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下鄉扶貧事件;農民網紅直播扶貧
近日,一條關于一個在中國擁有百萬粉絲的猶太網紅高佑思的消息引起網友熱議。高佑思以優秀的中文能力和幽默風趣的網絡視頻內容,迅速在中國網界走紅,成為一時風云人物。
最近,網上曝出高佑思曾經到農村開展義務教育活動的視頻,他在課堂上教授中東地區的歷史知識,但內容存在嚴重歪曲的嫌疑,這一事件再次將高佑思置于眾矢之的。
義務教育是國家對公民基礎教育的規定,其目的是提供學生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培養方式,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義務教育應注重教育的公平性與實用性。
公平性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不能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或意識形態傾向;實用性體現在教學應注重啟蒙學生必要的基礎知識和生活技能,而不是過于專業或復雜的專業課程。
高佑思支教視頻的問題就在于,他在義務教育課堂上教授的中東歷史知識帶有顯著的個人觀點和立場,忽視培養學生客觀辨別各種信息和判斷力的需要。
將個人政治立場“夾帶私貨”地灌輸給未成年學生,這無疑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原則。更何況,支教對象是生活在鄉下的農村孩子,他們對外界信息的理解能力相對薄弱,更容易受教師影響。
高佑思作為一位在網絡上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公眾人物,他的每一句話和每個行為都可能產生很大影響。公眾人物在使用社交平臺發言和傳播信息時,有責任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公允性。而高佑思在支教視頻中帶有明顯個人立場的內容教授,未能做到這一點。
更為重要的是,公眾人物不應利用自身影響力,出于個人目的而“操刀”他人,尤其不應以教育為名行布道之實。高佑思以義務教育的形式,將自己觀點強加給未成年學生,這與公眾人物應盡的社會責任不符。
網絡公眾人物應以推廣積極信息,展現多元文化為目的,而不是作為個人利益與立場的傳聲筒。
作為一個生于以色列的猶太人,高佑思在中國打造自己的網紅事業,這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但任何文化的傳播都應以互相尊重為前提。尊重別國文化不等于否定或淡化自己文化的特色,但也不應一面倒地強調自己文化、歪曲或質疑別國文化。
高佑思在支教視頻中的做法,強調以色列的主權與歷史權利但曲解巴勒斯坦一方的立場,這無疑缺乏必要的客觀性和平衡性。
更不應將個人觀點通過教育的方式強加給他人,特別是未成年人。任何有素養的公眾人物在介紹自己文化的同時,也應給予其他文化以同等尊重,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包容和交流。
教訓不在高佑思一個人,關鍵是各部門監管不嚴。今后,類似活動是否適合外教進行,教學內容是否存在偏差,最好有教育主管部門提前審核調研。
對立情緒不應擴大,重要的是從此案提煉出教訓,進一步規范網絡公眾與教育活動,促使不同文化在互相尊重基礎上更好交流。
高佑思支教視頻事件提醒我們,網絡公眾人物行使影響力要謹慎;義務教育需要保持公正性;不同文化傳播需要互相尊重。只有這樣,不同文化才能真正融合互鑒,互利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