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長春市一家商場內,顧客在挑選“國風”積木八音盒。 張瑤 攝
這場潮玩收藏轉向絕非個案。中國首個潮玩與動漫產業藍皮書——《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預估,中國潮玩產業的市場規模在2026年將達到1101億元。日漸壯大的國風文創市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創業者的目光。
長春的“圖南齊物”國風星貨鋪用漆紅格柵圍出一方天地,內部青山疊翠、金云翻滾,回型貨架擺滿手辦、冰箱貼、首飾等國風商品。創業者侯蓓蕾介紹,店鋪里的商品最受年輕大學生歡迎,去年10月份開業以來,日均銷售額穩定在2.5萬元左右,大大超過預期。
初步的成功幫助侯蓓蕾建立了信心,她與合作伙伴計劃在年內到北京再開一家新店。
國風潮玩正在重構消費場景。記者在一家名為“本‘潮’綱目中藥鋪”的店鋪看到,丹參、薏米、折耳根等中藥材化作可愛玩偶。下單后店員會現場演繹情景劇,扮作藥鋪掌柜,一會執戥稱量,一會砂鍋煎藥,口中念念有詞。如此“開方”引來許多人圍觀,生意自然興隆。
“這其實與近些年中國傳統商場轉型遙相呼應。”長春“這有山”運營部經理張瑩瑩分析認為,在新消費趨勢下,商場爭相打破“次元壁”,鏈接年輕消費者,如今的商場越來越像一個多元文化的交流平臺,既要有文化味,又要有社交屬性。
張瑩瑩指出,國風潮玩火爆出圈影響很大,最近兩年這類店鋪不斷擠壓傳統美食店鋪的空間,如今“這有山”美食店鋪占比已不足四成,商場的客流量卻在穩步增長。
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講師、吉林省動漫游戲協會常務理事李宏蕾認為,隨著市場的成熟和消費者偏好的細化,國風潮玩市場仍將持續擴大。這種文化消費新現象不僅折射出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更顯示了中國文化產業創新在深度和廣度上的長足進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