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中蒙俄經濟走廊能夠通過建立
著急的是俄羅斯!普京單方面透露中蒙俄天然氣管道將開通,但中方還沒有回應,心中仍存有顧慮!中國可以再等一等,看看俄羅斯還會開出什么?
普京想要的中國恐怕現在還不能給!
5月16日,普京在北京表示,從俄羅斯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有望進入建設階段,相信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和其他參與項目的公司就管道的路徑達成共識,此外,中俄考慮在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的同時,建造一條輸油管線。
具體負責能源輸出的俄副總理諾瓦克也在第一時間表示,預計中俄兩國“在不久的將來”簽署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合約,屆時俄羅斯的天然氣可經過蒙古國直接輸送至中國,可大大減少燃料運輸成本。
有意思的是,中國官方未給出明確回應,似乎與俄羅斯的說法有出入。
沒有記錯的話,全長3550公里,橫穿中蒙俄,其中有900多公里管道位于蒙古國的“西伯利亞2 號”應該于去年下半年就開建,然而受某些因素影響,一直拖沓到了現在。按照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的說法,該項目可能面臨推遲。
說到這里有網友不免提出疑問,稱中俄“背靠背”,中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對于保障自身的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至關重要,中國沒有理由拒絕。事實是,中國在該項目上顯示了太多的顧慮,中國可能暫時不便呼應俄蒙的訴求。
猜測原因如下:
1、“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項目造價高昂,考慮到俄蒙的實際財力,估計為項目籌款的責任只能落在中國頭上。
2、蒙古國搖擺不定,中國擔心待項目完成,蒙古國對中國“卡脖子”;
3、中國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能源,中國正進行能源轉型。
這里尤其關注第三點,須知,根據“十四五規劃”,中國將大力淘汰煤電,上馬更多的光伏和風電項目,到2030年,中國完成“碳達峰”。用俄羅斯的天然氣替代淘汰煤電出現的能量空缺,等于“換湯不換藥”,中國依舊受制于人。
因此中方對修建過多能源管道可能不太感興趣,俄羅斯有先入為主,替中國做決定的嫌疑。站在俄羅斯的角度,似乎除了向中國加量供應能源,已沒有選擇。畢竟俄羅斯需要外匯,亟需將過剩的能源輸入中國,幫助自己穩定戰時經濟。
強調一下:意向合作與實地合作是兩碼事,不能將其混為一談,而我們中的一些人,看到中俄聯合聲明,就自然而然的認為中國會馬上答應俄羅斯的訴求。他們忘了,國與國的合作更像是利益交換,哪有什么純粹的友誼一說。
談幾點看法吧。
其一、中國不妨再等一等,看看俄羅斯給出何種。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此番普京訪華,中俄罕見提到了共同開發黑瞎子島和協調中國貨船經圖們江入日本海事宜,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表明俄羅斯的戰略重心隨著俄烏戰爭的升級,發生了調整,而中國作為俄方唯一可以依靠的朋友,話語權隨之水漲船高。
中蒙俄燃氣管道依然如此!假設蒙古國中途反悔,亦或者俄羅斯單方面提高燃氣輸出價格,中國就必須找到抗風險的載體。俄羅斯不是有意成為推動項目的主導力量嗎,那就讓普京出面,解除中國的顧慮。
其二、中國只需保持有限中立則可。
中俄關系很特殊,特殊在俄羅斯既作為中國的鄰國,又可能日后成為中國的對手。同時,中方還得繼續和美歐打交道,做生意,避免多度傾向俄羅斯,讓自己錯失美歐市場。這種情況下,中方就得搞平衡外交,讓外方始終摸不清中國的脈搏。
與其說中俄聯合聲明,讓俄羅斯吃下了定心丸,倒不如認為,俄羅斯替代中國,站在了和美西方直接對抗的前沿。對于中國而言,俄烏戰爭其實給到了自身利好,讓過去很多想做但又不能做的事情,如今變得輕而易舉。
至于蒙古國,誰又在乎它的想法呢。
作為內陸國,蒙古國一直想著如何打破地理層面上的隔絕,甚至主動和美西方走近,引狼入室,如此中國也就沒有什么好說的了。希望普京在推動“西伯利亞2”管道項目之前,最后參考一下蒙古國的真實想法。
總之,現階段開通中蒙俄管道,時機并非十分的成熟,中國作為影響項目成敗的決定性力量,可再等等。至少也得讓俄蒙開出頗具分量的,將項目運行的風險降至最低,相信中國會審時度勢,做出平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