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簽子一般在哪里買,鐵簽子可以做什么手工
說到我國古代的歷史,很多人都知道,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有無數的故事值得我們品讀。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等著我們發掘。
而中國疆域遼闊,經過歷史的打磨和磨礪,發展成了如今的多民族統一國家。在這一片國土上,有著許多未知的史話等待我們發掘。而這些古人的故事,都會被記載在一定的載體上流傳下來,有的時候是一些古代建筑,而有的時候則是被埋沒在塵土里的文物。
且說有一個生活在內蒙古的老人,因為年事已高又沒有子女,而老年人對物質也沒什么需求,只要能維持平日里的吃喝就夠了。于是失業了的老人,每天過著拾荒為生的日子。老人的家中貧苦,小小的房間里,堆滿了老人撿來的瓶子和紙盒,老人就指望每天用這些東西賣錢,
但當時的老人萬萬想不到,他有一天也會撿到國家價值不菲的文物。
這得從一個平凡無奇的清晨說起,那天,老人起了個大早,要把撿來的廢品送去廢品回收站。結果在前去的路上,腳底下一種一異樣的觸感吸引了老人的注意力。
路是拾荒老人把腳挪了開來,蹲下身去仔細查看。只見滿是沙土的地上,一塊黑乎乎的東西冒出了個頭,好像是某種金屬的部分,但又不能確定。而對于老人來說,即便是廢棄的金屬塊和金屬零件,也是能賣錢的。如果把這個金屬部件撿回去的話,沒準一天的飯錢就有了。
于是老人撥開了地上的塵土,只見一塊類似于鐵簽的東西出現在了眼前。說是長得像竹簽的鐵制品,但其實又有點不像,主要是因為這長長的簽子頂端,還有一點凸起的部分。
老人不敢斷定,不過這東西一定是金屬制品肯定是沒錯了。老人將鐵簽拿在手里仔細觀看,發現這東西的金屬結構還有點特殊,不過就質量而言,是沒有什么大問題的,只不過是表有了一些銹跡。于是老人想到了回去進行一些處理,這樣的話,沒準還可以賣出一個好價格。
老人轉念一想,這塊地方不會只有一個“鐵簽”吧?萬一也有別的掉落在這里了呢?于是繼續在撿到鐵簽的附近搜尋了起來。這不找不知道,尋找了一番之后,老人竟然撿了足夠半袋子這樣的鐵簽回去。
等到了家里,老人把袋子里的鐵簽子逃了出來,點燃了一堆篝火,挨個拿著鐵簽在火上烤了起來。老人邊烤鐵簽邊用磨刀石剮蹭鐵簽的表面,可讓老人沒想到的是,他本來也只是想給鐵簽除個銹而已,卻發現,被剮蹭過的鐵簽下面,居然露出了金色的東西。
老人心下一驚,這不會是金子吧?于是趕緊加快了除銹的工作。第二天,老人把半袋子鐵簽拎去了金店,金店老板稱這些鐵里的“金”雖然不是純金,但交給他處理,可以把金的純度提煉出來,而這些東西,就用12000買你的吧。
老人將這些“鐵簽”賣了出去,一夜之間賺了一萬多,甚至每天都不用撿破爛了。然而這件事情傳到了當地文物局里,聽說鐵里含著金,這件事一聽就不簡單。老人遇到的一系列事情,讓文物局的工作人員感到警覺,于是不久,他們就找到了老人的住所。
然而,本來的鐵簽已經被老人賣出,而且金店老板也已經將他們處理掉了。文物局工作人員只能在老人家中找到一被清除下來的銹跡,并將這些銹塊帶回去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表明,老人撿到的鐵簽真的不是別的東西,而是很珍貴的文物——古代匈奴人使用的箭頭。
這種由金和鐵混合燒制而成的箭頭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文物,能夠為我們提供古代匈奴人生活日常的參考,如今是十分稀有的文物,長得像鐵簽是因為,箭頭的有一段要鑲嵌到木制的箭柄里。
文物保護人員表示,如果老人和金店老板不將這些箭頭,這么多箭頭賣3個億也不夸張,博物館沒能收入這件藏品,時間是太可惜了。但畢竟不知者無罪,這樁事最后只是成為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