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展理念舉例解讀、五大發展理念舉例解讀視頻
近日,明陽智能(601615.SH)發布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一季報。報告顯示,公司2024年一季度業績表現強勁,主營業務收入達50.75億元,同比增長84.60%,這一顯著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風機交付規模、運營電站規模以及電站產品銷售規模的增加。此外,公司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CAS中國會計準則)3.04億元,扣非凈利潤2.91億元,同比均大幅扭虧為盈。
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78.59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2億元,扣非凈利潤2.06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風機對外銷售9.69GW,同比增長32.66%;對應實現風機及相關配件銷售235.17億元,同比增長3.11%。
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企業,明陽智能一直致力于風、光、儲、氫一體化的產業布局,始終踐行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發發展和共享發展的五大發展理念。此次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充分展現出公司強大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運營狀況,也讓公司進一步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能源產業集團的初心更加堅定。
創新驅動 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明陽智能是國內風機大型化的先行者,具有產品更新快、成本更低、發電量更高、技術路線優勢更加明顯的先發優勢。而且公司始終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先后攻克了葉片用碳纖維拉擠板新材料與新工藝、混凝土預制件材料創新技術、機械傳動新系統設計、海洋能源和海洋工程系統技術、智慧化數字化創新應用、風機智能控制監測與故障識別診斷等技術。
此外,針對能源立體融合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數據孤島問題,報告期內,公司上線了“海洋智慧大腦”深遠海AI綜合能源管理平臺Deep Fusion X。該平臺可加強大數據治理、共享、分析與預測,提升海洋綜合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從而實現全息感知、智能傳輸、協同控制。
明陽智能表示,強大的研發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公司業務能重新回歸增長的基礎。值得關注的是,明陽智能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創新的舉措也迎來顯著成果。2023年,公司憑借多個“全球最佳”的成績領跑行業,并蟬聯全球創新產品入選國際權威風電行業媒體Windpower Monthly榜單最多的風電企業。其中,明陽智能的MySE18.X-20MW海上風機因其卓越的性能和技術創新,獲評“全球最佳海上風電機組”金獎。該風電機組也是目前全球已下線單機容量最大、風輪直徑最大的海上機組,并得到國家能源局的認可,成功入選《2023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4年4月26日,明陽智能又新獲得一項名為“一種用于抗臺風力發電機組的測風校準設備”的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據了解,2023年以來明陽智能新獲得專利授權79個。從公司2023年年報財務數據來看,2023年公司在研發方面投入了10.05億元,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61%。
合作共贏 推動產業鏈協調發展
明陽智能不僅注重產業鏈的整合與優化,還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建設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協同發展。目前公司在運營新能源電站遍布全國各個區域,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成熟業務形態。同時公司亦建立了完整的后市場服務價值鏈核心團隊,覆蓋新能源電站的基礎定檢、運維、優化等高端服務板塊。在保障新能源電站運營的前提下,通過提升新能源電站發電量,從而實現提升公司運營新能源電站的發電收入。
202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電站運營收入14.99億元,同比增長12.24%;電站運營業務毛利率為63.00%,同比增長3.12個百分點。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運營的新能源電站裝機容量2.56GW,較上年同期末增長70.47%。
明陽智能重視與合作伙伴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共同研發、共享資源等方式實現互利共贏。公司與中國華電、國家電投、華潤電力、巴斯夫、沙特國際電力與水務公司(ACWA Power)等國內外電力龍頭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立足各自行業領域的領先優勢,在海上與陸地風電開發、新能源技術創新、綜合智能能源等方面開展深度、緊密合作,進一步促進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明陽智能還積極探索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建世界一流創新平臺的合作新模式,與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高校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廣州能源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展開深入合作,打造北方智慧能源研究院、天成實驗室等高水平產學研基地,聚焦風電、氫能、儲能等新能源前沿技術領域,整合行業領先的技術和實驗資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驅動新能源行業的創新發展。
踐行綠色 助力可持續發展升級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促進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態勢是全球新能源行業的共識,這也是明陽智能2023年的工作重點。公司始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核心,以推進清潔能源普惠制為己任,堅持創新引領、自主研發,推動公司業務圍繞風機制造、新能源電站開發運營全面發展。
2023年,明陽智能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開展碳盤查,系統盤查公司28個業務單元、7種業務類型(風機整機、風機葉片、風機塔筒、光伏制造、電氣&電力電子、風電場建設/運維、辦公)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精準把控各項生產運營環節的碳排放源頭,詳細了解各業務單位能源使用情況、節能技術使用等方面的真實表現,為后續碳減排規劃和全面碳管理提供關鍵的數據支持。
同時,明陽智能也十分注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力求減少用水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據了解,公司錫林郭勒盟廠區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會使用地下井水澆灌綠化用地,僅這一項舉措就節約自來水約3800噸。公司還積極踐行社會責任,通過“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等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清潔能源的普及和應用。
不僅外部環境治理措施得當,公司內部也在持續加大培訓力度,確保每位員工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環保培訓,增強員工對環境問題的認知,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
憑借在新能源技術創新、零碳應用場景打造和高端裝備制造綠色轉型中的出色表現,公司入選“2022福布斯中國可持續發展工業企業TOP50”,并在“2023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中位居第33位。
滾動開發 探索多元化經營模式
2023年年報顯示,新能源電站滾動開發是明陽智能的重要戰略之一。在新能源電站產品銷售環節,公司基于“滾動開發”的輕資產運營理念,以“開發一批、建設一批、轉讓一批”作為主要經營模式。即通過風光儲氫的一體化布局,提升自身新能源電站的開發和運營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公司自建自營新能源電站的收益能力;在適當時機對外轉讓部分風電項目公司的股權,提高資本的流動性和靈活性,實現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其中,發行基礎設施公募REITs是公司實現新能源電站“滾動開發”的重要模式,能有效盤活存量資產,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為項目建設提供長期穩定的權益資金。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運營的新能源電站裝機容量2.56GW,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0.47%;在建裝機容量3.30GW,同比下降3.49%。報告期內,公司在運營的新能源電站共實現發電量40.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0.46%。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到2030年我國將規劃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約455GW。在此背景下,明陽智能也加速構建海上風電產業園。2023年年報顯示,明陽智能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陸豐)項目目前已完成廠房、辦公樓基建及生產設備購置,整體項目進度有序推進,預計2024年年底前完成。
共享資源 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強大的風電技術實力不僅引領著行業進步和發展,也為明陽智能走出國門提供堅實支撐和硬核保障。作為國內首個向歐洲、東南亞等地區出口海上風電機組的企業,明陽智能的創新成果不僅贏得了國內市場的認可,更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通過與全球各國的合作交流,明陽智能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智慧與方案”,促使更多地區的風能資源得到高效開發和利用,努力為推動全球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3年7月,明陽智能與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達成協議,在華南共同建設運營海上風電場,成為中德首個涉及開發、建設和運營的海上風電場項目。
2023年9月,明陽智能受邀出席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歐洲經貿合作交流會,介紹與NEA、AEsolar等世界領先能源企業的合作情況和歐洲業務的發展情況,展示與丹麥、德國、英國等國家的多所知名大學、國際認證機構開展的技術合作、資源協同和供應鏈體系建設的現狀,并與德國諾曼艾索集團完成氫能關鍵裝備制造合資項目簽約。
明陽智能秉承著“全球合作、全球共享”的理念,以積極開放的態度,拓寬國際合作領域,參與和促進國際經貿交流,共同促進全球新能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盡管明陽智能在2023年年報中提到,目前公司光伏、儲能、氫能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需要進一步的資本投入和團隊建設,可能存在業務發展規模和經營業績有時間差而導致短期不及預期的風險,但明陽智能也同時表示,2024年,公司仍將堅定不移地推進應用場景創新和成本控制,通過產業鏈橫向布局與縱向延伸,發揮技術創新和全產業鏈布局的整體協同優勢,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分析人士指出,總體而言,雖然面臨一定的挑戰,但明陽智能2024年一季度業績的穩步增長,印證了其五大發展理念的正確,也有望推動明陽智能未來實現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