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改革國產替代;需求側改革個股
對外貿易格局變化、部分制造業"卡脖子"領域進口依賴度較高,核心零部件等國產替代需求強烈,多因素累加之下,國產替代成為中國加強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的必然要求。
中美貿易摩擦、科技摩擦長期化且不斷惡化的背景下,原全球貿易體系開始發生改變,從全球能源體系巨變引發的能源安全擔憂,到糧食安全擔憂,這種擔憂可能進一步從上游資源傳導到中下游制造業中,尤其是對于存在"卡脖子"問題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高端制造業上技術的缺失可能引發供應鏈安全問題。
各國加速自主可控行動,如歐盟發展新能源應對能源安全,中國政府提出國產替代以應對供應鏈安全。這種"逆全球化"波動下對供應鏈安全的保障使得國產替代成為了中國高端制造行業發展的大方向所在。《中國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
此外,國產替代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減輕相關產業整體生產成本。國產產品通常具有較低的售價與較高的性價比,在產品推廣期后,由于龍頭企業普遍具有較優的降本、議價以及盈利能力,往往仍能保持較優的利潤表現。因此,國產替代產業內企業將呈現梯隊狀的利潤分布情況,龍頭企業優勢凸顯。
一、國產替代之半導體行業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 BIS )出臺新出口管制,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需求迫切。中國大陸半導體材料整體自主化率為10-15%,仍然較低。作為半導體上游核心支柱,半導體材料肩負著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安全自主可控的重要使命,面對自主化率較低的現狀,國產替代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
中美貿易沖突背景下,半導體產業鏈各環節國產替代比率的提升將大幅增加我國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安全性,特別是在設備、材料和功率半導體等核心子板塊。從上游材料設備、設計端的模擬芯片/功率器件/ RF ,晶圓制造到封裝測試,國產替代構建自主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是中國半導體發展的終極目標。
國產替代概念股:
1、北方華創(002371 ):中國大陸的龍頭半導體設備商,主營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電子元器件等,其半導體業務覆蓋了刻蝕、沉積、清洗等主要半導體制造設備。
2、中微公司(688012):專注于半導體刻蝕設備和沉積設備。
3、盛美上海(688082 ):以半導體清洗設備和先進封裝濕法設備為核心,近年開始進軍沉積設備。
4、至純科技(603690 ):主營濕法清洗設備、爐管、涂膠顯影設備。
5、屹唐股份:未上市,主營干法去膠設備、快速熱處理設備、干法刻蝕設備。
6、上海微電子:未上市,產品涵蓋半導體光刻機、 AOI 晶圓自動光學檢測設備等半導體裝備。
7、中科飛測:半導體質量控制設備的龍頭企業,首次進入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廠商市場規模排名Top10,半導體營業收入超2億元。
8、拓荊科技、華海清科、芯源微:這些公司在各自專長的領域內已占據了領先的供應份額,不斷夯實技術和市場壁壘。
9、萬業企業:國內半導體離子注入機龍頭,離子注入機持續放量。
10、雅克科技(002409):公司布局半導體前驅體、電子特氣、硅微粉、光刻膠等半導體核心材料領域,目前電子材料板塊毛利占比已超過80%,未來隨著阻燃劑業務的剝離,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11、安集科技(688019):隨著本土 CMP 拋光材料企業逐步切入高端市場,將加速 CMP 材料國產化進場,優先實現國產替代的龍頭 CMP 材料企業將從存量及增量市場中雙重受益。
12、鼎龍股份(300054):作為國內拋光墊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鼎龍股份在 CMP 材料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打破國外壟斷局面。
13、滬硅產業(688126):作為國產大硅片的龍頭企業,滬硅產業在技術打磨突破國產替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14、華海清科(688120):國內CMP領域龍頭
15、江峰電子(300666):靶材領先企業
16、南大光電(300346):先進前驅體材料、電子特氣、光刻膠領軍企業
二、國產替代之儀器儀表行業
2023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計量促進儀器儀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儀器儀表產業發展主要目標,到2025年,部分國產儀器儀表的計量性能和技術指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加快推進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和儀器儀表的國產化。
新能源汽車、光伏、半導體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將對高端儀器儀表提出更高需求,有望發揮協同促進作用助力國內廠商實現高端產品領域技術突破。
國產企業在中低端產品方面具備一定優勢,高端用戶市場被國外大型企業主導,近年來隨著產品定位及技術的提升與更新,國產企業也逐步布局高端產品,競爭力逐步提升。然而電子測量儀器進口率高達62.3%,國內市場進行國產替代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國產替代概念股:
1、鼎龍股份:國內主流晶圓廠一供的拋光墊制造商,業績與市場份額雙增長,國產替代確定性較強。
2、鼎陽科技:具有較全的儀器儀表產品線,國內領先,海外市場拓展順利,"研發+市場"雙輪驅動。
3、優利德:通用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的公司,持續受益于國產替代,深耕儀器儀表行業,積極發力電子測量儀器。
4、坤恒順維:國內無線信道仿真儀龍頭企業,下游軍工需求持續向好;射頻微波類儀器推向市場,客戶市場口碑良好。
5、普源精電:代表國內廠商在高端產品,尤其是高端芯片的研發上持續投入,業績釋放動力強。
6、海能技術:分析儀器行業引領者,國產替代正當時。
7、聚光科技、皖儀科技、萊伯泰科、新芝生物、禾信儀器、鋼研納克、雪迪龍:國產科學儀器需求再迎拉動。
8、川儀股份:國內儀器儀表領域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的公司,部分領域接近國際水平,高端產品放量致毛利率提升。
9、漢威科技:氣體傳感器龍頭,國產替代進程呈加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