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部落景區獨具特色的開城儀式。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任江攝
民生產業有幸福味道
在旅游業界,大家都親切地稱呼王小平為“酋長”——他是阿瓦提縣刀郎部落景區的負責人。20多年前,他投資建設了這個景區,并一直負責建設運營至今。
刀郎部落景區是以胡楊林為背景,以刀郎民俗文化為主題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總面積達8300畝,擁有世界上種類最全且最具代表性的胡楊林5000余畝。多年來,該景區建設累計投入1.8億元,通過文旅深度融合,成為展示刀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非遺保護傳承基地。
王小平最鐘愛的是景區內的“刀郎古村”。這個由他親手打造的“村落”,設有木器作坊、鐵匠鋪、手工陶器等特色手工藝加工展示項目,不僅傳承了傳統技藝,還吸納了周邊眾多村民到景區就業。如今,景區擁有一支130多人的旅游從業隊伍,還有100多人在景區開店,售賣特色手工藝品和農副產品,依靠旅游過上了好日子。
刀郎部落景區20多年的發展歷程,是新疆文旅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也體現了文旅產業堅守服務美好生活的初心。2024年,全疆從事文旅及相關產業的經營主體超過51萬戶,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文旅產業關聯性強、帶動性廣的特性在新疆日益凸顯。新疆文旅產業的發展就像星星之火,串聯起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傳統行業,還與文化、科技、體育、農業、工業等領域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和幸福產業。
在“詩和遠方”中看見中國新疆形象
在天山天池景區湖畔和山林中,常能看到一位身材敦實的攝影師背著攝影包,專注地捕捉每一處光影,他就是巴克達吾列提 特列吾巴依。這位牧民之子曾因生態搬遷離開家鄉,如今用鏡頭續寫著與天池的不解之緣。
1999年,為保護天山天池生態環境,巴克達吾列提一家搬離了景區,那時他年僅13歲。此后,他求學、工作,即便遠離天池,每年也總要回去看看。天山天池景區建設越來越好,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這些讓他興奮不已,也萌生了記錄天池之變的想法。幾年前,他開始每周往返天池,拍攝視頻和圖片。這些珍貴的畫面登上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向更多人展示了新疆生態修復的真實成果。“這里是我的家鄉,現在越來越美,我有義務宣傳好它。”他正籌備將拍攝成果匯集成冊。
2024年,新疆接待入境游客514.82萬人次,國際旅游市場不斷擴大。一個個冰雪旅游、低空旅游、沙漠旅游、生態旅游、康養旅游、跨境旅游、全域旅游的畫面,隨著上萬文旅工作者和億萬游客的手機鏡頭涌向世界,共同編織成真實可觸的宏大圖景,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新疆形象也因此展現于世。新疆,不僅是全國各地游客向往的“詩和遠方”,也成為世界各地游客心儀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中國新疆與周邊國家及國際旅游市場的合作日益緊密,往來于中國新疆和世界各地的國際旅游航線不斷增加,各類交流活動頻繁開展。
“這幾年,來天池的外國人多了,希望我的作品能讓他們更加了解天池、了解新疆。”巴克達吾列提滿懷期待。
(石榴云/新疆日報 記者 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