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國案例素材—全面依法治國的素材
隨著行政執法卷的出現
與法治相關的案例、素材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申論考試中
今天,我們繼續關注《申論古今人物素材100例》
聚焦的是法治方面的人物素材
可基于人物事跡、精神實質更靈活地運用
馬善祥
需要的基層干部
【人物事跡】
一個進入了國考申論命題的“男人”;
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原調研員,人稱“老馬”;
任基層調解員,從事基層工作30多年;
甘當“出氣筒”,成功化解群眾矛盾糾紛2000多件,成為百姓的貼心人;
CCTV2021年度法治人物。
【人物精神】
對黨忠誠、信念堅定;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敢于擔當、干事創業;恪盡職守、敬業奉獻。
【可應用的主題】
基層治理、愛崗敬業、努力創業、人生價值、民生服務、行政執法等。
李離
以身殉法
【人物事跡】
春秋時期晉國官員。
在案件的審理中因錯判而枉殺一人,憤而請求以死抵罪。
領導(晉文公)表示:“官職貴賤不一,刑罰輕重有別。這事是你手下人的過失,不是你的錯。”
李離不同意:“我是長官,不曾把官位、官俸讓給下屬,卻把罪責推給他們,沒有這種道理”
于是拒絕了赦令,伏劍身亡。
【人物精神】
李離伏劍,為法而然;不推脫責任;敢于正視錯誤。
【可應用的主題】
秉公執法、勇于擔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話題。
張釋之
太子爺頭上動土
【人物事跡】
西漢法學家,法官。
話說當年老張任公車令,掌宮南闕門(司馬門)。
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太子劉啟(后來的漢景帝)和梁王開著豪車準備進宮。卻被“”老張給“靠邊停車”了!理由是“到了皇宮外的司馬門沒有下車,違反了宮衛令”。
同事們提醒他:“小劉是以后的老大,你曉得不啦?”
老張不為所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讓人家常回家看看“爸爸媽媽”也就罷了,老張還給老劉打小報告——向漢文帝彈劾太子和梁王。搞得老劉只好脫帽賠罪、親自保釋,太后親自下達特赦令(表示原諒了小劉),事情才得以解決。
【人物精神】
秉公執法,不畏權貴,講原則。
【可應用的主題】
依法治國、公平正直、不畏強權等話題。
李元纮(hong)
“南山鐵案”代言人
【人物事跡】
唐朝宰相。
話說著名的太平公主和一個和尚產生了糾紛——搶一個大石磨!
兩人你來我往,各不相讓,于是決定走法律程序!
公主心想,姐還怕和你打官司?文武百官哪個不是溜須拍馬逢迎我?
怎料判案的雍州司戶李元纮是個“鋼鐵直男”,完全不顧上司眼神的瘋狂來電,一審依實情判了和尚贏,二審維持原判!
這還不夠,人家還diss領導:“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終無搖動。”
從此就有了“南山鐵案”這一專有名詞——稱已經判定、不可改變的案件。
【人物精神】
不畏強權,依法行政,執法如山。
【可應用的主題】
依法治國、秉公執法、維護正義、不畏強權等話題。
狄仁杰
“法當有常”規勸領導
【人物事跡】
唐朝政治家。
“元芳,你怎么看”的官方代言人!
話說,權善才將軍誤砍了昭陵(唐太宗睡大覺的地方)的柏樹(也是心大),按罪當流放。太宗的兒子小李(唐高宗)氣炸了,你丫竟敢驚擾我爹的靈魂?決定把他砍了祭祖。
老狄跳出來說——小權是個大老粗,罪不當“直接祭祖”。
小李大喊:“他都動我祖墳了,不殺他不足以解我心頭之恨!”
老狄沒有說“元芳,你怎么看”,而是不慌不忙:“領導,法當有常,上行下效。您不以身作則,俺們百姓怎會遵紀守法?再說您這樣做以后讓群眾怎么看待你?影響偉大形象不是?”
高宗沉默了,最終依律判權善才流放。
【人物精神】
秉公執法,敢于直諫。
【可應用的主題】
依法治國、直言勸諫、以身作則等話題。
花木君運用示范
分論點論證
依法治國的關鍵在于執法如山(提出論點)。正如張居正所說,“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 (名言過渡)。無論是李離“以身殉法”,還是狄仁杰“法當有常”,亦或是李元纮“寧移南山不改判”……無不驗證了:唯有奉法者秉公執法,才能保證律法的生命力(結合案例來闡述觀點)。“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法治精神,在今天“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國”的社會實踐中更顯珍貴。反之,如果為政者不以身作則,對執法“一知半解”“三心二意”,有權任性妄為,必然會形成“破窗效應”,百姓對法律的信任與敬畏也就蕩然無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