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同質內容,抖音同質內容怎么設置
客觀而言,當越來越多人涌入直播間,當越來越多人開始拍攝短視頻,勢必會導致一種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結果。而這正是近年來以不當擺拍、偽公益、謠言為代表的各類不實虛假信息充斥互聯網平臺的主要原因所在。尤其是在現實利益的刺激之下,很多主播和短視頻博主不惜通過各種弄虛作假的手段來忽悠網友,尋求變現。
這樣的現象,必然會導致很多的負面后果。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當虛假最終被戳穿,不但開始信以為真的網友會感到自己受到了愚弄和欺騙,從而對網絡主播和短視頻的信任度進一步下降,乃至把一些真的短視頻內容也當成了假的,不再輕易相信,而這種現象也從整體上破壞了短視頻行業的形象和信譽,影響到了整個行業的良性和健康發展。
面對這種情況,抖音平臺本著責任感,也本著對自身平臺和整個短視頻行業負責任的態度,更新、升級了一系列的治理策略,以“打標+新規”的形式,來向網絡,尤其是短視頻不實信息亂象宣戰。其中,引起廣大網友強烈關注的,是抖音在2023年底推出的一部治理不實信息的短片《別拍了》。
長達15分鐘的短片《別拍了》,以視頻的形式“逼真還原”了擺拍、偽慈善等亂象,從形式上看很有一種“以毒攻毒”的架勢。而短視頻的劇情、內容,則生動體現了平臺治理短視頻不實信息的策略和成效。作為抖音平臺治理的年度短片,其核心是講述了一位慈善領域博主,為了流量和變現,最終走上了“偽慈善,真騙錢”的歪路,而當他名利雙收的時候,平臺出臺了治理偽公益的新規,禁止慈善主播打賞,另一方面他的父親也在網上揭露了兒子的不當行為,最終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付出了代價。
實際上,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為了追求更好的治理效果,抖音用短視頻、動漫、漫畫等形式發布了多條關于平臺治理的作品。這里有抖音黑板報里單條播放量近一個億的《抖音集中整治低俗賬號》,首部反網暴公益短片《下一個某某》,引發各界關注。單條視頻《普通人遇到網暴可以怎么做》展現普通人面對網暴進行的教科書般維權。
而從治理思路與模式上來看,抖音平臺治理部門在針對“不實信息”“網絡暴力言論”“詐騙”等風險板塊進行了重點治理的同時,還重點推出了“打標”與“規范”兩項措施。所謂的“打標”,一方面是平臺對于謠言或存疑的內容主動進行打標,以起到警示發布者,告知網友的作用。另一方面,則是進一步更新了《劇情演繹類作品創作規范》,要求創作者發布演繹虛構內容必須打標,如未打標造成誤解將從嚴處理,同時打標作品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樣一來,就很好地遏制了原來短視頻內容真假難辨,虛實不分的問題,貫徹了真實、誠信的原則。
如果說“打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治標”的話,那么“規范”則更像是一種“治本”。抖音平臺不僅僅關注對單個事件和風險的治理,還努力更新、升級或是建立新的行業內容治理規范,整體治理行業信息中低質同質甚至違法違規的內容。抖音平臺更新了《公益內容治理的最新規范》,要求公益慈善類賬號必須由創作者進行認證,同時,公益慈善類賬號不得進行直播打賞、直播帶貨等盈利性行為,嚴禁以公益為由騙粉騙贊,博取關注、非法獲利。除此之外,抖音平臺緊跟形勢,及時發布了《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內容標識使用規范》等等,也都要求創作者主動進行打標。
這些措施的采取,對于遏制和打擊短視頻平臺不實信息起到了顯著的效果,進一步規范了短視頻內容的生產和創作,也贏回了更多短視頻用戶的信任。不過我們也知道,治理永遠不僅僅是單個平臺能完成的,我們也希望與廣大創作者、用戶一起,共建良好的社區氛圍,共同維護短視頻行業的長遠和健康發展。(苑廣闊)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