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行業巨頭產能-國內生豬龍頭企業
作者:《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曾慧玲
近日,17家上市豬企陸續公布了2023年的生豬銷售數據。事實上,身處2014年以來首個算總賬全年虧損的2023年,巨頭們的業績難免大受沖擊。
農財智庫數據顯示,17家豬企2023年累計銷售生豬超1.46億頭,比2022年新增出欄超2014萬頭,銷售收入卻減少了近6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市豬企的出欄節奏出現分化。雖然大部分巨頭仍保持擴張態勢,但正邦和金新農卻放緩了步調,2023年總出欄比2022年分別減少了296.8萬頭和20.95萬頭。
在“無情”的豬價面前,正邦和金新農只是減產的一個縮影。不難發現,養豬業正醞釀并爆發著一場“減產運動”。經不起豬價“折磨”的行業中人,或許都已在采取措施默默離場……
當然,依然有絕大部分人選擇堅守到底。希望豬價也能不“辜負”這群忠實的養殖朋友。農業農村部專家預測,2024年豬價或將站上18元/公斤高位。
牧原、溫氏、新希望三巨頭出欄總和超1億頭
農財智庫統計數據顯示,17家上市豬企2023年生豬銷售總和為1.46億頭。其中,牧原股份以6381.6萬頭的絕對優勢遙居榜首。此外,溫氏股份和新希望分別以2626.22萬頭和1768.24萬頭位列二、三。計算可知,三巨頭的出欄總量已達1.08億頭,占17家總和的73.74%。
單獨觀察各巨頭2023年與2022年的出欄情況,除正邦和金新農比2022年分別減少296.8萬頭和20.95萬頭,其余15家豬企均實現增長。其中,增幅超百萬頭的有7家,溫氏股份增長最明顯,為835.36萬頭。
可見,絕大部分巨頭的出欄仍保持上漲態勢,這反映的是前期瘋狂擴建的產能快速釋放。對于出欄減少的巨頭而言,或許是豬價行情不好,資金壓力大進而通過減產保存實力。如正邦,直接通過破產重整的方式“獲得新生”。
另外,處在“風口浪尖”上的傲農生物,生豬存欄也大幅減少。公告稱,2023年12月末,生豬存欄109.73萬頭,較2022年12月末減少54.93%。此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傲農生物債務逾期3.7億元,公司總股本12.43%已被司法凍結,不禁讓人發問:傲農生物是否會步正邦的后塵?
以量補價失效:多出欄2000多萬頭,收入卻減少近65億元
對比17家豬企2023與2022年生豬出欄和收入情況,2023年新增出欄2014.29萬頭,同比增長15.99%。可是,收入卻并不理想。2023年收入2273.47億元,比2022年還減少了64.91億元。
“以量補價”之所以會失效,最為直接的原因就是豬價行情不樂觀。2023年銷售均價最高的是東瑞股份,為17.19元/公斤;最低的是正邦,為12.69元/公斤。即便東瑞股份的賣豬價保持在8.5元/斤以上,但在高成本加持下,仍難逃虧損的扼腕。
農財智庫數據顯示,根據目前豬企公布的最新養殖成本數據,即便是成本控制最好的牧原股份,銷售價格都未及養殖成本。也就是說,無一例外地,巨頭們2023年都同在一條虧損的船上前行。
對此,豬企們紛紛尋求方法“自救”,以應對豬價下行帶來的壓力。如,新希望出售白羽肉禽與食品深加工業務的部分股權;天邦食品定增近12億元以補充流動資金等;傲農生物、新希望、正邦等引入國資“御寒”;新希望轉讓豬場;溫氏、羅牛山等終止部分生豬養殖項目……
當前,活下去才是王道!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想盡一切辦法增效降本是巨頭們謀求長遠發展的必備技能!正如溫氏股份董事長溫志芬所言,養豬業是一個永恒的產業,“讓我們能夠活下去的是成本,能夠把成本降到平均水平以上,甚至是社會領先水平,就能夠活下去。”
超50%的巨頭超額完成年度出欄目標
雖說2023年日子艱難,但過半的巨頭仍如期完成了年度出欄目標。
農財智庫數據顯示,13家公布出欄目標的豬企中,2023年的實際出欄量比目標出欄量多498.7萬頭-708.7萬頭,比2022年則多出欄1975.54萬頭。
其中,牧原、溫氏、天邦等7家豬企超額完成目標。其中,目標完成率最高的是大北農,為120.97%;而東瑞股份的完成率卻只有62.45%。
巨頭們目標完成率差距如此之大,或許與三大原因有關。其一,資金問題。資金鏈相對充裕的巨頭為占領市場份額,或存在繼續擴張的步伐,相反,資金緊張的巨頭則選擇減產。其二,疫情影響。部分企業受疫情影響,產能或受到沖擊,致使產能減退。其三,2023年生豬價格持續低迷,部分企業對后市持悲觀態度,或放慢擴張步伐甚至終止部分養殖項目。
與此同時,在此提醒廣大養殖人士,吸取經驗教訓,別盲目跟風入場或擴產,理性對待行情,對市場保持敬畏和謹慎之心。正如秦英林所說的,未來養豬行業的低利潤將成為常態,養豬行業將進入“微利時代”。筆者想說的是,養豬無法讓你“一夜暴富”,反而稍有不慎就能讓你“瞬間破產”。
2024豬價有望站上9元/斤
2023年的豬價讓人大失所望,2024年是否能扭轉乾坤?對于2024年的豬價行情,業內人士的觀點不一。
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在由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新牧網主辦的新年問大咖公益直播上分析,按照歷史周期,在正常的生產節奏下,如果2024年下半年豬價進入上行通道,預計豬價累計上漲的空間為50%,即能漲到18元/公斤左右的高度。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在第13屆中國農牧業風云會上表示,2024年生豬出欄量與豬肉進口量或有小幅回落帶動供需關系改善,生豬均價有所上漲,養殖實現微利。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高級分析師徐洪志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2024年的總基調產能會繼續緩慢去化,豬價在第二季度或下半年開始,將有明顯反彈。而因2023年開始的去產能效果將在供應端有所體現,表現為商品育肥豬供應量逐月降低,同時今年下半年以來的疫情擾動也會減弱供應壓力。但對價格高點和價格上行時間都不能抱有太樂觀預期。
溫氏股份曾公開表示,對2024年的豬價持謹慎樂觀的態度,2024年豬價理論上應好于今年全年平均水平。
牧原股份董事會秘書秦軍曾表示,公司對豬價暫時沒有一個特別樂觀的預期,產能建設處于保守的狀態和策略。
毋庸諱言,經歷過2023年的豬價,業內對豬價都持有相對保守的態度。“如果現在養殖主體對行情的預期都是一個很悲觀的狀態,我反而對未來的預期可能比大家的悲觀要稍微樂觀一點。”王祖力如是說。
希望豬價迷霧早日散去,養豬人能迎來爛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