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分鐘紅色故事素材,紅色經典故事素材
偉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
郁達夫在紀念魯迅大會上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郁達夫的結局盡管成謎,但是共識是終結于鬼子之手!他雖是一介文弱書生,但鬼子懼怕的是他手中的一支筆!撒字成兵!
東洋有鬼子,西洋有鬼子,他們閃爍著狡黠的眼神,處心積慮地謀算著怎么樣能讓這一個東方大國轟然傾覆。如逐日的夸父般轟然地撲倒。而為了實現這圖謀,他們鍥而不舍地讓英雄血從每一個軀體流出,流得干干凈凈,成為沒有英雄骨血的白人。消滅英雄骨血,必除滋養英雄骨血的文化!
在文學創作上,我以詩歌起步,定格于小說創作,出版長篇小說十二部。在我這,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我發現諸多英雄的故事,或者語言表述上,或者內容的完整性上,或多或少存在著欠缺。因此削弱了感染力。在語言表現上,我堅信文字是有力量的!一位全國優秀教師患尿毒癥晚期,需治療,資金沒著落,我寫下一篇散文,投至電臺的《文藝窗口》欄目,結果,錄音的播音員中途哽咽,鎮定了好一陣子才繼續錄下去。那僅僅是一篇散文哦,卻感動了整個城市,從市委書記到平民百姓紛紛捐款。有個老嫗來到我工作單位交給我一信封說是捐款讓轉交。老嫗走后我清點里邊的錢,三百四十幾元。也就是說老嫗幾乎是傾囊而捐!那位老師治療的資金迎刃而解。那時我只能說還是一個文學青年,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
十二部長篇小說先后出版,我的語言功底已經完全成熟,可以閃轉騰挪揮灑自如。對于怎樣講好故事也是頗有心得。對于紅色文史故事端詳起來,深感他們應該更加震撼地矗立這世間,讓一切宵小遁形!我肩雖弱,愿擔一分!于是我終止了小說、劇本的創作,寫起這紅色文史故事。
我喜歡曲徑通幽。就如散步,不喜走明晃晃的大街,喜走旮旯胡同,我熟悉這城市的角角落落。有不熟悉的地方,默記于心,總會有踏至的時候。我城市周邊的農村,我都逛遍。車停村口,悠然走進。在我這,熟處有風景,甚至有勝景。寫文史故事也如此。也紅色文史故事也如此。幾乎所有的紅色文史故事,都可以讓我尋到“通幽處”,讓我見“花明柳岸”。我發現紅色文史故事可以是我文學創作的礦,取之不竭!諸多紅色文史故事,是小說素材,是影視素材。遼沈戰役中火車司機范永駕駛3005軍列抵達前線的故事讓我忍不住下筆創作了長篇小說《軍列3005》。
寫文史故事遠比一般意義的創作辛苦,一篇文章的寫作往往要閱讀多篇文章,甚至幾十篇文章,模糊不清的地方使之清晰,殘缺的地方補充上。作為小說家的我側重在講故事上,努力避免枯燥考證的閱讀氛圍。因此本書沒有通常文史著作常有的諸多注釋。參考的文正實在過多,把它們羅列書中對于一般讀者意義不大。我絕不認為我這書是學術意義上的存在。雖然不是學術著作,但句句有出處。
長篇歷史小說《清明上河圖》對北宋都城汴梁城的描寫街道都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我是根據考古復原圖描寫。其實那是寫小說,是可以天馬行空的。但寫紅色文史,不可以肆意落筆。我也知道這些文字在審核上是更加嚴格的。
寫好的文章陸續在《今日頭條》發布。其中《毛澤東與楊開慧的三個兒子》閱讀達五百一十萬!《毛澤東天賜灣遇險記》等多篇文章也閱讀在幾十萬。這給予我是震撼地鼓舞。適逢中國建黨百周年,章均、建東、方霞、劉俊言幾位朋友又集合在一起,將寫出的文章制作成短視頻,推出后反應也很好。錄制《永遠的菊妹子》時,講述者方霞淚如雨下,泣不成聲。欲叫天下人感動,我們已經感動在先!短視頻這塊宣傳陣地,很大很重要!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必占領!甚至晃著招降納叛!不可不察!提高警惕之后呢?
我捧劇出這部《忠肝義膽寫春秋》,立意在為民族鑄骨!我知道有人會笑我不自量力。但是我告訴你至少我感覺我的骨頭在硬實起來!在寫這些文章的時候,我對中國革命的思索也深刻起來。我發現了文學創作取之不竭的礦!長篇軍事小說《軍列3005》就融進了我新的思索。立場決定故事怎么樣講述。寫下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就知道與那個什么什么獎不會有丁點關系。每一個書寫紅色文學的作家,你寫得再好也得不了西天的獎!
血色的文字,屬于祖國,屬于人民!
2024年4月30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