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高溫補貼落地“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運營成本上漲、平臺補貼難拿,有的平臺將補貼與低價訂單綁定
【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網約車高溫補貼落地“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閱讀提示
夏季高溫,“網約車是否應該額外收取空調費”引發討論。記者采訪發現,“空調費之爭”集中在特惠類訂單。平臺發放的高溫補貼也會附加綁定低價訂單等條件。對此,專家建議,應平衡好平臺、司機和乘客三方的利益,通過推動勞動立法、優化高溫補貼發放機制等方式,更好地保障網約車司機的權益。
夏日高溫,網約車運營成本上升。前不久,有網友反映網約車司機向乘客收取空調費,引發社會對“網約車夏季是否應該額外收取空調費”問題的討論。
記者采訪發現,關于網約車空調費的爭議主要集中在特惠類訂單,此類訂單價格低、司機到手收入少,因此額外收取空調費的現象比較普遍。
當前有不少網約車平臺推出了夏季高溫補貼。然而,在其發放過程中,也存在發放有條件、領取不穩定等問題。從“有補貼”到“補到位”,平臺高溫補貼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空調費之爭”集中在特惠類訂單
“32℃氣溫打網約車,師傅不給開空調。”近期,有網友發帖表示,在乘坐網約車時,被司機告知開空調需要額外加錢。這是否合法?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合理確定網約車運價,實行明碼標價。河南世鼎律師事務所主任王兆敏表示,從法律層面看,網約車司機接受平臺派單后為乘客提供服務,實際上已與平臺、乘客形成了合同關系,為乘客提供開關車窗、空調等基礎服務,屬于合同義務范圍內的合理內容。
為何本該屬于正常服務范疇的空調費,卻被部分司機算作“額外收費環節”?記者采訪多位網約車司機發現,這與夏季網約車成本上升、平臺派單類型等因素有關。
“我開的是油電混動車,一天在車上的時間是12個小時左右,全天開空調的話,每天的額外成本得30元左右。”北京網約車司機高師傅表示。河南鄭州開“油改氣”網約車的司機趙師傅則表示:“平時一罐氣能跑400元左右的收入,夏天開空調,一罐氣頂多跑300元出頭,成本漲了不少”。
不少網約車司機表示,額外向乘客收取空調費的情況,大多集中在“一口價”“特惠快車”等特惠類訂單中。這種特惠類訂單價格明顯低于普通快車,乘客輸入目的地后,系統自動生成固定價格,司機不得額外加價。
“特惠類訂單平臺優惠力度大,司機到手收入本來就少,開空調再增加成本,確實不劃算?!壁w師傅坦言,平臺之前在特惠快車的宣傳中提到“除了安全地把乘客從A點送到B點之外,不提供任何服務”。這也讓不少司機覺得,不該由自己“貼錢”開空調。
禁止收費后,關鍵問題是否解決?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發布消息明確,出租車和網約車須按乘客要求開啟空調,保持車內溫度適宜、環境整潔。網約車平臺應通過高溫補貼等激勵措施,鼓勵駕駛員積極響應乘客開空調需求,提升服務品質。
目前,不少網約車平臺都推出了網約車司機的夏季高溫補貼,鼓勵司機開空調。如滴滴出行在全國近300個城市正式上線“清涼一夏”專項高溫補貼計劃;高德地圖開啟“涼快行動”,聯合近百家合作網約車平臺,為司機發放總額高達6.8億元的高溫補貼。
在平臺積極補貼的情況下,困擾網約車司機的成本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我收到的高溫補貼大概是每單0.5元,能覆蓋一部分開空調的費用。”北京網約車司機李師傅說。
此外,一部分網約車公司會根據單量給簽約的司機派發高溫補貼,并以工資的形式發放。“我的工資構成是‘底薪+績效’,簽約的公司會按照接單量發放高溫補貼?!敝貞c網約車司機池師傅告訴記者,目前為止,他拿高溫補貼最多的一個月是80元。
然而,也有司機反映,部分平臺發出的所謂“高溫補貼”并不好拿,尤其是在“空調費之爭”的“重災區”——特惠類訂單領域,高溫補貼的領取條件更為苛刻。
“平臺的補貼大多集中在特惠快車,只有司機接滿一定數量的特惠類訂單,才能拿到相應的補貼,平均下來每單可能也就1元左右。”趙師傅向記者算了筆賬?!疤鼗輪伪緛砝麧櫨偷?,就算加上高溫補貼,實際收益還不如跑普通訂單。所以我寧愿‘貼錢’開空調接普通單,也不愿意為了補貼而接特惠單。”
這種將高溫補貼與低價訂單綁定的做法是否合理?多位司機表示,這相當于“變相逼著接低價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范圍認為,雖然目前多數網約車司機與平臺不構成勞動關系,發放高溫補貼并非法定強制義務,但平臺通過不合理條件限制司機獲取補貼,本質上是利用規則壓縮司機收益空間,其合理性與合規性值得商榷。
從“有補貼”到“補到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5年高溫天氣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指導平臺企業建立補貼制度,為室外工作的勞動者增發高溫補貼”。然而,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平臺多為“合作關系”而并非傳統勞動關系,其高溫補貼、保險等待遇缺乏強制保障?!斑@種定性的模糊,讓高溫補貼的落實確實容易流于形式?!蓖跽酌粽f。
“高溫補貼的目的是保護高溫之下勞動者的職業安全健康權利?!狈秶J為,勞動立法需適應新業態的發展,明確高溫補貼的性質,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高溫津貼的權益保障范圍,從法律層面筑牢基礎。
在此基礎上,受訪專家表示,平臺也應探索更加多樣化的高溫補貼發放方式,從高溫“有補貼”到“補到位”?!俺税唇訂瘟垦a貼,還可以根據司機的工作時長、運營里程等進行補貼,以提高補貼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范圍建議,平臺也應公開高溫補貼的發放標準和計算方式,接受司機和社會的監督。
“網約車領域之所以會引發‘空調費之爭’,主要原因在于網約車司機不享有定價的權利。”范圍進一步分析,有關部門應該在保障司機基本勞動收入的基礎上,對平臺企業的定價及其算法機制、平臺抽成等規則進行限制,避免“平臺請客、司機買單”的現象。
“從長遠看,解決‘空調費之爭’,關鍵在于平衡好平臺、司機和乘客三方的利益?!蓖跽酌艚ㄗh,平臺企業可考慮將空調成本納入運營成本核算,通過優化定價機制,將開空調產生的成本合理分攤到乘客支付的費用中,而非讓司機獨自承擔?!捌脚_在制定規則時,應當充分考慮司機和乘客的利益,合理確定平臺抽成比例,降低司機運營成本?!蓖跽酌粽f。
本報記者 秦亦姝《工人日報》(2025年08月0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