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家庭應用—物聯網應用于智能家居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智能家居的浪潮在國內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然而消費者卻并不太買賬。功能雞肋、體驗差、價格昂貴等等一系列原因,阻礙了智能家居在家庭的落地。
情況正在發生轉變。近年來,我們看到一些兼具“家電”和“互聯網”基因的公司,秉持著對智能家居概念新的理解,從產品定義、技術研發、市場渠道、生態搭建等多個維度,嘗試將智能家居帶入現實。
云米即是這樣的一家企業,以智能凈水器起家,向全屋互聯網智能家電快速擴張,成立僅4年,已于2018年9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最新市值近7億美元。吸引了小米、順為資本、紅杉資本、GIC及晨興資本等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
近日,我們與云米創始人兼CEO陳小平詳細聊了聊,未來的智慧家庭應該是什么樣子?要怎樣實現這樣的構想?云米要怎么做以及做到哪一步了?行業發展的關鍵點以及云米對競爭的態度?
家庭物聯網進入普及發展時期,未來將有怎樣的趨勢方向呢?
在3月13日云米2019年度新品發布會上,云米與IDC咨詢機構共同發布了《全球消費物聯網趨勢展望2025》白皮書,從六大趨勢解讀了家庭物聯網的新技術、新標準以及新形態:
趨勢一:終端AI算力將迅速提升。在AI算力的加持下,終端設備將自主學習用戶行為偏好,從而提供更自然、更貼心的服務體驗。
趨勢二:以無線移動為主要特征的混合網絡將會共存。在5G網絡高速率、低延遲、大承載容量特性的支持下,通訊網絡將邁入萬物互聯時代。
趨勢三:邊緣計算與本地存儲將更廣泛的應用于終端設備。具備一定算力的終端設備,可以在邊緣端完成計算,做出更及時的反饋。
趨勢四:未來終端將出現更加開放的跨界融合。智慧家居從“單點智能”邁入“場景智能”時代,“人-車-家”智能互聯場景加速到來。
趨勢五:未來交互方式將更加自然、更加多元化。未來的家,是布滿屏幕的家。以屏幕為交互入口,家居設備將通過多類型傳感器進行數據采集,綜合判斷用戶需求,從而做出最精準的決策。
趨勢六:終端數量將快速普及。白皮書指出,到2019年全球消費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1081億美元,其中,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將達到175億美元規模。到2025年,中國家庭平均擁有智能家居數量將達到6.8臺。
總結來看,上述六大趨勢圍繞著智能、連接、終端三大核心要素,闡述了未來家庭物聯網的發展方向。順著趨勢更近一步發問,未來的家到底將是什么樣子呢?
云米基于對行業的洞察和實踐,對“未來家”給出了四個具體的圖景和解決方案:
未來的家,是全屋互聯的家。全屋設備的智能互聯,打破產品邊界,為用戶提供一體化互聯方案。設備聯動覆蓋不同使用場景,實現了從單品連接到場景互聯的物聯網2.0時代。通過One Touch自組網,可以一步完成產品聯網,大大降低了使用門檻。
未來的家,是布滿屏幕的家。每一件設備、每一個屏幕都是互聯網的入口和節點,21Face冰箱、云米魔鏡、云米小V,交互無處不在;終端打通穿戴設備,實現最近距離的交互。去中心化、去APP化,無論在哪個場景都有最方便的交互終端。
未來的家,AI將比你更懂你。一個AI開關、一聲語音即可實現全屋控制。數字化、自動化、自學習、主動響應,由AI神經網絡構建成的AI場景智能,意味著家電實現了從“被動響應”的功能機時代向“主動學習”的AI智能時代的跨越。
未來的家,是人-車-家互聯的家。人與家、人與車、家與城市,智能設備應用從家庭場景延伸至汽車、社區等關聯場景。打破智慧場景的界限,“電器”變“網器”,本地生活服務的場景入口更加多元化。
綜合上述的圖景,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未來家的架構。整體來看,未來家的體系由一個中央大腦和若干個智能終端組成。
中央大腦是家庭大管家,集合了智慧家庭的所有信息;智能終端則是各類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硬件等,包含基礎能力和個性能力。基礎能力包括快速聯網、智能交互(語音、觸控、屏幕)、學習迭代等,個性能力則是根據各個智能終端的目標功能,實現相應的感知、認知、決策、執行。
這樣的體系架構,不止局限在住所內,而是以人為中心,擴展到日常生活中,包括車等。
想象幾個生活場景。衣服洗好了,在廚房有冰箱提醒你,在洗手間有魔鏡提醒你,在客廳有小V智能音箱提醒你,當你打開洗衣機準備晾衣服時,晾衣架自動降下來,當你晾完衣服關上洗衣機門蓋的時候,晾衣架自動升起。剛鎖上家門,電梯就來了,汽車也自動啟動預熱制冷等,開車回到距離家3公里的地方,家里的冰箱、空調、凈水器等設備自動開始運轉。半夜起床喝水,燈隨人走。冰箱自動判斷牛奶剩余數量,推薦你一鍵下單。
在這樣一個未來家的構想下,原本孤立冰冷的智能終端有機的結合起來,互相聯動形成一張有溫度、有情感的智慧生活網絡,最大程度為用戶帶來便捷、舒適、安全、健康的生活體驗。
云米描繪了一幅未來家的美好構想,下一個關鍵問題是,怎么逐步落地到消費者家庭中?
陳小平認為核心有三步:產品定義,場所體驗,市場教育。根據未來家的構想,推導定義現在的產品,通過線下體驗場所,讓消費者實際體驗到全屋互聯家電的便捷,同時通過媒體、同行一起,進行市場教育,不斷落地到消費者家中。
更進一步,我們看看云米在產品定義、研發生產、市場渠道等方面,具體是怎么做的。
產品定義上,陳小平認為最核心的方法論是:“把自己還原成消費者”。調研得不到答案,真正對需求的洞察還是來自于自己的內心,把自己還原成普通消費者,你怎么看,怎么用,需要什么,這樣才會找到很多真實有用的東西。同時,要站在場景的角度去整體思考、整體布局,而非從每個單品去思考如何設計。
目前,云米已經形成了6大智能系統、60+種智能終端的產品矩陣。涵蓋全屋互聯網家電,照明自動控制,窗簾、晾衣架自動控制,智能門鎖與安防,全屋場景交互終端,全屋智能凈水等家庭全場景。
在產品矩陣的構建中,云米采取的是開放策略,有些類目是與專業廠家、團隊一起合作完成,有些類目直接使用并保留其他廠家的品牌。云米最大的重心在凈水、冰洗、廚電這三類產品上,也是消費者使用頻次最高、最重要的產品品類。
智能家居在過去的一大問題是價格太貴,那云米的產品定價策略是什么呢?
陳小平告訴我們,云米的定價基本原則是“高配,中價”,即與消費者現有家電保持相同價位,但是在功能上按照未來的構想去提升。這樣在價格相似的情況下,消費者一定會選擇更智能的產品。
研發供應鏈層面,云米會主導關鍵技術研發和關鍵物料的選擇,陳小平自己就在美的做了十多年,對家電整套供應鏈體系非常熟悉。
在云米2019年度新品發布會上,陳小平也宣布了與三大運營商共建5G實驗室的消息,同時發布了AI仿生芯片“悟空”,以及AI油煙機AirBot、5G互聯網冰箱21Face等明星產品。
市場渠道方面,云米通過天貓、京東等電商渠道,小米有品渠道,以及開設線下體驗店,這三大渠道觸達消費者,進行銷售。陳小平表示,目前三大渠道的銷售占比較為均衡,其中云米線下體驗店已經在全國開設了一千多家,預計到2019年底共開設2500家,為消費者帶來場景化的體驗購買。
文章開頭我們提到,由于功能雞肋、體驗差、價格昂貴等等一系列原因,阻礙了智能家居在家庭的落地。那么在云米看來,目前智能家居行業最大的困境是什么呢?陳小平告訴我們:“障礙只有一個,就是好產品,具備AI+IoT的好產品”。
根據 iResearch 的行業報告顯示,中國的家庭物聯網行業市場將以 20.1%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快速發展,預計到 2022 年,銷售額將達到 8652億元。
智能家居極具潛力的市場空間,以及高頻緊密的用戶入口,吸引著各類背景的玩家悉數入局。包括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大廠,小米、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公司,華為等ICT巨頭,以及一大批智能家居創業公司等。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云米的應對策略是什么呢?陳小平認為,云米不會去想如何與其他公司競爭,而是把焦點放在如何做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而回到公司自身特性,“家電+互聯網”的基因將為云米帶來“跨界創新”的核心競爭力,能夠打破原來家電、家具、數碼、穿戴、汽車等孤立的產品定義思路,實現互聯互通、全屋智能的未來家。