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四大板塊名稱;世界4大板塊
- 六大板塊
地球巖石圈可以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相鄰兩個板塊之間,形成了兩種邊界:
①生長邊界:兩個板塊相互遠離,距離越來越遠,常常會形成海嶺、斷層、裂谷、新的海洋(下圖中的紅色邊界)。
②消亡邊界:兩個板塊相互擠壓,距離越來越近,常常會形成山脈、海溝(下圖中的綠色邊界)。
圖1 世界六大板塊的分布
下圖中,甲島嶼森林茂密,河流縱橫且水質好,河流上游冰川湖和沼澤濕地廣布。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1題。
1、該地區西側海岸線十分的破碎,形成原因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位于板塊張裂地帶,巖石破碎
B.位于西風迎風坡,多地形雨,流水侵蝕作用強
C.沿岸風浪大,海水侵蝕作用強
D.緯度高,距離南極洲近,受冰川侵蝕作用影響大
答案:A
精講精析:(1)分析板塊的交界。①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位于68°W~72°W、52°S~56°S之間,并且分布著【麥哲倫海峽】,因此該地為南美洲的南端;②該地的西海岸分布著安第斯山脈,為板塊擠壓形成,因此西海岸位于板塊的消亡邊界(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選項A錯誤。
(2)分析侵蝕作用。①該地位于盛行西風帶(35°S~55°S),西海岸分布著山脈。盛行西風從太平洋帶來大量的水汽,遇到西海岸的山脈阻擋,在山脈的迎風坡(西側)成云致雨,對西側海岸的流水侵蝕作用較強,選項B正確;②該地位于盛行西風帶,西風吹拂著海水,拍打著西海岸,對海岸的侵蝕作用較強,選項C正確;③該地的緯度較高,距離南極洲較近,容易受到冰川侵蝕的影響(海洋浮冰等)。選項D正確。
- 地形雨
本節例題的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經緯度,確定該地的地理位置,進而根據西海岸的地形(安第斯山脈),分析西海岸的板塊交接類型(消亡邊界);②根據緯度位置,分析風帶(盛行西風帶),并結合迎風坡、盛行風的風向、與南極洲的相對位置,分析流水侵蝕(地形雨)、海水侵蝕、冰川侵蝕。
迎著風的一側為山脈的迎風坡,背著風的一側為背風坡,兩個坡向的區域小氣候不同:
①迎風坡。攜帶水汽的風(冷濕)遇到山脈的阻擋,被迫抬升,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水汽冷凝,成云致雨(地形雨);
②背風坡。風越過山頂后(冷干),開始下沉,隨著海拔的降低氣溫逐漸升高,風越來越溫暖干燥(暖干),到達坡腳時,容易帶來森林火災、農作物枯萎等災害。
圖2 地形雨示意圖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