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視頻素材3-5分鐘_愛國主題的視頻素材
沈忠芳:獻身國防,隱秘而偉大
3月4日晚,“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揭曉,來自中國航天科工的沈忠芳入選。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隨著淞滬會戰爆發,轟炸機時常對上海進行轟炸和掃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顛沛流離和對日寇的痛恨,家園被戰火摧毀的瞬間,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顆種子。
1953年高中畢業,他看到報考目錄上有北京航空學院。戰機嗡嗡聲又在腦海里作響,他毫不猶豫地填上了這個志愿,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設計的飛機也能夠升空戰斗,保家衛國。
1958年,大學畢業的沈忠芳進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今中國航天科工二院)。
當時,美軍派出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公然侵入我國領空搜集情報。為了摧毀U-2,我軍開始研制地空導彈系統,沈忠芳也由此投入自己的“戰場”。從仿制到定型,他和同事熬過一個又一個夜晚,終于研制出中國第一個型號的地空導彈—“紅旗一號”。1962年9月9日,543地空導彈部隊在江西南昌成功擊落了U-2高空偵察機,震撼世界。緊接著,他又參與了“紅旗二號”的自主研制。1967年9月8日,國產的“紅旗二號”地空導彈第一次實戰就擊落了來犯的U-2,捍衛了祖國領空尊嚴,也為后來我國自行研制新型防空導彈系統打下了堅實基礎。隨著1984年美國第三代地空導彈的服役,中國已有的對空防御不能滿足現代作戰需要,急需研制出具備抗干擾能力強、抗多目標打擊等功能的“第三代”。1994年,沈忠芳帶領團隊全面完成了攻關任務,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邁入正軌,我國防空導彈研制水平由此跨入世界領先行列。
因為保密的原因,直到去年,沈忠芳的名字才首次為大眾所知曉,此時,他已88歲,隱姓埋名60余載,他活成了自己人生格言的樣子:獻身事業,淡泊名利,笑對人生,問心無愧。在沈忠芳心里,國家利益始終高于一切。(選自2023年3月5日“央視新聞”,有刪改)
【素材解讀】從無到有,從近到遠,從長纓在手,到紅旗如畫。沈忠芳曾目睹日軍轟炸家園,于是報考飛機設計專業,渴望保衛祖國;畢業后,他投身導彈研制,從此隱姓埋名60余載。他從不計較自己的得與失,用一輩子磨礪國家的劍與盾,隱秘而偉大,平靜而神圣。
【適用話題】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等。
潘鏡芙:為國“鑄艦”,逐夢深藍
潘彩霞
2023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迎來成立74周年紀念日,幾十載篳路藍縷、向海圖強,在這一風雨歷程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船舶工程專家潘鏡芙貢獻卓越。
潘鏡芙被稱為“中國導彈驅逐艦之父”,他主持設計了我國兩代四種型號導彈驅逐艦,從無到有,從近海防御到遠海作戰,他讓中國海軍真正挺進“藍水海軍”之列。
1930年,潘鏡芙生于浙江湖州,7歲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房屋被炮火摧毀,他隨家人乘著一條小船逃往上海。小船駛進黃浦江后,外國的軍艦、商船赫然入目,放眼周圍,沒有一艘大船是中國的。他想:“如果我長大以后能造軍艦,那多好啊!”上學時,受物理老師啟發,他愛上科學,立志要“造中國人自己的軍艦”。
1948年,潘鏡芙考入浙江大學,當時沒有船舶專業,他便選擇了學習電機。1952年夏,潘鏡芙以優異成績從浙江大學電機系畢業后,在上海電機廠從事汽輪發電機的設計工作。潘鏡芙與一批胸懷報國之志的年輕技術骨干一起,迅速投身于為祖國工業化而奮斗的建設浪潮中。
在沒有可以借鑒的設計經驗,缺乏計算機設備、技術資料乃至技術標準的情況下,潘鏡芙瞄準國際最先進水平,勇攀高峰、攻堅克難,帶領團隊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
1966年,潘鏡芙和李復禮受命主持我國第一代導彈驅逐艦總體設計工作,實現了將導彈、艦炮和反潛武器從單個裝備組成武器系統。1994年5月8日,112艦正式交付海軍使用,被命名為“哈爾濱號”。此后,在112艦的研制基礎上,潘鏡芙帶領團隊立足國產化,采用國內新技術和新設備,研制出了113艦,交付海軍使用后,被命名為“青島號”。
自此,我國自主設計的導彈驅逐艦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一掃中國海軍裝備落后的舊貌,制空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兩艦均已經達到區域防控水平。
2023年,潘鏡芙93歲了,雖然自稱是“背微駝、發須白、皺紋深”的“一介老夫”,但他記憶力不減,只要談起軍艦,就滔滔不絕。“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們的海軍和艦艇,我們的航母編隊,能夠達到世界水平。”為了這個目標,他說:“我還沒有退休。”
(選自2023年第4期《時代郵刊(新中年)》有刪改)
【素材解讀】八十多年前,黃浦江逃難民船上的七歲孩童,眼見列強艦船在中國江面上耀武揚威,立下造艦報國志;今日大國院士,為國鑄艦,讓中國艦艇走向深藍,縱橫四海。潘鏡芙用自己的奉獻與擔當告訴我們,少年當有報國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努力奮斗。循著先輩的足跡,我們要敢于立志逐夢,為家為國,砥礪前行。
【適用話題】愛國、奉獻、擔當、執著等。
三 錢七虎:了卻家國天下事,一頭白發終不悔(高延慶)
2022年7月,85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榮獲“八一勛章”;2023年3月,“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揭曉,錢七虎名列其中。
作為我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專家和中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的奠基人,錢七虎被稱為“國家鑄盾人”,“盾”,就是矛盾的盾,一個國家的安全不僅僅要有“矛”,更要有“盾”,錢七虎所做的,就是確保我國在遭受敵人攻擊,甚至遭受核打擊時仍舊有能力反擊。
錢七虎出生在淞滬會戰時期,當時錢七虎的父母在逃難,而錢七虎就在逃難的小船上出生,一出生就面臨國破山河碎,那時候他就將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深知國家不強就會遭到侵略。
新中國成立后,錢七虎積極要求進步。1954年,錢七虎到剛剛成立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當時的哈軍工只有空軍、海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五個系。考進哈軍工的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三個系填報志愿。錢七虎被分配到了報名人數最少,被戲稱為“跟黃土打一輩子交道”的工程兵系學習防護工程。錢七虎不但沒有抱怨,還作為學生骨干協助老師給鬧情緒的同學做工作。
從哈軍工到蘇聯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錢七虎學習了十年的防護工程。
1965年,錢七虎從蘇聯學成回國。回國后一面從事防護工程教學,一面開展抗爆炸作用的防護工程研究。為設計抵御核爆炸沖擊波作用的空軍大型飛機洞庫防護門,錢七虎自學了動力有限單元法和計算機編程方法。掌握方法后要進行計算,但當時全國能進行運算的大型計算機只有三臺。于是錢七虎在大型計算機間“打時間差”,利用別人吃飯睡覺不上機的空隙進行運算,導致胃部巨大潰瘍,疼痛難忍。
六十多年里,他參與了許多重大國防工程,他牽頭制定了我國首部城市人防防護等級標準,創建了我國防護工程人才培養體系,解決了和常規武器工程防護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如今,除了防護工程工作,作為國家重大工程的專家組成員,錢七虎的腳步還跋涉在許多大國工程的施工現場。
(選自3月4日“環球網”,有刪改)
【素材解讀】“奮斗一甲子,鑄盾六十年。”錢七虎不忘為國鑄盾的初心,一生致力于我國防護工程各個時期的建設發展,始終堅持在一線戰斗,為國家和人民建筑牢固的安全線。他一路攀登的足跡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印刻在人民心中。
【適用話題】愛國、奉獻、積極進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