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責任與擔當演講稿三分鐘;軍人責任與擔當演講稿三分鐘視頻
這棵老榕樹,見證了這個連隊69年的成長與輝煌。一直將“恪守本職”作為連魂的原南京軍區某通信團長話站,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長話人。而這其中,就有劉楊璐、林霞和張雅敏這師徒三人。
2015年9月,在解放軍理工大學的校門口,師徒三人相聚了。
來自河南新鄭的劉楊璐,已經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學員了,而今年正好是她軍旅生涯的第十年。有著“軍中百度”之稱的她,憑借一手過硬的專業技能,在團組織的專業比武中,連續兩年奪得第一,先后被總部評為“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被原南京軍區表彰為“軍區優秀士兵標兵”“何祥美式愛軍精武標兵”,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所在分隊多次榮立集體三等功。劉楊璐更是該團十幾年以來,第一位被保送入軍校的士兵。
來到軍理工深造學習的她,依舊保持著不變的作風,先后擔任班長、副排長、排長等職務,同時在院團委擔任青年活動部部長一職,主要負責青年活動工作的組織策劃。“恪守本職”,始終是她堅持的信念。憑借沉著冷靜、處事穩重的工作作風,帶領青年活動部先后策劃了寧燕外來務工子弟小學扶貧幫困獻愛心活動、主題大團日、“烽火文化月”等活動,得到了領導和學員們的一致好評。多才多藝的劉楊璐,更是活躍在了各類比賽和文藝節目的舞臺上,在院里組織的“文化活動月”文藝節目創演中獲得一等獎……
2008年入伍的林霞,在軍營這座熔爐里鍛造了八年。如今的她,依舊清晰地記著新兵下連時,第一眼見到班長劉楊璐時的情景。從剛學業務、考出工號、一起值勤、一起比武……她們相互見證了彼此最為珍貴的軍旅記憶。如今,她們再次相聚了。
對于話務員出身的林霞而言,無法親臨戰場,是一種遺憾。可是她卻用另一種方式彌補了這個遺憾。她把機臺當戰位,把機房當戰場,用她手中的耳機和鍵盤,撐起了三尺機臺上的一片天。在參加重大演習時,憑借精湛的技能、過硬的業務,圓滿完成了通信保障任務,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同時被原南京軍區表彰為“軍區優秀士官標兵”,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成為了該團第二位保送入學的優秀士兵。
學習剛滿一個學期的林霞,迅速地融入到了這個新環境中,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撿起了自己遺忘多年的愛好——寫作。懷抱著“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遠方的詩和田野”的心情,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領域,開始了新的征程。不忘本職,不忘初心,是林霞始終堅持的信念。從剛開始地茫然,不知從何下筆,到現在的稿件被《解放軍報》《軍報記者》《今日頭條》《解放軍報東部戰區分社》等媒體發表……林霞通過自己的方式,用手中的一桿筆,在本職崗位上傳播著這股軍營的正能量。
營長郭悅常說:作為全軍優秀士兵提干的她們,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她們的單位,大到原來的軍區,小到原來的旅團。而劉楊璐和林霞,傳承著連隊的連魂,將精神付諸實踐,腳踏實地,用實際行動為自己負責,為培養自己的單位爭光添彩。
作為一名光榮的世博女兵,張雅敏從入伍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身為軍人的責任和擔當。憑借不間斷的安檢技能訓練,張雅敏練就了一身過硬技能,被上級評為“世博尖兵”,圓滿完成了世博安檢任務。下連后,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在第二年就成長為班長林霞手下的一員猛將。正當她們攜手機臺,共同奮進時,一紙調令卻把張雅敏調到了原南京軍區某基地擔任女兵班班長。一榕一寧,原以為就此沒有了見面的機會,沒曾想:四年后的今天,卻在解放軍理工大學里團聚了。
文化基礎較好的張雅敏,入伍前系南京工程學院的一名在讀大學生。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毅然決定報考軍校。經過一年的精心準備,以超過分數線69分的絕對優勢,來到解放軍理工大學,成為了一名軍校學員,開始了四年的軍校生涯。
四年里,歷任班長、排長、副指導員等職務,現任模擬連黨支部委員,院團委青年活動部副部長,與班長劉楊璐一同策劃各類活動。然而,她身上最為亮眼的卻是與機器人結緣的一段歷程。主要負責硬件設計的張雅敏,與隊員們一起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Robot公開賽總決賽工程類光電搬運賽,獲得一等獎。
人生最美是軍旅。從基層到院校,從普通一兵到軍校學員,劉楊璐、林霞、張雅敏始終將連隊的連魂謹記于心,時刻銘記著作為一名軍人的光榮使命和責任義務。
畢業季的鐘聲已經敲響,僅剩一百天的軍校生活對于劉楊璐而言,分外珍惜。說起畢業分配是否能夠回到原單位時,劉楊璐一臉淡定:能夠回到培養自己的老連隊最好,如果不能她也一樣干好本職,用這份執著的信念,將連魂精神傳承下去,在軍營里生根發芽、發光發熱。
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是作為一名軍人應有的覺悟和擔當。
然而,還需分流到別的院校“加1”的張雅敏,卻有些舍不得離開南京這座城市。生于斯,長于斯的她,總有些別樣的情愫牽絆于此。可是,這并不會成為阻攔她前行的理由。因為她明白:革命戰士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不管一年后的她會去往哪里,她都一樣會堅定信念,恪守本職。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再次面對分別,林霞卻沒有了之前的惆悵和不舍。因為她相信:只要身在軍營,她們就是一個整體。不管身處哪個城市、工作在哪個崗位,她們的肩上的責任不會變,她們一心向黨、聽黨指揮的信念不會變,心中謹記的連魂,更不會忘。
還記得《亮劍》中,李云龍在他的演講稿中講道: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么?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
對于她們而言:傳統就是傳承的力量。在這份力量的支持下,將本職視為戰位,干好本職即是最好的奉獻。
作者 | 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學院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