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電影—人工智能電影劇照
Lucille 編譯自 Intersting Engineering
NEXTTECH 報道 | 公眾號 TechMix
你可能不會想到,距離 AI 的身影第一次出現在電影銀幕,已過去一個世紀有余。歷史的長河中,科學幻想一直是指引人們前行的璀璨群星。而 AI 電影正是科學幻想的產物。
一百多年來,出現在電影舞臺上的 AI 形象各異,大小不一,善惡有別。但真正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盡管它們都是以非人類的形象出現,卻都是有血有肉的細膩個體。
電影中,人類與 AI 往往關系復雜,事實也的確如此。多年來電影中對 AI 形象的刻畫無外乎兩類,或是人類的貼心小幫手,或是毀滅人類的大魔頭。這兩類極端形象也許就對應著我們內心深處最大的希望與恐懼~
AI 到底會引領人類走向何方,它究竟會成就還是毀滅人類,我們都不得而知。但縱觀這一百年來的 AI 電影作品,我們或許能夠從這些經典的影像中對人類思想發展一探究竟。人類的未來,說不準就藏在這兒噢~
1920s – 1960s:AI初登場人工智能首次進入人們視野,還得從快 100 年前嘮嗑起了。遠古時代的人們對于 AI 的印象帶有強烈的愛憎分明色彩。
作為科幻電影的元老,是德國導演弗里茨·朗的經典表現主義電影。1927 年的電影中 AI 首次披上人形機器人的外殼,試圖通過煽動工人來徹底摧毀城市。90 多年的作品放到今日看仍然震撼,盡管這樣的開端帶了些悲劇色彩,但影片中呈現的科幻圖景無論從何方面看都具有強大的普世前瞻意義。
第一部出現在美國電影中的 AI 落后了德國人整整 24 年。不過這一次,AI的形象稍稍正面了些。1951 年的電影中,外星人 Klaatu 乘著 UFO 光臨地球,身后還帶著個兇神惡煞的保鏢 Gort,然而想不到他們并無侵略地球之意。他們提出制止人類從事戰爭的警告,愿意和人類和平相處,沒想到反被地球人反咬一口視作大敵。真是愚蠢的人類…
隨著時代的發展,AI 的形象也不斷豐滿起來,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單調個體。1968 年,導演 Stanley Kubrick 為我們帶來了現代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哈爾9000是個與以往 AI 形象截然不同的機器人。外星人的身份讓它擁有與生俱來的冷酷與強大,然而冰冷的外殼下,哈爾有著溫情的一面。當飛行員要將它關閉時,面對終將消亡的命運它也會心生恐懼,并發出了科幻史上 AI 的第一聲哀鳴:“我能感覺到,我很害怕?!蔽⒚疃衩氐男睦砜坍嫞尮?9000 一躍成為改變現代科幻電影的里程碑。
1970s:亦正亦邪的AI們隨著 70 年代到來,人類的探索腳步已跨入太空。美國前腳剛踏上月球,后腳就把電影拍出來了。這一時期的許多 AI 電影取材更為豐富,擁有獨特個性和專屬故事情節的 AI 逐漸成為人類新寵。
最有名的莫過于倆在后世引起無數爭論的雙 star 系列——和。據說激怒一個肥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這倆搞混~
這一系列電影向我們展示了 AI 不為人知的一面,除了搞大事,它們也可以變得實用,甚至學會賣萌。還記得中這在主角身邊滾了 135 分鐘的圓乎乎小胖子 BB-8 嗎?
與此同時,七十年代也涌現了一批更為經典的暗黑系 AI 電影。例如 1973 年的和1979年的。這些影片中的AI往往身負仇恨前來,對人類進行報復甚至殺戮,試圖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中,怪物們活躍在幽閉的環境或深邃的太空,永遠無法得知危險從何而來的恐懼壓得人們無法呼吸。那段著名的異形破胸而出,潔白的屋內猛然噴出大量鮮血的場面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童年陰影~反正當年把我嚇得不輕。
最重要的是,這些影片向我們傳遞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人工智能是無法從外部與人類區分的。這一想法在未來許多年內都牢牢占據著大眾的集體意識。
1980s:百花齊放到了 80 年代,人工智能才真正跨入了主流趨勢。眾多制作精良的科幻電影接連上線。影片主題也不再停留在科幻本身,而開始探討許多更深層次的話題。
以 1982 年的為例?!?strong>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我目睹了戰船在獵戶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燒,我看著 C 射線在唐懷瑟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所有這些時刻終將流逝在時光中,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边@是電影中復制人在生命走到終點時發出的獨白,也是為后人銘記的一段經典臺詞。
機器骨架下的復制人卻進化出了比人類更深的情感與求生意識,那我們該用何來定義人類?《銀翼殺手》遠不是一部簡單的娛樂片,它探討了人類真正的意義以及真實與虛幻的界限這一永恒命題。
當然,80 年的經典不能漏了系列。它向我們展示了與《銀翼殺手》中完全相反的情況。施瓦辛格所飾的機器人刺客身著人類服裝,全身上下卻毫無一絲任性。殘酷駭人卻又不可阻擋的 AI 形象,致命的窒息感與對科技發展的恐懼,注定讓它成為科幻史上最讓人難忘的電影之一,并影響了接下來數十年的科幻作品。
1990s:AI電影迎來春天在多年穩步發展后,AI 電影在 1999 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蛟S出于對“千年蟲危機”的擔憂,僅這一年就上映了五部有關人工智能的電影。一些安撫了民心,一些卻再次將人類對 AI 的擔憂推上頂峰。在這個AI電影真正開始大放光彩的時代,出現了兩部開創性的現代科幻經典作品:1999 年的和 1995 年的。它們以夸張的想象力和大得不是一點的腦洞,將對AI的塑造再上了一層水準。
《攻殼機動隊》(1995) 劇照
這個時代的作品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夸張的想象力,將對 AI 的塑造再次大放光彩,甚至連兒童電影中都出現了 AI 的身影。1999 年,Brad Bird 為我們帶來了第一部以 AI 為主角的兒童電影。外表壯碩的巨人鋼鐵,內心其實是呆萌兒童。雖內心有惡,卻最終選擇以毀滅自己身軀的方式來拯救一個小鎮的人?!癥ou stay, I go, no following.”讓人內牛滿面的結尾不知道要騙走多少小朋友的眼淚。鐵皮下的人性力量也標志著 AI 電影的真正轉變。
千禧年:技術突破帶來的全新時代千禧年的來臨也帶來了全新的三維動畫合成技術(CGI),隨之而來的是AI電影的爆炸式增長。這些電影開始更加側重劇情和人物刻畫,廣受年輕人的歡迎。
其中代表作有 2004 年的,2007 年的,以及 2008 年的。什么都不會說的 Wall·E 卻執著得要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留給 Eva,兩個小機器人在末日廢墟中過著浪漫得一塌糊涂的日子,簡直史上最可愛 AI。
這十年也最終讓人們對 AI 的期待回歸初心——那就是構建無人操作的 AI 系統。有了上述《2001:太空漫游》中的系統哈爾為基礎,(2003),(2008) 以及(2009) 等后續作品都借鑒了庫布里克老爺子電影中的許多元素。它們將 AI 融入到角色周圍的真實世界中,更符合當今數字時代的特點。
《鷹眼》劇照
這十年中也有一部特別的作品——,庫布里克老爺子早在70年代初便產生了拍攝本片的想法,未料到尚未完成便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這部電影也成了他未竟的遺愿,最終由斯皮爾伯格替他完成。
2010s:AI的黃金年代如今我們已經真正迎來人工智能的黃金年代。無論小人物還是大明星,AI 已走入千家萬戶,各類作品都有一席之地。
在鋪天蓋地的超級英雄電影中,我們幾乎都能看到 AI 的身影。漫威旗下的中的大反派奧創雖然比較菜,但依然是擁有最高票房的 AI 角色(一個響指就滅了人類的滅霸表示不服)。
另一方面,這十年中也出現了眾多廣受好評的電影。2014 年的中,AI 從楚楚可憐的少女機器人成長為如麻的高智慧體,這種反轉揭示了 AI 驚人殘酷的一面。還有 2018 年的,披著科幻的外衣,實際卻探討了現實與虛幻的邊界。虛實的邊界是如此模糊,電影中黑暗的終局,究竟是現實,還是格雷的夢幻?可能每個觀影者心中都各有答案。
但要說到這十年來最具革命性的電影,還是非 2013 年的莫屬。相比一般 AI 作品對外形和世界的影響,《她》更側重于探討“人類情感”這個宏大的問題。沒有實體,愛情能否存在?AI 系統 OS1 和人類的感情告訴我們,愛情不一定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但有些問題是亙古不變的。擺脫了肉身的限制后,人類交往的本質障礙,依然是要跨越自我意識的鴻溝。
這些震撼人心的電影讓我們不禁期待,未來的十年后,AI 電影將會如何發展?
從 1927 年 AI 首秀至今,許多曾經的奇思妙想都逐一實現,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未來的 AI 究竟會演變成終結者中的殘酷“天網”那般滅絕人類,還是像 Wall·E 這樣可愛無公害的小伙伴?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