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起來富起來站起來三個代表人物(強起來 富起來)
大年初一上映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2》,成為了春節假期至今熱度最高的一部影片。除了片中令人驚嘆的科幻場景以及頗具懸念的故事設定,片中多名演員的表演也為外界所肯定。
知名演員李雪健飾演的中國駐全球聯合政府代表周喆直,雖然戲份不多,但憑借其影帝級的表演,以及角色在聯合政府大會上多次力挽狂瀾的表現,再度圈粉無數。近期,有網友找出了影片上映前,影片宣傳發布會上李雪健對《流浪地球2》的一段推薦視頻,視頻中李雪健顫抖地握著話筒,不無激動的表示:“咱們這個國家,咱們這個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強起來,怎么個強法呢,中國電影請看《流浪地球2》。”
《流浪地球》宣傳發布會上,李雪健發言。
上游新聞梳理了李雪健曾經主演的電影發現,他的幾部經典影視作品,正好完美地演繹了中國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的歷史進程。
《橫空出世》:站起來
我國第一顆原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制造的第一顆原在西部地區爆炸成功,這是國家國防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一次重大的突破。1999年,由李雪健主演電影《橫空出世》上映,電影講述了我國自行制造的第一顆原在西部地區爆炸成功的故事: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馮石將軍(李雪健飾)接到中央委派的使命,帶著一支英雄部隊挺進戈壁灘。與此同時,從美國歸來的科學家陸光達(李幼斌飾)匆匆與妻子王茹慧(陳瑾飾)告別,各科研機構、各重點大學也挑選大批優秀人才,奔赴西北荒漠。他們即將在那里完成一項震驚世界的使命——建造原發射基地。
《橫空出世》劇照。
蘇聯專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物質極度匱乏,一個個難以想象的困難相繼而來。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在內無經驗外斷支援的艱苦條件下,一群懷著崇高理想的中華兒女朝著共同的目標奮勇前進。
歷史背景: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形勢,研制,發展原子能工業,是國家獨立、民族自強的重要保障。
為了給國內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1955年1月15日,中央書記處召開擴大會議,提出了中國建立和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
從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依靠全國的支援,各部門、各地方、各部隊大力協同,執行“自力更生,過技術關,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針,經過 一大批科技人員、指戰員、干部和職工的共同努力,艱苦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終于成功地爆炸了我國自行制造的第一顆原,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中國政府就此發表聲明: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是被迫的,是為了防御,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獻禮片,1999年上映的《橫空出世》以極高的制作水準獲得了觀眾和業界的廣泛好評,一舉拿下了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
2022年8月19日,北影節迎來了最后一場“大師班”,《橫空出世》劇組23年后在北影節重聚,各位主創回憶起當年在片場的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李雪健在《橫空出世》中飾演馮石將軍一角,說起這次出演的感受,李雪健用兩句話概括:“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橫空出世》視頻截圖。
李雪健補充:“距今已經23年了,電影里面有名有姓、沒名沒姓的人,他們是國家和人民不應該忘記的英雄,他們為國家為人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寫在墻上的馬蘭人精神,年輕人應該到那個地方去看看,看了以后你們會流淚的,那兒有很多犧牲烈士的陵墓和當年做核試驗的場景。”
《楊善洲》:富起來
改革開放涌現當代干部楷模
與李雪健提到的“富起來”相對應的則是改革開放時期。
改革開放之初,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積極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原來缺糧的保山成為了“滇西糧倉”,被稱為“糧書記”。率先探索和推進小城鎮建設,發展多種經營,培育非公有制經濟,建成一大批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地方工業企業和特色鮮明、經濟活躍的小集鎮。退休后,他踐行“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卷起鋪蓋扎進大亮山植樹造林22年,把5.6萬畝荒山變成綠洲,并將價值3億元的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國家。
楊善洲。
楊善洲82歲才下山,他在彌留之際對女婿說:“我做夢了,夢見山里孩子想喝咖啡、想吃巧克力。”
電影《楊善洲》2011年由國家廣電總局籌拍,影片以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為原型,再現了他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
李雪健飾演的楊善洲。圖片來源 劇照
李雪健曾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他飾演的楊善洲:
“我在當地收集了很多老百姓寫給楊善洲的順口溜。‘活到老,干到老。’‘大官他不像,像什么?像,像個種田郎!富翁他不當,當什么?當,當個!’‘楊善洲、楊善洲 ,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鉆山溝溝……’短短幾句順口溜,就生動描繪出了楊善洲與家鄉父老之間的深厚情感。因為《楊善洲》,我獲了華表獎、北京國際電影節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獎、‘春燕杯’4項榮譽。我把4個獎的獎杯、獎狀、獎牌,送回云南保山楊善洲奮斗過的林場。”
《流浪地球2》:強起來
拍攝的底氣來自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
68歲的李雪健在《流浪地球2》中飾演的是一名中國駐全球聯合政府代表,在外交舞臺上,他與代表不同應對危機方案的國家代表周旋,多次在關鍵時刻推動“流浪地球”計劃的執行,在他的個人形象背后則是中國科技與文化實力帶來的底氣。
《流浪地球2》海報。
而在現實中,《流浪地球2》相比前作《流浪地球》,讓觀眾們大飽眼福的背后,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新的飛躍和進步。導演郭帆透露:“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是我們拍攝科幻電影最大的底氣。”郭帆說,完成這些背后的3D打印、數字車床技術,靠的是國家的科技和生產力的不斷提升。
郭帆進一步解釋說:“到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火星探測器,有了自己的空間站,所以電影里再出現類似情節的時候,觀眾也不會感到陌生。如果在以前拍這些內容,觀眾可能心里都在想‘這能實現嗎’,因為我們可以(做到)了,我們的科幻才成立。”
《流浪地球2》海報。
“我們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是做科幻片能夠成立的土壤。”郭帆坦言,國家的航天實力,是主創團隊拍攝這些太空場景的底氣,是科幻電影的唯一現實支點。
“其實帶著地球去流浪,這個呈現方式本身就是中國文化的,這一概念根植于中國人的故土情懷,正是我們對家人、對故土的留戀,才決定我們會帶著地球去流浪。”郭帆接受采訪時介紹。制片人龔格爾也稱:“這部電影的情感來自劉慈欣的原著,從個人到家國的傳承,故事里人物的動線、邏輯都來自中國的本土文化,就是寫中國人自己的故事。”
新聞多一點>>
《流浪地球2》周喆直經典臺詞
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
團結,延續著人類文明的火種!
我信,我的孩子會信,孩子的孩子會信。我相信會再次看到藍天,鮮花掛滿枝頭。
無數根愈合的股骨,就是人類的文明。
上游新聞綜合自 國際在線 光明日報 中國青年報 齊魯壹點等 圖片來源 除署名外源自互聯網
編輯 徐遠哲
責編 李洋
審核 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