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轄區內工作。浙江省公安廳 供圖
從軍營到警營 “奔跑基因”深植血脈
1994年8月1日,18歲的林勇考入長春飛行學院,2000年成為空軍軍官。18年軍旅生涯中,他兩次榮立三等功,將“不服輸的韌勁”刻進骨子里。2012年退役轉業,他毅然選擇穿上警服,成為一名社區民警。
“部隊教會我的不只是跑步。”林勇將軍營習慣帶入警營,每天跑步鍛煉,月均跑量超100公里,連續多年在分局警體技能測試中穩居第一。這份日復一日的堅持,讓他在危急時刻總能“跑”在最前面。
“我是全局跑步最快的人,你跑不了的!”2024年夏天,違法人員劉某在街頭拔腿狂奔,林勇緊隨其后,200多米的追逐僅用30秒便畫上句號。這段火爆網絡的抓捕視頻,讓“跑王”林勇走進了公眾視野。
與時間賽跑 每一步都連著生命
2024年的街頭抓捕,并非林勇第一次展現自己的速度。2023年9月19日,杭州亞運會賽事正酣,他在巡邏時發現一名7歲女童攀爬至三樓無防護欄的空調外機平臺,半身懸空。來不及多想,他飛奔至三樓,徒手爬出窗外,穩穩將女童抱回室內。
2024年8月21日,一名女子意外落水,林勇縱身躍入江中,拼力將其拖拽上岸;2025年2月4日,一男子持水果刀與人發生打斗,他百米沖刺趕到現場,迅速控制局面,避免沖突升級……
“每一秒都關乎生命,必須跑贏時間。”林勇的話,道出了沖刺背后的責任。
用腳步丈量 13年堅守筑牢民心
在當地朱基頭社區,居民們更熟悉的是林勇“跑”遍街巷的身影。這個本地人口1500人、流動人口超8000人的“復雜社區”,分布著60余家單位。13年來,林勇每月上門核查風雨無阻,筆記本上記滿了每家商戶的情況、每戶居民的需求。
“‘勇哥’的腳步聲,是我們社區的‘安心符’。”社區居民王阿姨說。13年間,他處理110警情超1萬起,調解糾紛3500余起。
“不管穿軍裝還是警服,守護群眾的那顆心,始終滾燙。”這句林勇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18年軍旅與13年從警生涯的寫照。轉業以來,他四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如今,林勇仍堅持跑步鍛煉,腳步穿梭于社區街巷,沖鋒在危急一線。他的奔跑,超越了體能的較量,是眾多退役軍人轉身再出發的縮影。他們用行動詮釋著“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更用堅守溫暖著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