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海南臨高金牌港開發區一裝配式建筑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建造裝配式混凝土構件。 陳英清 攝
綠色建筑助力節能減碳
“裝配式建筑更加環保、低碳和高效,實現了建筑從傳統現場澆筑施工到工業化制造的飛躍。”馬宏瑞說。
在金牌港開發區,中鐵建設建筑發展(海南)有限公司有7條生產線,生產預制混凝土疊合板等多類裝配式部品構件。該公司執行總經理曹志永說,公司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加工產品,使構件的制作可以精確到毫米級,有利于施工時控制建材使用量,避免水泥等高碳排放材料過度使用;裝配式混凝土構件強度高、密度大,以其建成的建筑可降低空調、供暖等設備的能耗。
“公司已引進裝配式構件的二氧化碳氣體養護技術,將來部分產品計劃采用二氧化碳進行養護。”曹志永解釋道,該技術通過將裝配式混凝土構件放置在密閉空間內,注入二氧化碳氣體,利用水泥基材料與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鈣。“這不僅能縮短養護時間、提升產品強度,還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龍慶東南(海南)綠色建筑有限公司營銷總監許苗苗認為,傳統建筑的施工材料由不同供應商從各地提供,需多次運輸,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量大;裝配式建筑構件屬于一體化的產品,企業可提供“一站式”的直達服務,運輸效率高;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拆除時,其中的鋼構件可回收利用,可減少因建材生產而產生的碳排放。
裝配式建筑加速“出海”
近年來,海南充分發揮自貿港優勢,支持建筑企業和構配件生產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帶動裝配式整裝產品、部品部件、機械設備和勞務服務聯動“出海”。
為拓展國際市場,金牌港開發區帶領園區企業先后組建中阿合作群、中柬合作群、中馬合作群、中白合作群等海外產品銷售拓展群,助力園區產品“出海”。馬宏瑞稱,金牌港開發區生產的裝配式部品構件已出口新加坡、柬埔寨、沙特阿拉伯等國家。
同時,金牌港開發區港口及配套工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年設計吞吐量1600萬噸,建成后將新增2個7萬噸級和5個2萬噸級通用泊位。曹志永表示,項目建成后,公司所需原材料可從粵港澳大灣區或國外直達園區,產品也可通過港口外運至中國各地以及東南亞地區,物流成本將大為降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