是去看一下汽車投訴排行榜,那里面基本上全都是某款車型容易出現的問題。汽車出現問題其實是正常的,沒有哪個品牌能做到一點問題也沒有,你得看某款車出現某個問題的概率是多少,怎么看呢,如果出現故障率是萬分之五以內就是正常的,如果是萬分之一那其實把質量已經控制的很好了。
朋友推薦
朋友推薦基本都沒錯的,但凡是真的朋友,推薦給你的車型應該不會來坑你的。你的某一個好朋友買了一輛車,這輛車有什么優缺點我相信他都會如實告知你的,但是呢,朋友推薦自己買的車子可能不適合你,或者是說你看中了某款車,朋友對那款車不熟悉,這就做不到對癥下藥。
普通消費者該如何選車
那么普通消費者到底應該如何去選車呢,我的建議是,首先你得清楚你的預算是多少,你用車的場景是什么。比如你最多預算15W,那么這輛車超過15W,或者選配完以后超出了15W,那你就別考慮,什么再添2W你就可以選個高配的,或者選一個更好的,不要信這樣的話,買車是方便自己生活的,而不是給生活帶來負擔或者壓力的,如果要貸款,那你得考慮清楚以后每個月還車貸會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用車場景也要考慮清楚,如果是市區開,每年也開的也不多,可能混動車更適合你,如果要經常跑高速,有續航焦慮的,那就別考慮電車,如果是方便充電,每年行駛里程也挺多的,那就買電車。還是那句話,買車是為了方便自己生活的,而不是給生活帶來負擔的。
基于自己的預算跟用車場景來選車,然后去試駕自己中意的車,看看那輛車,自己駕駛的感覺如何,空間如何,是不是滿足自己的預期,然后參考汽車投訴榜的一些問題,汽車投訴榜里面的缺點要自己去分析,萬分之五以內的故障率都是正常的。自媒體的說車視頻也看一看,最好是去找那種優缺點都講的自媒體,來充分的去了解那款車。還有一個辦法,在知乎花錢咨詢,你花了錢,人家肯定會給你辦事的,拿人錢財,這點可以放心,花個二三十去咨詢會節省很多時間。同樣咨詢的時候,除了要了解優點,更重要的是了解缺點。
買車呢其實花銷挺大的,貴一點幾十萬上百萬,便宜一點十幾萬,幾萬塊。基于自己的需求事先做好功課,而不是說先買了再說,回頭發現后悔了。最后,沒有一臺車是完美的,你在享受這臺車給你帶來優質體驗的同時,你也得接受他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