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汽車集團旗下品牌(寶馬集團旗下12個品牌)
文/ 金錯刀頻道
一個冰激凌,讓寶馬上演了在中國最大的公關災難現場。
在上海車展上,寶馬MINI在展位上推出了贈送冰激凌的活動,當中國訪客前往領取時,工作人員冷臉相待:
“沒了,已經發完了”。
沒多久,一名外國男子來到了寶馬MINI的展位,想要品嘗一下冰激凌。
這時候,“消失”的冰激凌突然又出現了。
甚至當老外有點不知從何下手,展臺的工作人員還彎腰探出身子,幫外國人掀起冰淇淋的蓋子,最后還不忘豎起大拇指,說了一句“good”。
在區別對待成為導火線后,寶馬MINI就沒有在熱搜上掉下來過,接連發生了一系列更災難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寶馬保安打人”、“寶馬展臺把主播抬走”、“兩次失敗的公關道歉”...
昨天,寶馬股價大跌,市值蒸發163億元,有人算了算,足夠購買5億個冰激凌。
寶馬在中國苦心經營的一盤大棋,算是毀了。
“百年豪門”寶馬,為何非要跟中國較勁?
現在,恐怕半個董事會都要被氣壞了。
他們沒想到,籌備車展辛苦數月,竟毀在了冰淇淋上。
車展之前,寶馬集團高管訪華的頻率升高,連中文水平都長進不少。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CEO高樂用略顯生硬的純中文做了一篇簡短的演講,在提詞器上,這位德國人也看懂了漢語拼音。
甚至為了表達對中國市場的誠意,寶馬打起了感情牌說了一句略顯肉麻的話:
“家在中國,不是掛在嘴上的,而是刻在心里的。”
不只是高樂,整個寶馬的董事會高層,一提到中國“最”字就不離口。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經常說自己非常喜歡中國,“中國將是寶馬集團最具戰略意義的市場之一。”
寶馬集團負責中國事務的董事彼得說,“中國是寶馬轉型電動化的最佳選擇與最優伙伴。”
2021年,寶馬年底線上年會,專門搞成了外國人在家過年的氛圍。
過去,寶馬經常用“第二故鄉”形容中國,但寶馬“2025中國戰略”說的很直觀:
不止 “中國優先”,還要“中國為家”。
比如,以寶馬的全球電動化轉型進程為例,中國被多次特別“點名”:
到2023年寶馬將在全球推出25款電動車,為中國市場提供約13款純電動車型;
2025年寶馬預計在全球完成第20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交付,在中國市場銷量的四分之一將是純電動車。
其實按照高樂的解釋,“中國優先”聽起來已經對中國極度尊重了——“將充分考慮中國客戶的期望及需求,與全球保持戰略協同的同時,擁有足夠的獨立性。”
那以“中國為家”還了得,不得把中國用戶捧到天上?
但這次冰淇淋事件上,一向對中國友善的寶馬,本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卻接連做出了史詩級的公關災難的回應。
第一次,是寶馬MINI的敷衍態度。
第一份回應時,顯然寶馬并沒有足夠重視,將原因歸咎于“內部管理不細致和工作人員失職”。輕描淡寫、轉移矛盾的做法,如同火上澆油。
第二,是寶馬MINI的前后不一。
第二份聲明就改口了,稱吃冰淇淋的外國人是自家員工。
還聲明莫名其妙來了一句“反問式回應”:“事件當中的兩位禮儀小姐姐也是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可不可以請大家給她們多點寬容和空間?”
言下之意,反倒批評網友不夠寬容了。有公關圈人說,干了這么多年公關,第一次看到用反問句式道歉。
兩次道歉聲明,被網友質疑甚至都還沒有AI寫的真誠。
如果一開始就坦蕩認錯、積極回應,過去的“家在中國”就是加分項。
寶馬MINI這個道歉屬于是越抹越黑,過去全公司上下鋪墊已久的戰略成功變成,
“講個笑話,家在中國”。
寶馬為何非要在中國安家?
這就要說到寶馬在中國的第二個夢想——搞定生產線。
刀哥看了看從寶馬集團近年財報,中國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寶馬汽車銷量最大的單一市場。
2021年,寶馬集團在華銷售了約84.6萬輛BMW和MINI品牌汽車,是1994年全年銷量的1000多倍。
這一年,寶馬集團每三輛汽車就有一輛交付給中國客戶。
到了2022年,寶馬集團在全球銷量近240萬,其中三分之一的寶馬和MINI流向了中國市場。
2023年第一季度,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累計交付了19.48萬BMW和MINI汽車,繼續承擔起了寶馬1/3的全球銷量。
寶馬集團看到了中國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為了更好的深耕中國市場,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把生產線搬到中國。
這些年,寶馬是真金白銀的給中國“送錢”。
寶馬先是以36億歐元增持華晨寶馬25%股權,持股比例提升至75%。
緊接著,寶馬集團又投資230億在沈陽擴充生產線,后續再次增資150億,把沈陽打造成了寶馬全球第一大生產基地。
去年底,寶馬又一次增資300億,在沈陽建設動力電池生產線。沈陽政府大力支持,還為寶馬設立了“專屬服務團隊”。
錢到位了,效率上也沒掉鏈子。
比如大東工廠在兩年內完成了規劃、土地征收、平整等所有流程,一天之內辦妥涉及土地、施工手續等多個證照……
2020 年4月,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開始施工,整個工廠占地290萬平方米,相當于406個足球場大小,也相當于 3.4 個特斯拉超級工廠。
建造工廠,不是簡單的搬磚蓋樓,越大的工廠面積,意味著越復雜的建造和生產設計流程。
2022 年6月,華晨寶馬的新工廠,里達工廠正式在沈陽市鐵西區開業,從開工建設到投入生產,只用了25個月。
讓人震驚的是,寶馬把這家工廠建造成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標準。
寶馬集團用比特斯拉還高的建設效率,再一次刷新了中國速度。
據統計,在過去12年里,寶馬集團在沈陽累計投資接近1000億。
從建設單一生產基地,到研發中心、動力總成工廠、動力電池中心,這次爭議中心寶馬mini電動車的生產線整體也搬遷至中國。
在很多中國人都沒去過鐵西這個城市時,德國總理默克爾還來到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可見重視程度。
最后,說說寶馬在中國最重要的夢想——新能源。
因為無論是安家還是建廠,寶馬都是在為接下來的新能源鋪路蓄力。
從銷量看,寶馬雖然品牌能力強,但新能源賣的并不好。2021年,在中國市場,寶馬新能源車型交付超4.8萬輛。
這一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為32萬輛,比亞迪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60萬輛。
其中單拎出來一個比亞迪漢,全年銷售就超過11.7萬輛。
相比之下,寶馬的差距一目了然。
自己的掉隊和競爭對手的爆發,讓寶馬意識到,必須抓住中國新能源的紅利。
寶馬集團負責研發的董事韋博凡在上海車展之前剛剛放話,“我們想要成為在中國最好的車企。”
也就是在上海車展開幕前一天,寶馬公布了市場最強豪華電動家族。為了給新能源造勢,寶馬先贊美起了中國:
今日中國之動向,將引領明天世界之方向。
中國是未來所在。
能在中國優秀,就能在全世界出彩。
寶馬集團內部對mini,更是當做心頭肉。
寶馬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走投無路的英國羅孚汽車公司,帶著旗下路虎、mini等品牌,投入寶馬麾下。
兩年后,羅孚、MG名爵、路虎全都成了寶馬棄子,唯有mini被寶馬留下了,并且在甩掉“爛攤子”后,注入3.6億歐元,重新建設MINI工廠。
去年10月,《泰晤士報》報道,寶馬將停止在英國生產電動MINI車,并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工廠。
這就相當于,寶馬把mini電動車工廠剛準備搬來中國,還沒開始賣車,就先把自家的招牌砸了。
有人認為是員工私人行為,影響了寶馬品牌。
但事實上,面對這樣的危機,寶馬先后數次把自己推到了“中國家人們”的對立面。
比如,事發之后寶馬展臺的保安,采用的是暴力架出現場、砸手機的方式處理問題,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再比如,有博主在寶馬展臺前發放冰激凌,寶馬的工作人員采取的是直接把袋子拎走,驅逐館外。
這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員工的私人情緒是品牌難以控制的,品牌給出一個誠懇的處理和表態,難道真就不如AI寫得好?
在事情已經發生之后,無數能溝通和轉圜的點,寶馬都對家人們不太誠懇。
寶馬跟中國“較勁”,想要成為在中國最好的車企,無非就是看好中國市場,但首先得先放下“百年豪門”的架子。
寶馬在發布會上打在PPT上一句話,對中國的信心和承諾從未動搖。
但他的中國“家人”們,已經開始動搖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篇作者 | 張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