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m2增長意味著什么(m2增速與貨幣貶值)
5月11日,央行發布4月金融數據。由于季節性因素及時點因素消失,4月新增社融和信貸規模環比均出現回落,但同比增幅十分可觀。
在此背景下,廣義貨幣M2和社融增速仍較高,其中廣義貨幣M2增速創40個月新高。
4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個和2.6個百分點。這一增速創2017年1月以來的新高。
社融方面,初步統計,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65.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這一增速創2018年6月以來的新高。
央行最新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握好政策出臺的力度、節奏和重點,處理好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防風險、控通脹的關系,保持M2 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央行使用“基本匹配并略高”的表述還是第一次,充分說明了當前貨幣政策基調的變化,逆周期調節力度將繼續強化,通過推高金融數據為經濟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維穩經濟增長。
M2和社融增速高于名義GDP增速,意味著宏觀杠桿率將繼續上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簡稱NIFD)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一季度實體經濟杠桿率大幅攀升,從2019年末的245.4%升至259.3%,一個季度上升了13.9個百分點。市場預計,今年全年宏觀杠桿率增幅將超過20個百分點。
央行行長易綱近期發文表示,給定目前的發展階段,趨勢上看中國的宏觀杠桿率還有可能上升,宏觀調控的任務就是使杠桿率盡量保持穩定,從而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實現平衡,并為經濟保持長期持續增長留出空間。
“否則,若宏觀政策刺激力度過大,一是可能產生通貨膨脹的風險,二是可能導致杠桿率過快上升。因此,要盡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維護好長期發展戰略期。”易綱稱。
貸款規模較高歷來是3月份的特點。每個季度末,銀行在存貸款考核壓力下,都會集中沖貸攬儲,使3月信貸較2月份出現明顯的回升。不過今年3月除了季節性沖高的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比如,3月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部分行業積壓的融資需求在3月集中釋放;央行再貸款的集中投放等。
由于季節性因素及時點因素消失,4月各項貸款數據都出現回落。但唯獨票據融資還在繼續增長,逼近4000億的規模。
疫情控制后,生產供應鏈逐漸恢復,企業的交易結算需求提升,在經營性現金流尚沒有完全恢復前,企業可能更傾向于利用票據來結算,這使得開票量大增。票源(開票量)增多后,由于貨幣利率大幅下行帶動票據利率處于低位,企業有動力利用票據貼現的手段來融資,獲取更低成本的資金。
其原因在于,作為一種短期限、具有流動性的“信貸資產”,在實體信用風險較高的情況下,票據能夠充實信貸額度,滿足監管機構加大實體支持力度的要求,也是銀行十分愿意接受配置的資產。此外,當前票據貼現利率低于結構性存款利率,可能存在票據套利的情況。
同比來看,今年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7萬億,多增6800億,主要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增加。企業中長期貸款主要是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相比往年,今年專項債項目可以配套銀行貸款,很多專項債項目在債券發行前已經談好配套融資,今年專項債大幅放量帶動了這些項目的融資放量。
社融方面,4月規模環比回落,主要是貸款回落帶動。
同比來看,4月社融增量為3.09萬億,相比往年同期增加1.4萬億,主要是貸款及企業債券增加。
Wind數據顯示,4月信用債(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PPN)發行規模1.6萬億,創出歷史新高。凈融資規模0.85萬億,為歷史次高值,推動了企業債券融資規模上升。
發行規模驟增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近期央行連續降準降息后,市場流動性寬松,機構認購債券積極性較高;二是監管部門允許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發行疫情防控債償還債務,借新還舊信用債發行較多。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