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后對比。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 供圖
面對這一“老大難”問題,廣州市花都區以消除安全隱患為首要切入點,通過引導業主開展成片連片自主更新,同時發揮國企作用負責統一代建運營,成片連片提升低效用地商業價值,為這一“老墟市”注入全新活力。
區屬國企扮演“職業經理人”角色,聘請專業設計團隊將新華坊整體報建,通過統一業態規劃,招商出租,提升區域經濟效益。區屬國企在經營期內,獲取改造后租金溢價經營收益,同時承擔項目建設管理、維護成本以及經營風險并經綜合評估后按房產建筑面積每月返還居民租金,運營期滿后,房屋完整交還業主。這一模式讓業主坐享“新房+穩定收益”雙重利好,企業獲得長效經營空間,實現政企民三方共贏。
據了解,花都區立足新華坊歷史底蘊,以“喜慶+非遺”為核心定位,對原有低端業態全面提檔升級,打造集非遺體驗館、大師工作坊于一體的花都喜慶與非遺民俗街。通過拆危建新與空間重構,新華坊的“隱藏價值”被激活:利用公房公共空間打造階梯式展陳與休閑區,屋頂花園串聯北側觀景平臺與二層空間,形成連續商業動線,有效解決了二層建筑利用率低的難題,將展覽與商業深度融合,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讓新華坊每一寸空間都綻放價值。
華南理工大學的陳昌、宋剛等專家團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邵成村團隊共同指導并參與修繕指導工作,保留青磚外墻、紅瓦屋頂、紅磚立柱等歷史元素,木纖維格子窗戶原樣復刻,讓老建筑“修舊如初”。
如今的新華坊已建成,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并將成為集商業經營、文化體驗、休閑消費于一體的活力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