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拉克屬于什么檔次的車(一輩子開不壞的五款車)
作為美系豪華汽車品牌里的標桿,凱迪拉克始終有著很高的知名度。
可就是這個美系品牌在北美市場里的表現卻相當一般。
眾所周知,在美國銷量最高的三款車是福特F150系列、雪佛蘭索羅德和道奇公羊RAM,這三臺車都是皮卡車;可能有些人會認為皮卡車是工具車,所以算不上是好車,可是這三臺皮卡的價格都相當高,高于在北美市場銷售的德系豪華品牌的絕大多數車輛。而且這三臺車還都有更夸張的大型版本,有些版本的價格是上百萬元的哦。
所以在美國的真正豪華車或中產車是這些皮卡,其次則以德系和日系為主的中端品牌,比如寶馬、奔馳和奧迪,再次則是以日系和韓系為主的低端車。
似乎作為美國總統座駕的凱迪拉克并沒有什么存在感,這是怎么回事呢?
客觀來說,以凱迪拉克在其本土市場的銷量確實是沒有什么存在感可言的,好一些也不過是每年一二十萬臺而已;可是一般來說能作為美國總統座駕的汽車品牌應該會很火才對,然而這就要考慮到美國的體制了。美國是多黨執政的國家,總統是換來換去的,其中難免會有一些能力比較差甚至看起來有些蠢的存在;所以總統的能力和形象會直接決定其關聯品牌的發展,近些年凱迪拉克服務過的幾位總統貌似都比較滑稽,其中還有多數美國人實際看不太起的黑人總統,這對于凱迪拉克的品牌形象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有一些美國人不認為凱迪拉克是美國品牌,你知道嗎?
雖然不多但是真的有。
這就要講一講凱迪拉克的故事了,凱迪拉克是一個名字,安東尼是一個姓;安東尼·門斯 凱迪拉克是一個姓名,但它并不是一個美國人的姓名,而是一個法國貴族的名字。此人是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創造者,然而即便它是底特律的創造者可依舊是法國人;凱迪拉克的創造者是亨利·利蘭,這是個美國人,可是其創辦的品牌卻使用了法國貴族的名字,甚至車標都是凱迪拉克家族的徽標,其初衷是為紀念這位底特律城的創造者。
于是就會有一些美國人排斥凱迪拉克。
因為多數美國人都是痛恨法國人的,甚至在一些美國動畫或電影里都經常能看到戲耍法國人的橋段。
美國人確實排斥法國人,根源在于法國大革命的時候美國一直和法國的交戰國做軍火生意,法國直接扣押美國的商船,可是此時的美國才創立沒多久,所以只能干吃啞巴虧;后續因該事件簽訂“美法同盟條約”的時候,法國的代表直接向美國索要“談判費”,并且還要美國方面因一些描述而道歉,至此美國方面終于難以忍受這個奇恥大辱了。于是美國授權海軍隨意攻擊法國商船隊,兩方一度進入準戰爭狀態,如果不是拿破侖當時的重心在歐洲的反法戰爭上,如果兩方真的會打個不可開交。
至此,美國社會對于法國的印象變成了軟弱、可恥、專制、虛偽的精致主義,尤其是在二戰階段里,因為法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只堅持了幾十天就投降了, 后來還是美國解放了法國——諾曼底登陸就是在法國上演。而更有意思的是在諾曼底登陸之后,一半腦子都在屁股前面的美國大兵是真沒看得起法國人,在登陸之后到美國撤軍,法國多出了二十多萬私生子,其中的操作當然基本都是“非主觀”的;所以在二戰之后的法國更是被美國人視為“歐洲大妓院”,很多美國退役老兵和老人提到法國都是嗤之以鼻的。
于是在二戰之后的美國主流社會就在各種糟蹋法國,在《辛普森一家》這個知名的動畫片出現過這么一個橋段,蘇格蘭裔的看門人威利被安排教法語課,其第一句話就是:你好,你們這些吃奶酪的投降猴子。這一段話還真就播出了,其實這也不算什么,這就像抗戰影片里把日本人描述為腳盆雞鬼子一樣,都是主流社會默認的東西。
所以法國汽車品牌在美國市場的表現從來不好,標致雪鐵龍也早就退出了美國市場;所以但凡與法國元素相關的汽車品牌,實際在美國市場里都會或多或少的被一些人排斥。其實美國人最愛的還是美國品牌,日韓系車之所以能在美國賣得火,原因無非是便宜和美國貧富差距過大而已。
綜上所述,凱迪拉克確實是一個純正的美國汽車企業,只不過命名用了法國貴族的名字可能是有些影響的,底特律城雖然是美國重要的汽車城,可沒有誰會認為創造這座城的真的是法國人。而且在美國作為總統座駕不是個很理想的設定,因為這些家伙可沒有多少領袖的氣質,看起來更多是像喜劇演員;當然凱迪拉克賣不好的原因還是產品線不夠豐富,車輛定價偏高等因素。
至于凱迪拉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其特殊的品牌用戶形象實在是令人忍俊不禁(需要遠離)。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