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從哪些方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途徑分哪四個方面?)
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田程晨
前不久,生態環境廳發布數據,2023年,全省國考斷面水質、省考斷面水質和水功能區水質首次全部達到優良水質標準。四川水質再上新臺階,引發廣泛共鳴,正是我省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好例證。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如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實現高水平保護促高質量發展?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談保護
小流域如何依法治理?
若爾蓋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地,被譽為“中國西部高原之腎”“固體高原水庫”“黃河蓄水池”……說起自己工作的地方,省人大代表、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科科長韓金鋒打開了“話匣子”。
此次省兩會,韓金鋒帶來了《關于支持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的建議》。針對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韓金鋒建議省級有關對口部門積極溝通對接國家有關部門,盡早組織專家團隊,對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區開展成效評估,同時對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和設立給予支持,希望盡快獲批設立。
四川水質保護雖然去年取得好成績,但依然不能放松。省人大代表、四川博紳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凊帶來了一份關于依法治理小流域的建議。
“你看,政府工作報告里就提到了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李凊表示,我省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流域,許多未設國省考核斷面,接下來的重點任務是統籌推進流域深層次治理和水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為何要關注小流域?李凊表示,從重點領域看,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方面,農村環保設施不足,運維缺乏管理,化肥農藥無序使用普遍,水產養殖廢水未得到有效解決,農村地區黑臭溝塘較為普遍,“這些都將是接下來攻堅的重點。”李凊說。
為此,她建議加快制定四川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形成嚴密的水環境保護法網,同時在我省流域治理形勢已經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在該條例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的規定,便于下一步依法打好小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
談發展
“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生態價值轉化是繞不開的話題。省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就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獻智獻策。
“巴中作為全省首批4個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市之一,在推進試點過程中也有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頸難題。”省人大代表、巴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呂愛國說,一方面,碳匯產品消納渠道單一;另一方面,跨省碳普惠互認存在障礙。為此,這次省兩會呂愛國就帶來了《關于建立全省碳普惠機制的建議》。他建議省級層面出臺全省碳普惠實施意見、管理辦法,凝聚各方共識,強化溝通協作,提出碳普惠建設思路,部署重點建設任務,分解各部門工作職責。此外,他還建議建設全省碳普惠市場,暢通碳普惠碳匯產品交易渠道。
“四川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態功能最突出、生態產品最富集的地區之一,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基礎優勢突出。”省政協委員、農工黨四川省委會秘書長喇明英說,此次省兩會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帶來了集體提案《關于踐行“兩山”理念 深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提案》。
該提案建議聚焦“生態共贏”,打造價值實現“大市場”,如構建“川字號”生態品牌。圍繞川藥、川茶、川酒、川竹、大熊貓等生態優勢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開發“品牌+服務”“品牌+文旅”“品牌+康養”等四川特色優勢生態旅游產品,形成地方特色生態產品品牌矩陣,提升生態產品市場溢價能力和品牌知名度。
綠色低碳發展,人才不可或缺。“目前,我省在綠色人才上的培養面臨學科建設體系不完善、針對性強的職業培訓較少、較大的人才缺口等困難。”省政協委員,成都分行高級經濟師、民建四川省委財政金融委員會主任李恩付表示。民建四川省委會在集體提案《關于加快我省綠色低碳領域人才培養的提案》中建議完善綠色人才高等教育體系、壯大綠色領域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