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6屆四有革命軍人十大標兵_陸軍第6屆四有革命軍人十大標兵心得體會
來源 | 人民陸軍
作者 | 張圣濤、張旭航
經陸軍黨委常委會研究審議,陸軍第二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揭曉。
東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四級軍士長譚斌入選。
其余9位是:楊建松、尼都塔生、巴興、顏鵬志、馬和帕麗(女)、劉茂、郝衛堅、韓珺禮、朱武龍。
組織“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評選表彰,是陸軍黨委習重要指示,發揮榮譽價值引領、大力培育時代新人的重大舉措。去年評選表彰的首屆“十大標兵”,在軍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成為引領社會風尚、激勵強軍打贏的閃亮名片和時代標桿。特別是杜富國為人民利益勇闖雷場、用生命擔當使命的英雄壯舉和崇高精神,感動億萬人民,成為全社會尊崇的楷模,被中央軍委授予“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受到習親切接見并頒授獎章證書。
第二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評選,既與首屆一脈相承,又有特殊而深厚的意蘊承載。今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有力彰顯黨心民心、國威軍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開啟“中國之治”新境界,中央軍委基層建設立起“三個過硬”時代標高。陸軍瞄準一流目標、奮力開新圖強、聚力攻堅克難,呈現出全面發展、加速發展、高質發展的向好態勢,涌現出一大批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先鋒模范。評選表彰宣揚第二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對于深入推動習近平強軍思想走進基層掌握官兵,生動展示陸軍備戰轉型新風新貌,引導激勵廣大官兵崇尚標兵、學習標兵、爭當標兵,具有重要意義。
陸軍黨委首長和部隊各級對評選工作高度重視,陸軍司令員韓衛國、政治委員劉雷審定標兵評選工作方案,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提出明確要求。部隊各級黨委領導審核把關,反復斟酌推薦人選,嚴格按照程序標準,自下而上遴選上報參評對象。為確保評選工作公正權威,陸軍成立評選工作委員會,邀請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5位知名專家,遴選陸軍機關各部委熟悉部隊建設情況的5名局室領導擔任評委,本著堅持公平公正、嚴格標準要求、聚焦備戰打仗、突出基層一線原則組織評選。
11月26日,陸軍召開第二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評選委員會第一次,從部隊推薦的40名參評對象中,評選出30名標兵提名人選。依托陸軍媒體,結合人選公布、事跡報道、網絡投票,對標兵提名人選事跡進行了持續報道。12月10日召開評委會第二次,通過審看短片、分組評審、綜合評議、集中投票等步驟,統籌衡量、優中選優,評出10名標兵人選和3名預備人選。
經陸軍黨委常委會研究確定的譚斌等10名第二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事跡都非常過硬,普遍受到全國全軍表彰,覆蓋8個大單位和直屬單位,涵蓋合成、特戰、陸航、電抗、邊防、警衛、科研單位等不同兵種專業和部隊類型,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廣泛的代表性。他們理想信念堅定、對黨絕對忠誠,矢志備戰打贏、苦練勝戰本領,自覺擔當作為、勇于攻堅克難,心系家國軍隊、甘于犧牲奉獻,人人都是習近平強軍思想哺育下成長起來的標兵典型,個個都是推進陸軍備戰轉型中涌現的標桿榜樣。
據了解,陸軍將下發表彰通報,舉行頒獎儀式,深入宣傳報道,全面展現“四有”標兵、強軍先鋒的時代風采,立起絕對忠誠、勝戰打贏的時代標桿,強化投身強軍、履行使命的責任擔當,進一步推動習近平強軍思想在陸軍部隊落地生根,匯聚起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的磅礴力量。
標兵事跡
▼
1 譚 斌
蹈海赴險救戰車(滑動查看)
譚斌,男,漢族,湖南寧鄉人,1989年10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2010年9月入黨,現任陸軍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技師,四級軍士長。
他14年如一日鉚在裝甲駕駛戰位精武強能,成為全旅有名的“兵教頭”,連續8年擔任駕駛專業“首席教練員”,培養出50多名優秀教練班長、200多名裝甲車駕駛員,連續6年被評為優秀教練員,參與編寫《水上駕駛訓練指導手冊》等多部教材,在全旅推廣運用。2019年7月31日,譚斌所在部隊參加全軍組織的實兵對抗演習,一輛戰車離艦泛水突發故障失去動力。面對極限海況、戰車將沉的險境,他臨危,與時間賽跑、與海浪搏斗,挑戰生理極限,奮戰3小時成功排險,駕車重返戰場。榮立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
2 楊建松
“叢林猛虎”屢奪冠(滑動查看)
楊建松,男,白族,云南大理人,1985年4月出生,2003年9月入伍,2006年6月入黨,現任陸軍第75集團軍某特種作戰旅副參謀長,中校。
他矢志強軍精武,錘煉勝戰本領,先后參加“攜手-2015”中印陸軍聯合反恐訓練、巴西第二屆國際叢林巡邏比賽等6項國際賽事,次次載譽而歸。2013年,參加“金鷹”國際特種兵比武,勇奪21個課目中16個第一、5個第二。他精心培養特戰尖兵,與特戰隊員一起吃苦奮戰,手把手傳經驗、教方法,連續2年帶隊參加陸軍“特戰奇兵”比武,奪得旅隊總排名第一、特戰小隊第一、女兵綜合第一的佳績。被表彰為全國勞動模范、全軍愛軍精武標兵、陸軍學雷鋒標兵、陸軍優秀指揮軍官標兵、南部戰區陸軍強軍標兵,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
3 尼都塔生
馳騁草原英雄漢(滑動查看)
尼都塔生,男,藏族,青海玉樹人,1993年5月出生,2011年9月入伍,2014年12月入黨,現任陸軍第76集團軍某勤務支援旅連長,上尉。
他傳承紅色家風,矢志愛黨報國,帶領連隊“馬背上的宣講隊”,走村入戶傳播黨的創新理論,資助失學姐弟、救助孤寡老人、帶頭移風易俗,竭力維護民族團結,傾情弘揚時代新風。他扎根高原建功高原,精武強能帶兵育人,帶頭馴最烈的馬、攻最難的關,帶領官兵挑戰雙刀劈刺、乘馬越障等險難課目,練精傳統騎兵技戰術,創新雪地偵察、快速出擊等10余種戰法訓法,練強防暴處突等戰斗本領。被中宣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表彰為“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被西部戰區陸軍評為優秀員。
4 巴 興
筑夢邊防“排頭兵”(滑動查看)
巴興,男,漢族,遼寧撫順人,1986年1月出生,2009年6月入伍,2006年11月入黨,現任陸軍某邊防旅政治教導員,少校。
他牢記新時代基層黨代表神圣職責,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帶領營隊轉型發展,鍛造基層強軍堡壘,建設讓祖國放心的鋼鐵防線。針對邊防執勤分散流動特點,探索總結理論學習“八步法”,推動基層理論武裝大眾化;緊貼營隊新組建實際,常態組織使命課題演練,推動新裝備快速形成戰斗力。被評為全軍“四會”政治教員標兵、全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新一代革命軍人新聞人物”、全軍學習成才標兵,被陸軍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榮立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
5 顏鵬志
鐵翼飛旋競風流(滑動查看)
顏鵬志,男,漢族,浙江溫嶺人,1977年12月出生,1996年8月入伍,1998年4月入黨,現任陸軍第82集團軍某航空兵旅參謀長,特級飛行員、一級機長,上校。
他勤學苦練強技能,在同批飛行員中,第一個成為四種氣象機長,第一個能飛所屬全部機型,第一個掌握“萊維斯曼”等高難度實戰動作。他緊盯前沿研戰法,研究形成《空中突擊作戰組織與保障》等20多項理論成果,參與編寫10多種訓練教材。他緊貼實戰練精兵,組織部隊開展多機編隊攻擊等7種實戰化課目訓練演練,探索總結“引導打擊、交互攻擊”等10余種戰法。執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任務,擔任“70”紀念字樣長機機長,光榮接受黨和人民檢閱。被中部戰區陸軍評為“四有”新人標兵,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6 馬和帕麗
鐵血玫瑰向打贏(滑動查看)
馬和帕麗,女,哈薩克族,新疆木壘人,1991年8月出生,2013年9月入伍,2012年12月入黨,現任某步兵師裝甲團政治指導員,上尉。
她堅持當好理論武裝擎旗手,緊跟時代發展探索創新理論學習形式,搭載“手機+”平臺,以官兵喜聞樂見方式傳播黨的聲音。她堅持當好練兵備戰排頭兵,歷經6次換崗,熟練掌握12種武器裝備,自學坦克、裝甲車駕駛和通信專業技能,所帶連隊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連。她注重厚實連隊文化底蘊,創建“坦克兵長廊”,創寫“硬骨頭故事集”,凝聚官兵奮勇爭先,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個人被表彰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榮立三等功1次,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7 劉 茂
電磁戰場礪硬功(滑動查看)
劉茂,男,漢族,四川達州人,1974年7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8年12月入黨,現任西藏軍區某電子對抗旅教導隊區隊長兼教員,一級軍士長。
他勤學苦練、精武強能,自學30余本通信技能專業書籍,熟練掌握20余種類型通信、電子對抗裝備基本原理和技戰術性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理論、技術、裝備“三通”。他心系打贏、真打實備,先后執行“雪域使命”系列演習、“獵鷹”系列行動、邊境管控行動等重大任務30余次。參加全軍電子對抗專業技能比武,運用自創的“望、聽、聞、切”四步檢修法,奪得某型電子對抗裝備維修課目第一名,并打破該型裝備修理用時紀錄。獲全軍電子偵察情報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2次,被西藏軍區評為優秀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8 郝衛堅
大國威儀守護者(滑動查看)
郝衛堅,男,漢族,山東煙臺人,1987年4月出生,2005年12月入伍,2006年7月入黨,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某隊副隊長,上尉。
他忠實履行使命,苦練儀仗本領,先后參加“九三”閱兵、朱日和沙場閱兵、俄羅斯紅場閱兵等重大活動,完成各類儀仗司禮任務500余次。擔任北京奧運會升旗手期間,熟悉掌握100多個國家國歌,每次升旗都分秒不差。今年受領國慶閱兵升旗方隊陸軍執行隊長任務后,他向極限發起挑戰,每次練到身體僵直,在戰友攙扶下離開訓練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當天,他帶領升國旗方隊以氣勢宏偉鏗鏘有力的步伐,從人民英雄紀念碑行進至升旗區,亮相即精彩、出場即震撼,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大國儀仗兵的忠誠與擔當。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9 韓珺禮
潛心科研鑄長劍(滑動查看)
韓珺禮,男,漢族,河南沈丘人,1965年9月出生,1983年7月入伍,1990年7月入黨,現任陸軍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員,專業技術4級。
他是我國野戰火箭領域領軍人物,先后完成40余項重大裝備論證、研究和試驗任務,首次實現大型復雜武器系統成套論證、成套研制,相關技術發明推動炮兵由火力支援向精確打擊轉型。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7項,出版專著7部,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軍創新人才工程領軍人才,獲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委員。
10 朱武龍
傘降教頭打頭陣(滑動查看)
朱武龍,男,漢族,山東郯城人,1974年11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5年7月入黨,現任陸軍某特種傘降教員,一級軍士長。
他勤于搏擊云霄練硬功,先后參加13種傘型、6種機型傘降實跳,累計完成高空跳傘、低空跳傘、“三無”跳傘、夜間跳傘等訓練2073次,成功處置空中險情10余次,排除各類安全隱患上百次。他敢于挑戰極限爭一流,在多項高難訓練課目趟開新路,成為全軍三角翼跳傘第一人,打破全軍4300米以上高原地區跳傘紀錄。他善于當大師傅帶好兵,20多年來,組織翼型傘跳傘2600架次、近3萬人次,培養各類傘降骨干200多名。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次,連續13年被評為優秀士兵,2次被評為優秀士官,3次被評為優秀員,榮立三等功5次。
微 信 號 | 人民前線(njjqrmqxb)
監 制 | 吳 迪
主 編 | 王軍華
編 輯 | 吳榮鑫 朱 樺
實習編輯 | 王雨辰 汪加振
刊 期 | 28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