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推進“雙碳” 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綠動力”
中新網海口2月26日電 (記者 王曉斌)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處長尹蓉26日在此間稱,近年來,海南充分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等疊加優勢,縱深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綠色動力。
目前,海南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完成,“雙碳”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在當天的海南省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尹蓉從六個方面介紹了海南縱深推進“雙碳”的具體行動:一是全面推動綠色轉型。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出臺加快推動海南自貿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施方案,堅持“向綠圖強”,發展以綠色低碳為鮮明特征的新質生產力,從能源體系優化、產業結構調整、重點領域綠色轉型等多個緯度,對加快海南自貿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不斷夯實綠色低碳轉型項目儲備,培育壯大節能降碳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等領域發展新動能。
二是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一體化推進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嚴把碳效關,將碳排放評價納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積極引導企業采用綠色低碳先進示范技術;開展碳核算、碳認證、碳評價、碳計量規則和方法學研究,摸清海南“碳家底”;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有效提升產業綠色低碳競爭力,出臺海南全省首個碳足跡核算標準(羅非魚),努力讓海南產品碳足跡更低。
三是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延伸石化化工產業鏈,提高園區附加值;積極發展新興低碳產業,持續推進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生物醫藥等綠色高端產業集群發展,培育“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以及“航天+”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內容出海、人工智能計算、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等新業態,壯大清潔能源汽車產業鏈,以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四是加大節能降碳工作力度。出臺海南省節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分領域分行業節能降碳工作目標;開展海南全省66家重點用能單位能效診斷工作,助力企業提升產品和設備能效水平;積極包裝謀劃節能降碳項目,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和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加強綠色電力證書與節能降碳的有效銜接,拓展綠證應用場景。
五是推進低碳示范引領工程建設。成立自貿港綠色低碳發展專家委員會并舉行座談會,積極搭建由多名院士領銜的專家智庫體系;啟動海南低碳島建設,統籌布局產業優碳、宜居降碳、交通脫碳、增匯固碳、智慧管碳和長效治碳體系;結合產業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凝練打造以綠色生活方式轉變為主要特征的中歐保亭綠色數字創新合作區和以綠色生產方式轉變為主要特征的重點低碳園區等標志性工程典型示范;積極打造碳達峰試點城市;建立健全生態價值核算體系。
六是深入實施“兩新”行動。通過提升能效、排放、技術、安全等低碳標準,推廣先進節能高效設備和綠色低碳的高質量耐用消費品,從而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深入實施“兩新”行動,有序推動重點領域設備和產品更新換代、消費品以舊換新、暢通自貿港資源循環利用鏈條、標準落地實施。
尹蓉表示,海南將充分發揮“三度一色”優勢,圍繞“4+3+3”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努力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實踐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